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医学论文代写——护士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

发布时间:2012-04-12 16:37:13 论文编辑:代写工程硕士论文

目录
Abstract
Key words
摘要
关键词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levelof job burnoutamongnurses and its relationshipwith social suppor,t and to provide an aid for intervention of job burnout problem.M ethods ChineseMaslach Burnout Invertory (CMBI) and Social SupportRating Scale (SRRS) were examined in 175 nurses.Results The resultsdisplay that the prevalence ofcases ofslightburnoutwas69•1%, the prev-alence of cases ofmoderate burnoutwas34•3% and the prevalence of cases ofhigh burnoutwas4•0%.The social supports ofnurses affect their job burnou.tConclusion The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the job burnoutproblem ofnurse, taking the social support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job burnou;t social suppor;t CMBI; SRRS

[摘要]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为对护士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175名代写医学硕士论文护士进行测试。结果 护士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69•1%,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4•3%,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0%;社会支持对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结论 应当重视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工作倦怠;社会支持;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问卷

1 引言
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1]。研究表明,工作倦怠现象特别容易发生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2],护士职业是一种典型的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因此,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一直是国外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3]。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对此问题加以关注,本研究拟利用李永鑫等开发的中式工作倦怠量表对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进行测查,并考察护士工作倦怠水平与其社会支持的相关情况,从而为有效的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践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 1 对象 本研究的施测对象来自于河南郑州的5家医院的护士,共计214人,回收问卷197份,回收率为92•1%。对回收的无效问卷加以筛除,保留有效问卷为175份,有效率为91•1%。其中男性6人(3•4% ),女性169人(96•6% )。已婚110人(62•9% ),未婚63人(36•0% ),其他情况2人(1•1% )。中专学历102人(58•3% ),大专学历58人(33•1% ),本科学历13人(7•5% ),研究生学历2人(1•1% )。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0•3岁。工龄最长者40 a,最短者不足1 a,平均工龄为10•5 a。
2. 2 工具 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hineseMaslachBurnout Invertory,CMBI),由李永鑫等编制[4-5]。共包含三个因素,分别为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每个因素为5个项目。量表采用7点记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从“1”到“7”符合程度由低到高,其中部分项目为反向计分。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以及结构效度、效标效度等信效度指标良好。另外,李永鑫等人还制订了基于该量表分数的工作倦怠诊断标准[6]。
社会支持问卷(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RRS),由肖水源编制,共10个条目,评价指标主要为3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7]。
2. 3 数据分析 将所有调查结果用Foxpro 6. 0进行管理,采用Spss11. 5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频数统计、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技术。
3 结果
3. 1 护士工作倦怠的检出率 在以往的研究中,李永鑫等依据研究所得到的临界值(耗竭分数>25、人格解体分数>11、成就感降低分数>16)将从业人员的工作倦怠分为四个水平,分别为零倦怠(被试在工作倦怠量表三个因素上的得分都低于临界值)、轻度倦怠(被试在工作倦怠量表某一因素上的得分高于临界值)、中度倦怠(被试在工作倦怠量表某两个因素上的得分高于临界值)和高度倦怠(被试在工作倦怠量表三个因素上的得分都高于临界值)[6]。参照该标准,我们考察了不同工作倦怠水平的护士检出率,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2 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表2列出了护士工作倦怠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结果。从表2可知,护士的人格解体水平与其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相关达到了统计显著性水平,成就感降低与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相关达到了统计显著性水平。


3. 3 护士社会支持水平对其工作倦怠状况的分层回归 利用分层回归技术来考察护士社会支持水平对其工作倦怠程度的影响,具体运算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首先利用各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护士的工作倦怠程度进行回归,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护士工作倦怠程度的影响;第二,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作用的前提下,各社会支持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考察社会支持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主效应。分层回归的具体结果见表3。


4 讨论
4. 1 护士工作倦怠的检出率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赵玉芳等采用中数(在4分量表中,中数为2•5)作为判定标准,得出了教师的情感耗竭比较严重、人格解体并不严重、个人成就感也较高的结论[8]。而李超平等在对医护人员的研究中,直接采用了国外学者的临界值作为判定标准,从而得出了42•1%被试具有一定程度的耗竭现象, 22•7%的被试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格解体现象, 48•6%的被试缺乏成就感的结论[9]。上述研究都局限于对工作倦怠不同因素检出率的具体考察,本研究采用李永鑫等研制的诊断标准[6],综合考察不同倦怠因素在倦怠诊断中的作用,从而将被试的倦怠程度分为不同的水平,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对倦怠问题的深入分析,另一方面也为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护士这一职业群体中,轻度倦怠的比例为69•1%,中度倦怠的比例为34•3%,高度倦怠的比例为4•0%。由此可见,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比较严重。
4. 2 护士的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 在有关社会支持的文献中,存在着一个缓冲假设,认为社会支持调节着工作应激源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低,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密切,社会支持高,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弱[10]。在对于护士社会支持与其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中,我们没有采用常用的一般线性回归技术,而改而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技术。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在控制一定变量作用的基础上,考察自变量对于因变量进行解释的增量[11]。具体到本研究而言,就是在控制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影响的基础上,来考察社会支持对于护士工作倦怠水平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相关分析中,人格解体与支持利用度、成就感降低与主观支持的相关达到了统计显著性水平(P<0•05),人格解体与客观支持、成就感降低与支持利用度的相关达到了统计极其显著性水平(P<0•05),但分层回归的结果却表明,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工作倦怠各因素的影响后,客观支持对于耗竭和人格解体的解释量达到了统计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客观支持对于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维持其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观支持对于工作倦怠各因素的解释量都未能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这一结果与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为重要的看法有所差异。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无论是客观支持,还是主观支持,最终都应当反映到个体对于社会支持的利用水平上,本研究中支持利用度对于人格解体的解释量达到了极其显著性水平,表明社会支持对于工作倦怠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 2003, 26(3): 556-557•
[2] MaslachC, SchaufeliW B, &LeiterM P. eta.l Job burnout[J].AnnualReview Psychology, 2001, 52: 397-422•
[3] Beckstead J W. Confirmatory factorial analysis of the MaslachBurnout Inventory among Forida nur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Nursing Studies, 2002, 39: 785-792•
[4] 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 2005,28(2): 454-457•
[5] 李永鑫,张 阔,赵国祥.工作倦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 2005, 25(4): 70-73•
[6] 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心理科学, 2006, 29(1): 148-150•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27-129•
[8] 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19(1): 80-83•
[9] 李超平,时 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12): 807-809•
[10]李永鑫,张 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3(3): 234-238•
[11] Baron, R.M., & Kenny, D.A. The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distinction in social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1986, 51: 1173-1182•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

代写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