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结合中医之益气活血法对中风的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2-12-22 17:41:05 论文编辑:angela1

前言

脑卒中(stroke)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进一步使得脑组织发生一系列如缺血、缺氧、坏死病理变化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一组疾病,其中有近80%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的特性,并称为"四高一多",据统计,全球脑卒中年发病率为(61-388)/10万,病死率为(16.1-113)/10万,目前,人类的主要致死病因为心脏类病患、恶性肿瘤以及脑卒中。据WHO报告,我国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均居世界首位,且每年有约200万例新发病例数,其中3/4发病者死于脑卒中,是继恶性肿瘤之后的第2位死亡原因,并成为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大问题,也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沉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据临床经验总结来看,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其中以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饮酒的危险性较为肯定。特别是高血压,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首位危险因素。中风和预后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时间的风险有直接和非常密切的关联。人们己经掌握的现代治疗包括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和神经保护剂治疗中风的方法。而抗栓治疗则是人们公认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方法。目前的医学现状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从发病的危险因素入手,主要是预防为主,因为并没有一种可以根治此病的医疗手段。据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要想对脑卒中起到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如能理想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同时,研究资料表明,高血糖则是加重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症状的又一危险因素,它使得病死率明显提高,同时又延缓康复的速度,因此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及早控制血糖值。
脑卒中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称之为"中风",由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为其诱发因素,加之患者本身气血内虚,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从中医角度进行辩证,则称之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脑卒中常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因脑卒中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善行而数变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有关中风的记述,最初可见于《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谓:"其有三虚而偏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所指"击仆偏枯"即属于本病。古代医者对中风病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内外至内的过程:唐宋之前的医者大都认为中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内虚邪中"。直至金元时代,通过医者在治疗中不断的总结,逐渐对外邪入侵的病因学说产生了怀疑,有部分医者认为心火暴盛、正气自虚、湿痰生热才是患者产生中风之症的原因,由此人们对中风病因的认识及研究转入了对人体内在因素的探讨,经此转折,人们对中风病因的研究逐渐步入正轨并慢慢形成体系。发展至现代,中医学对中风病因的认识普遍达成共识,即中风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在此基础之上,加之忧思、恼怒、饮食不节、劳累、气候骤变等诱因,而导致的阴亏于下,肝阳暴涨,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蒙蔽心窍,进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现代中医学将离经之血认为是主要的引发中风的病理基础,由此引起的瘀阻脑络为根本之所在。
历朝历代对于中风的治疗都出现过有独到之处的治疗方法,可谓是百家争鸣。而主要的争议则集中在病因学说,后人将前人的各种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中医主要讲究辨证论治,对基本药方依患者的不同的病症灵活应用,但各药使用的依据和目的则万变不离其宗,主要为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通腑化痰、活血通络、清热除痰、健脾利湿、益气养血等。值得一提的是从清代王清任之后的医家大多以活血化瘀为明确的治疗原则。同时也有部分医者在治疗过程中加以针刺、推拿等治疗手段,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治疗效果因而被推广和应用。针灸等治疗方法避免了化学药物的副作用,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在生理功能调节范围内,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有利因素,以己之力还治己身,从而达到病理至生理的转化状态。
祖国传统中医学向来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强调辨证施治;西医治疗脑卒中则根据其病理生理过程,在有限治疗时间内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中西医相结合,在不同的领域中相辅相成,使得对脑卒中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将是脑梗死今后的研究方向。在导师张元兴的指导下,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法辅助抗栓、抗凝等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中西医对比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临床研究,观察其治疗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治疗疗效,以探求更有效的中医药治疗中风的方剂,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和开发临床中药复方制剂提供临床基础依据。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1
1.现代医学对脑卒中的认识....................3
2.中医对中风的认识....................6
3.中医在中风治疗上的优势 ....................13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14
1.一般资料....................14
2治疗方法....................16
3观察结果与分析....................18
4结论....................19
5.讨论....................20


结语

中风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对人类生活有严重影响作用。秉承着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了能够降低中风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有效的手段是从加强预防入手。中风病一旦发病则会产生一系列急剧的变化,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严密地观察病情,把握病势的顺逆,关系到抢救的成败。中风,现代中医多从风、火、痰、气、血论其病因病机;脑髓血脉为其病位之所在,同时又涉及肝心脾肾等多脏器,与之密切相关;本虚标实为其证候所属,同时而急性期与恢复期又各有侧重。治疗方面,中医一向遵循从辩证分析入手,据证立法,依法遣方,方证相应。恢复期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宜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配合针灸、按摩、药浴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在导师张元兴主任指导下,从医学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的微观原因分析,通过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安全指标,从临床角度探讨了益气活血法对中风的治疗作用。益气活血法辅助抗栓、抗凝等西医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或缓解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西医治疗疗效,且无明显药物副作用。
中医治疗本病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行动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缺乏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因此,需要在今后的临床观察研究中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测手段,以保证症状的客观性,规范病例选择和疗效评价的标准,并积极探讨和研究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改进和研发新的中药剂型,提高临床疗效。总之,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充分利用已取得的临床研究成果,在病证结合基础上,不断探讨疾病与证候的发生演变以及转归预后的规律,总结临床经验,深化临床研究,优化治疗方案,旨在加强临床治疗中风病的效果,进一步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中风的治疗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工程,其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治疗中风病势必会有突破性发展。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医学论文

热词

代写医学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