“诊脉”与“解剖”——中西方医学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5-13 15:25:28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意义与概念说明


一、研究的主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了文明冲突论,把中国文化归于“中华文明”,认为未来世界冲突的根源在于文化差异,表现为不同文明间的冲突。站在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看,社会文化需要符号(Symbol)来表达,文化是一种符号体系,这种符号体系反应了人类的意识结构。“脉诊”和“解剖”是一种文化符号,映射于人类的有意识模式之上,但有意识模式本身只是保存了社会现象,并不是深层的社会结构,而隐藏在社会表象之后的是以“脉诊”和“解剖”为代表的东西方文化,文化产生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中,而文明体系才是社会的深层结构,作用于人类心灵,作为一种无意识模式发挥着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毫无疑问也是源自于这种社会的深层结构,从这个方面来说,以天人合一、整体综合思维方式为特点的中医体系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华文明,或者更确切的讲它是根植于农耕文明之中。
从世界范围来看,医学是全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产活动中,同疾病不断抗争,追求健康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积累,是全世界人民创造的宝贵的文化财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性、独特的民族性和特殊的地域性。正是由于地域性的原因,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医学诊断形式和治疗疾病方式的多样化,但是究其根本它们都是为了治疗同一客体“人”达到健康这同一目的而存在的,虽然形式多样化,却又殊途同归。以脉诊和解剖为代表的两大医学诊断体系—中医(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和西医(Western medicine)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丰富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从20世纪到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国科学、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西方的生物医学横扫世界,生物医学已成为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新的医学形式,它具有系统化、体系化的特点,不仅在民族地区,而且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取得了较高的认同度。相反具有几千年传统,拥有完整理论体系的中医却鲜为世人所知。脉诊与解剖是中医和西医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两大医学体系中处于基石的地位。在不同世界观的影响下,人们会对自己的身体、对健康和疾病有着不同的看法,表面上看,脉诊和解剖是两种不同诊断疾病的方法,实质上在技术手段的背后隐藏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两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中西方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与大自然作斗争、与疾病相抗争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对自然这同一个“客体”的不同认识的表现。
两种医学技术手段所产生的反响截然不同,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技术背后的两种文化对世界影响力的差异。
纵观人类历史文化的全部内容,疾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总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而紧紧相随,战胜疾病、摆脱痛苦是人生不断的期望,人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对抗疾病,争取健康的历史。因此本文的选题对于丰富医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


第二章医学人类学与中西医


第一节医学人类学发展简史


医学人类学(MedicalAnthropology)是国外近些年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主要研究文化对于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它的研究涉及疾病与健康的各个方面,所以有人把它归属于“文化人类学”或“应用人类学”的范畴。它主要是采用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从生物和文化两方面综合描述和解释人类的行为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站在生物——社会文化整体性视角上,理解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健康行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医学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学本身的发展。一方面,19世纪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开始出现,早期的体质人类学家大多数都是医务工作人员,因此他们的研究兴趣集中于灵长类的研究,对古代的病理学和解剖学有着浓厚的学术兴趣,他们在制定人种形态学测量标准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为了把人类分成若干个种属,他们进一步对人体体质特征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体质测量器材和其他分支的发展,但是通过单纯的人体形态特征来确定人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他们求助于遗传学、血清学和人类基因方面的知识,根据人类进化、比较解剖学、考古学、基因学来测量骨豁的长度,毛发和血型的特征来鉴别不同的民族。体质人类学家就开始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人类的生长发育、进化与适应等相关问题。另一方面,早期的民族志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原始民族的传统医学疗法、卫生保健和习俗信仰的描述,随着文化人类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文化人类学家开始对当地的医疗体系发生了兴趣,热衷于对不同的医学体系进行跨文化的比较。
..............................


第二节医学人类学与中医


作为一种体系化的医学系统,中医在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系统化的疾病认知、完整性的诊断模式和体系化的治疗手段,站在医学人类学的生物——文化整体性观点上看,中医更多的偏向于文化一侧,它的文化性大于生物性。


一、社会文化视角


中医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黄帝内经》的编撰标志着中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石和源泉。《黄帝内经》主要总结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1起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医医疗经验和理论,同时吸收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地理、历算、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生理、解剖、病理,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乃至今天的中医发展,都没有脱离过思辨哲学的路线,中医在重视临床实践经验的同时,更注重医学推理和哲学思想的积累,这些都构、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的“六气七情”就是对于疾病划分的基础理论。
六气又叫六淫,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中不同的变化气候。在平常的状态下,它们不会引发人体的疾病,但是当气候变化剧烈、异常,人体的阳气不足、机体的体抗力下降时,六气就会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发生疾病。
七情主要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中医认为这七种情绪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情况下,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是对外界不同事物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不会引发人体的疾病。
................................

 

第三章中医里的脉诊.............................20
第一节脉诊的起源与发展......................20
一脉法的记载与首次应用.......................20
二脉学的发展和脉法的推广.................22
第二节脉诊的意义................................23
第三节脉诊对中医的影晌...................24
一脉诊与八纲辩证...............................24
二脉诊与六经辩证.................................25
三脉诊与三焦辩证................................25
第四章生物医学中的解剖....................27
第一节解剖的起源与发展...................27
一古希腊雅典时期................................27
二亚历山大时期...................................27
三从加仑到文艺复兴时期..................28
四文艺复兴以后时期.............................29
第二节解剖的意义..................................29
第三节解剖对生物医学的影响..............30
...............................


第六章``他者”的眼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两种技术手段背后的文化差异,笔者分别走访了在中西医界工作多年的两位医师,通过调查和访谈,更详实了两种技术手段背后文化差异的内容,现将有关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第一节中医师对脉诊和解剖的看法


蒋医生(化名),男,1969年出生于中医世家,1993年考入安徽省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一所三甲医院的中医门诊工作,主任医师。祖父和父亲都是本地有名的中医,据蒋医生说,他的祖父在民国期间开始学习中医,一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二是因为当时医生较少,看病不方便。民国时期,系统性的学习中医是不太可能的,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决定,另一方面由于战乱中医师傅一般也很少收徒弟,于是蒋的祖父走上了自学的道路,在研习中医经典著作和经过一些名医指点之后,便开始接触病人进而行医了,随着接触的病症越来越多,医术之道也越来越高明,渐渐地在民间开始有一定的名气,来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周围的百姓都称他为“蒋神医”。毫无疑问,父辈的人生经历会对晚辈产生较大的影响。于是在祖父走入中医道路之后,蒋医生的父亲也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考入畔掉医学院从事中医专业的学习,同时也经常倾听父亲对中医的感悟和见解,特别是方剂的应用心得和对脉象的把握体验。随着经验的积累,在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蒋的父亲在安徽桐城颇有名气。值得注意的是,中医里注重医生对于疾病的感悟,强调的是对于中医的悟性。时间推移到现在,经过家族两代人积累下来的诊治心得和脉象体验,传至蒋医生这里时已经颇有成绩。访谈刚开始时,蒋医生正在看王敬义先生写的《脉□论——脉诊的系统化》一书,他对该书的评价很高。
.............................


结语
以脉诊和解剖两种医疗技术为代表的中西医学,在为人们健康服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从有了人类的出现,疾病就伴随着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而发展。正如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说的那样“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悠久的人类文明孕育了悠久的医学发展历史。无论是脉诊还是解剖,两者所包含的医学理论知识是丰富的、广阔的、深邃的,远非本文能够详述殆尽。以脉诊为代表的中医,是五千年来生活在中原大地上汉族人民对于治疗疾病的医学知识的总结,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自身拥有一套严密,科学,实用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包涵了鲜明的古人哲学观,世界观,五千年来为中国人民追求健康,抵御疾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解剖为代表的西医,是近代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所形成的医学知识体系,它分科详尽,疗效显著,传承性强,快速地传播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同样它为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西医技术.的冲突早已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作为文化载体的人,不仅具有生物性更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因此在本文开始,就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医的文化性和西医的生物性加以比较和讨论。在全球化背景下,观察和思考两种文化的冲突、碰撞是文化人类学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乏一种文化入侵改造另一种文化,或两种文化融合成一种新文化的范例,在文化交流日益快速、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时刻清醒,时刻反思。但无论哪一种情况,我们都不能否定中西医学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

代写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