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栓子的概念及其抗血栓药物治疗评价作用探讨

发布时间:2013-01-05 09:18:55 论文编辑:angela1
引言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的转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据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目前均以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来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不稳定斑块被认作是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发病基础,因此如何能使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使斑块溃疡不脱落,从这方面为我们预防临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1990年,5pencer等图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脑血流监测过程中发现,在血液的流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固体颗粒状物质,经检验分析得知这些固体颗粒为血小板或血栓碎片,并称这些可测到的物质信号为微栓子信号  (microembolicsignals,MES),它的出现表明脑血管病动脉到动脉栓塞的实时检测成为可能。目前微栓子信号是公认的提示粥样斑块是否稳定的重要客观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并且国内外多项研究提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监测到的MES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与该病的早期再发有相关性,因此临床可通过在急性期监测MES数量动态变化,来评价药物治疗对斑块的稳定作用及近期卒中再发的可能。随着对他汀类药物认识的深入,临床己认同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目前己有CARESS,cLAIR等大型临床试验观察有关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对MES数量的影响,但对于他汀类药物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对MES数量的影响观察尚少。
本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予不同抗血栓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微栓子信号监测,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微栓子信号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卒中危险因素及C反应蛋白与微栓子信号阳性率的关系。本研究共选择60例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是在发病7天内就来医院就诊,经医师检查确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死或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ehemicattaek,TIA)。经TCD检测微栓子信号(MES)后分为MES阳性组和MES阴性组;其中MES阳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两联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100mg/d+氯毗格雷75mg/d)或两联抗血小板联合他汀类药物(拜阿司匹林100mg/d十氯毗格雷75mg/d十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7天同一时段予微栓子信号监测。经统计学分析在治疗的第2、7天两联抗血小板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MES数量明显减少,其数目低于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组(P<0.05):MES阳性率与卒中危险因素及hs一CRP无关系 (P>0.05)。该研究初步结果提示他月‘类药物可以在总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旱期减少微栓子信号的数目因此可能减少急性缺血性卒中近期再发。

第1章对象与方法.................................3
1.1对象..............................................3
1.2方法................................................4
第2章结果.........................................10
2.1 MES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10
2.2不同抗血栓药物对MES数量...........................10
2.3  MES与卒中危险因素...........................14
2.4 MES与hs一CRP水平升高的关系......................14
第3章讨论...............................16
第4章结论.............................18
参考文献................................19
综述..........................................21

第4章结论

1.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均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早期减少MES数量,而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使MES数量减少更为显著。
2. MES可以作为评估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
3. MES的发生在TIA与CI之间无差别。
4. MES的发生与卒中危险因素及hs一C即没有关系,但仍需进一步观察。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

代写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