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归因问题探讨——以秋林集团和莲花健康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4 23:17:16 论文编辑:vicky
笔者认为业绩归因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业绩预告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补充和解释,企业披露的业绩归因信息影响着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公司及管理层、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但是企业出于印象管理会对语言信息进行操纵,存在自利性归因行为,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健运行。业绩归因信息质量的提高既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语言进行规范以及实行强有力的监管;也需要公司和管理层提高对于客观归因的重视,披露真实的、客观的业绩归因内容;同时其他信息使用者应掌握相关财务知识,增强对业绩归因内容的辨别能力,分析并识别出自利性归因行为,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现代企业普遍实行委托代理制度,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及管理层需要定期对外披露信息,年报、半年报、季报等都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定期报告之外,企业还需根据业绩变化情况对外披露业绩预告和临时公告等不定期报告。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通过企业披露的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等内部信息,这些内部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将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数据信息,通过报表中的财务数据直观地展示公司业绩情况;另一类是语言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解释并进行拓展,其中董事会报告中对于企业业绩变动的原因进行说明的语言信息即为业绩归因。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财报中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语言信息所占的篇幅越来越多,其在财报中的比重大于数据信息。语言信息将财务数据的具体情况和变化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便于大多数不具备专业财经知识的信息使用者理解。并且语言信息的内容不仅限于对财务数据的解释,更是对数据信息的延伸和拓展,不仅关注企业过去的业绩状况,还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根据行业整体环境、产品竞争力、公司经营策略等内容可对企业业绩进行预测,信息含量更丰富,信息使用者可以从语言信息中获取更多关于公司的信息。
但由于语言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并且我国目前只关注数据层面的信息披露质量,没有关于语言信息的规范和审计政策,对表外信息的客观性、合理性的关注非常少,大大增加了管理层对于语言信息的可操纵性,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降低。管理层主要通过自利性归因来操纵语言信息,在业绩上升时强调管理层等内部原因,在业绩下降时主要归因于外部不利原因,选择对公司及管理层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以此保持投资者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心,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国外学者对于业绩归因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已经开始,我国学者对于业绩归因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和方法也有待完善,但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皆发现上市公司的业绩归因普遍存在自利性行为。
.....................

1.2 文献综述
1.2.1 业绩归因的自利性倾向
公司业绩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通常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市场竞争、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偏好的变化、公司管理不善和战略失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会计政策的变化等都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1]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现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都希望扩大自身的财富,而投资者和债权人不能时刻监督管理层的行为,不少学者经过研究发现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披露企业业绩归因信息时会倾向于自利性归因。
自利性归因的存在性。国外学者较早开始研究自利性归因理论,Bowman(1976)是最早对公司的业绩归因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以 82 家食品制造行业公司的报表为样本,以资产收益率作为判别企业绩效好坏的指标,发现绩效较好的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的原因是管理层正确的管理战略,绩效不好的公司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2]Staw(1983)在 500 强企业中选取每股收益变化幅度在 50%以上的企业,对他们的业绩归因进行分类,发现这些企业的业绩归因都存在自利性倾向。[3]Bettman 和Weitz(1983)对美国企业的五年内的业绩归因部位进行研究,发现业绩增长时管理层主要归结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在业绩下降时主要归结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4]随后,许多西方学者如 Salancik 和 Meindl(1984)、Clapham 和 Schwenk(1991)、Baginski(2000)、Kimbrough(2014)等皆发现公司在进行业绩归因时会出现自利性归因的现象,更多的正面业绩归为内部原因,将负面业绩更多地归为外部原因。Hooghiemstra(2008)为了验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的自利性归因行为是否会有差异,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公司和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企业的业绩归因内容进行研究,结论显示文化差异不会影响业绩归因的自利性倾向,美国和日本企业都存在自利性归因行为。而 Reggy(2008)[5]同样对美国和日本企业的业绩归因进行了研究,发现虽然两国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自利性归因行为,但日本企业在绩差年度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提及得更多。Xu K(2011)对美国和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归因进行实证分析,证明美国和中国公司的业绩归因都呈现自利性倾向,但中国在绩优时的自利性归因程度比美国低。[6]我国学者研究企业自利性归因行为相对外国学者开始研究的时间较晚,归因理论被引入我国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在我国,孙蔓莉(2004)最早将“归因”一词由心理学引入会计学领域。但是在是否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问题上,国内外的研究结论是高度一致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

2 上市公司业绩归因的理论分析

2.1 业绩归因的概念界定
“归因”一词源于心理学,是指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结于某种原因。随后,有许多学者将其引入管理学,孙蔓莉是我国最早将“归因”由心理学引入会计学领域的学者。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数据信息和语言信息,业绩归因属于语言信息,是上市公司在对外报告中对业绩变动原因所做的说明,以文字的形式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净利润、每股盈余等体现公司业绩变动的财务数据进行补充和解释。通常披露在上市公司年报和半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或“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中,例如“公司对产品进行升级,改善内部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且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保持稳定,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净利润率已从 2015 年的 12.08%提高至 15.66%,同比增长 3.58%,盈利能力连续多年保持行业前三”,这段文字信息中披露了公司净利润率较上期提高这一业绩变化结果和该业绩变动的原因,这类语句即为业绩归因。
2.1.1 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归因理论根据原因的来源或部位将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借鉴该分类方法,业绩归因从范围上也可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部归因指管理层将公司业绩发生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公司内部管理的原因,相对比较稳定,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和调整,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升级转型、转变营销策略、加强内部控制、通过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来平抑价格波动等。外部归因是管理层归结为外部环境因素导致公司业绩发生变动,如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不景气、政府优惠政策减少、生产要素成本出现波动、汇率变动等,外因具有不可抗力且不稳定,管理层难以控制,与管理层的努力程度无关。通常情况下,企业业绩的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
图 3.1 汇顶科技股权结构
图 3.1 汇顶科技股权结构
........................

2.2 业绩归因的相关政策规定
2.2.1 定期报告中业绩归因的政策规定
为了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平稳运行,保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我国证券会在1993 年制定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该细则主要对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关于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中信息披露的形式、发布时间及必须披露的内容做了简要的规定。
业绩归因是企业管理层对该公司业绩变动原因所做的说明,之前主要披露在“管理层对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章节中,我国证监会在 2002 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3 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形式》,首次使用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代替之前的“经营情况的回顾与展望”,成为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董事会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章节主要由企业管理者对报告期间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两部分内容组成,对经营情况的阐述和说明即为业绩归因。
我国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业绩归因信息主要披露在公司的半年报和年报中,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3 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形式》分别规定了我国上市公司半年报和年报需要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此后,这两部准则经过不断地修改、完善,准则中对于业绩归因信息的披露要求也不断在变化(详见图 2.1)。《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近些年在不断修改、完善,对于业绩归因信息越来越重视,要求公司披露越来越详细的业绩归因信息,以便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与 2003 年颁布的法令相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理解公司情况,2005 年修改的法令对公司披露相关事项的方法提出了具体建议,并增加了关于业绩归因信息的披露内容,这说明有关部门开始重视业绩归因信息,并要求管理层披露的业绩归因具备可理解性;2007 年进一步强调计量属性和财务指标发生重大变化时对公司的业绩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2011 年细化到财务数据超过了固定比例必须披露业绩变动情况及原因;在 2012 年首次强调披露内容的可靠性、决策相关性、充分关联性、重点性、易理解性,对这几个性质的要求一直沿用至今;2014年鼓励管理层主动披露公司特殊情况,规定对于不能披露的信息要说明原因;2015年强调披露内容的全面性、一致性与可比性。2016 年和 2017 年修订的准则关于业绩归因的规定没有太大变动。从定期报告中对于披露业绩归因政策的修订内容来看,法规要求管理层披露越来越详细的业绩归因内容,并且鼓励公司主动披露业绩归因相关信息,但是这些法规中并没有提到如何规范业绩归因信息。
........................

3 业绩(下降)归因案例分析——以“秋林集团”为例......................... 22
3.1 案例公司简介............................22
3.1.1 秋林集团股权结构介绍......................22
3.1.2 秋林集团主营业务介绍.................................23
4 业绩(上升)归因案例分析——以“莲花健康”为例......................... 32
4.1 案例公司简介.................................32
4.1.1 莲花健康股权结构介绍.........................32
4.1.2 莲花健康主营业务介绍.................................33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41
5.1 主要研究结论...................................41
5.2 相关对策建议.........................41

4 业绩(上升)归因案例分析——以“莲花健康”为例

4.1 案例公司简介
本文选取河南省莲花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莲花健康”)为业绩上升公司是因为莲花健康主营业务单一,有利于对其行业环境进行研究,并且莲花健康的业绩变化很有特点,在一段时间内呈现规律变化趋势,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莲花健康和秋林集团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上市时间相近,在发展过程中均由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并且两家上市公司曾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历史,在当地颇有名气,但如今都成为了*ST 股,面临退市的风险。
*ST 莲花(600186),前身为成立于 1983 年的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生产味精等调味品,是国务院确定的 520 家重点企业之一,被农业部认定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批农头企业,1998 年在上交所上市。莲花健康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产能迅速增加,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味精生产基地,为行业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味精率先通过质量认证,以质量和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占据超过 40%的国内市场份额,在 2007 年成为世界上味精生产量最多的企业。同时莲花健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出口量逐年增长,发展最鼎盛时期出口量超过全国味精出口量的 80%。莲花健康多次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得金奖,评为全国优秀企业,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 年被评为最具竞争力品牌,“莲花”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由 2011 年 22 亿元上升到 2012 年的 26 亿元。
图 4.1 莲花健康股权结构图
图 4.1 莲花健康股权结构图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分别对莲花健康业绩上升年度和秋林集团业绩下降年度的业绩归因内容进行客观性分析,发现秋林集团和莲花健康的业绩归因皆存在自利性归因行为,且都是管理层有意对业绩进行操纵。秋林集团管理层在业绩下降时披露的内部管理原因都会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强调外部原因对业绩发展的不利影响,并且披露公司为增加市场份额,采取让利销售策略,大范围铺货及让利导致毛利率降低,但让利销售策略最终能使公司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给信息使用者留下公司未来业绩会上升的印象。通过对业绩归因的客观性分析却发现 2018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润大幅度降低是由于 2017 年第四季度少结转的成本在 2018 年上半年集中结转,并且公司披露的业绩归因内容无法解释毛利率的变化情况,加大管理层自利性归因倾向。由于管理层刻意隐瞒公司真实经营情况,公司业绩得不到改善,目前两位董事长仍处于失联状态,占公司营业收入 90%以上的黄金珠宝业务基本停滞,且黄金账面库存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不实,导致 2018 年全年巨亏,至今仍保持亏损的状态,公司股票变成*ST 股,相关投资者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莲花健康在 2010 年至 2016 年保持业绩一年上升一年下降和净利润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规律变化,2014 年公司业绩上升,管理层通过强调绩优年度的外部不利环境来突出管理层对业绩改善的贡献,但对其2014 年披露的业绩归因信息的客观性分析发现,2014 年味精行业外部环境有利于味精生产企业的发展,且味精售价有所提高,与莲花健康披露的业绩归因内容不一致。并且对其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莲花健康 2010 年、2012 年和 2014 年业绩上升都是由于营业外收入的增加,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但在该年度的业绩归因中均没有提到营业外收入对于企业业绩上升的影响,加深自利性归因倾向。莲花健康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盈利,净利润规律变化避免公司成为 ST 股,但公司主营业务不能实现盈利,营业收入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终究不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无法得到长远发展。在 2017 年和 2018 年莲花健康的净利润持续为负,打破从 2010年以来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规律变化,股票变为*ST 股。秋林集团管理层和莲花健康管理层的自利性归因行为都是主观的操纵业绩行为,但其自利性归因行为没有引起外部监管的注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