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范例代写:九号公司双层股权结构实施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5-02-16 12:02:0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基于国内资本市场重新开放科创型企业实行同股不同权股权架构的权限的背景,以及党的“二十大”中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选取2020年采用双层股权结构回归科创板上市的九号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双层股权结构起源于美国资本市场,如今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成熟广泛的应用,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见表1.1。

会计论文怎么写

因其特殊股权的设置会导致创始⼈团队与普通股东的权利差异过大,中国证监会基于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在早年间禁止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中应用这一结构。近年来,考虑到其对公司控制权保护方面的优势,我国采用双层股权结构赴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陆续出现,如知名企业京东、阿里巴巴等。

第二节文献综述

自1898年双层股权结构在美国公司International Silver Company内首次出现以来,针对此种特殊股权设置体系的研究就相继开展并不断丰富。本部分从企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设置动因、经济后果两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一、双层股权结构设置动因(一)破解融资困境现阶段,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多属于创新型行业(杨冠华,2021),因为技术、产业风险高、项目回报率波动等特点,使得企业采用债务融资会面临财务风险的增加;债务融资约束也会随着行业特点加大(陈俞延,2019),如轻资产占比高、可抵押资产少等。但传统的同股同权方式的股权融资,可能造成创始人股权稀释、控制权丧失的局面。于是,选择双层股权结构既保留了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又能保证股权融资的顺利开展(杨冠华,2021),从而增加公司的可用资源。

(二)抵御恶意收购当公司面临恶意收购的威胁时,“野蛮人”会通过高杠杆融资夺取创始人及其团队对公司的控制权,进而分拆变卖资产等方式获取高额收益(强国令和刘克富,2018;DeA ngelo,1985)。而采用双层股权结构则可以利用同股不同权的特点,设置超级投票权,在正常融资的同时维持甚至加强创始人及其团队对公司经营的控制权,避免公司遭受恶意收购的伤害(刘胜军,2020)。(三)关注企业长期利益制定发展目标方面,创始股东掌握控制权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为了短期盈利及市值而不顾公司未来发展的情况(马立行,2013)。同股不同权的设置还能使管理者更倾向于投资有风险的长期项目(Chemmanur等,2012),控制权的牢固把握也能够更好地抵抗外部压力,专注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Marlin等,2014),使企业从短期承诺转变为长期导向。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相关概念

一、双层股权结构

双层股权结构是指通过将公司股票种类分为两个层级:面向创始人的一股多投票权股票,以及面向市场投资者的一股一投票权股票。除却投票权差异外,两种股票在财务收益方面享受每股同等待遇。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它的正面效果主要体现于能够在保证企业顺利融资的前提下,维持甚至加大创始人对企业经营的控制权,避免恶意收购等负面影响因素,确保企业按创始人的预期发展等。因此,本文将双层股权结构定义为将公司发行的股票分为两种类型,通过对相应投票权的差异化设置,使得一方持有者获得远超股票占比的投票权权利,以掌握对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一种特殊股权架构。

二、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利用资源、知识和技术进行全方位性和系统性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活动的能力,包括了企业构建创新机制、激励创新行为、开展创新实践以及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也被视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组织创新体系。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15年提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中,将“企业创新能力”定义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创新活动带来的产出能力。因为技术创新活动是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它反映了企业是否加强了创新活动的投入和组织管理,包括研发投入、人员配备、创新机制等;技术创新产出是创新的结果和成果,它反映了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决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双层股权结构中,特殊投票权股票的持有者与普通股票的持有者之间存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异配置,这可能导致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即大股东(代理人)不能被中小股东(委托人)完全监督而做出有损于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的问题。特殊投票权股票的持有者可能利用其控制权谋求自身利益,损害普通股东的利益。投票权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无法准确反映所有股东的利益偏好。因此,双层股权结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可能对公司治理和股东利益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也将基于此理论展开相关研究。

二、控制权理论

控制权理论认为控制权拥有者能够在公司发展的重要决策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控发展方向。

现代企业核心的发展技术和专业知识通常集中在实际控制人手中,其负责制定公司经营发展的整体规划,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因此,在以往同股同权的企业中,持有较高比例的股份才能使企业家影响决策并保持控制权,否则就可能失去对企业的掌控。相比之下,采用双层股权结构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权力安排,提高投票权的比例来确保控制权,从而促进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的顺利进行。控制权理论还提出,企业家个人能力在公司发展中至关重要,管理者的个人才能和影响力也应被考虑,在分配最终控制权时需综合考虑管理者的知识、社会关系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

第三章九号公司实施双层股权结构案例介绍..................................12

第一节公司发展简介.........................................12

第二节双层股权结构形成过程..................................13

第四章九号公司双层股权结构实施效果分析..................................16

第一节评价体系的构建..........................................16

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16

二、企业资源运营效益评价体系......................................16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38

第一节研究结论.............................38

第二节相关建议........................................38

第四章九号公司双层股权结构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节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提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搭建了三级四指标的九号公司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4.1),从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创新产出两个方面对九号公司的创新能力变化进行评价,分析九号公司实施双层股权结构之后的创新能力表现。

会计论文参考

分为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创新产出两个方面,是因为技术创新活动是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它反映了企业是否加强了创新活动的投入和组织管理,包括研发投入、人员配备、创新机制等。通过评估技术创新活动,可以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而技术创新产出是创新的结果和成果,它反映了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评估技术创新产出可以了解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创新效果。此外,技术创新活动为技术创新产出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技术创新产出则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验证和回报。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产出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通过两方面的综合评估,能更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创新能力。

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

第一节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国内资本市场重新开放科创型企业实行同股不同权股权架构的权限的背景,以及党的“二十大”中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选取2020年采用双层股权结构回归科创板上市的九号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保证创始人控制权、激发创新和提高资源配置水平三个角度分析九号公司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动因,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和资源运营效益评价体系,评价案例公司2017-2022年双层股权结构实施前后企业创新能力及资源运营效益的具体效果,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双层股权结构能够提供企业创新水平。在采用这一股权结构后,九号公司的研发投入明显增加,专利获得数的数值以及专利申请累计通过率也有所上升。这表明双层股权结构上市确实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同时保持创始人对企业的高度控制,进而更好地产出企业创新成果。

双层股权结构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有利。通过本文对各项资源运营效益的分析可见,企业发展战略的稳定得益于创始人团队仍然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不仅避免战略目标变化造成的资源运营效率下降,还能促进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的运营效益提高。在排除由于营业收入激增导致的某些指标存在下降趋势的情况,企业的各项指标在总体上仍优于行业均值,甚至高于行业优秀水平。此外,双层股权结构还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了各项资源运营效益,具有正向激励作用。

双层股权结构适用于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评价分析法对九号公司的各项资源运营效益进行评价,发现实施双层股权结构后九号公司的综合资源运营效益明显提高。这表明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特殊的股权结构是一种可被采取的公司治理形式。

总体来看,双层股权结构对企业创新和资源运营效益具有积极的效果,适用于科技创新型企业,但针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也需要通过制定相应规定与条款进行把控。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慎重考虑是否实施双层股权结构,并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