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管理学论文,本研究选取B村镇银行作为案例,通过现场调研、财务分析和数据归纳等方法,深入了解了B村镇银行的运营状况、信贷业务数据及风险控制措施。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有着八亿农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否妥善解决,这不仅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并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仍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024年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这是连续第12个“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它仍旧像以往一样,着眼于“三农”问题。该问题被纳入到国家战略的宏观视野中,并且对于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付诸实施进行了整体上的精密部署,是新时代对乡村振兴政策一个非常关键的顶层结构设计。文件指出“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金融机构,由境内外金融实体、非金融企业法人以及个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以为当地农民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为主。这类银行的紧密相连于服务社区及支持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村镇银行资金使用集中在对农业和微型企业的贷款发放上。该类型银行透过解决“三农”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作出了显著贡献,已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
(1)村镇银行的起源与发展模式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创新性金融组织,起源于孟加拉国经济学家Muhammad Yunus在1977年提出的概念。Yunus教授在《村镇银行的经验与反思》一书中指出,这类银行主要面向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女性,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从事生产、加工或销售活动以实现脱贫致富。他强调,以社会价值创造和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致富为导向的小微信贷模式是村镇银行成功发展的基石。
(2)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影响因素
信贷风险的产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Stiglitz(2001,2005)指出,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因素在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特别是在面向小微企业的情况下,由于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不足,再加上其披露机制的不成熟,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导致银行难以及时掌握客户经营状况的变化。此外,Reza等(2020)认为,普惠金融借款人资质较差,加上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快速扩张和降低申贷条件,进一步增加了信贷风险。Tsao等(2017)的研究也表明,银行在贷前审查不深入、贷后管理不足等问题,如贷款用途不明确、资金去向不明等,极易导致贷款无法回收。
(3)信贷风险的应对策略与技术应用
面对信贷风险,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应对策略和技术应用。Nguyen(2021)强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高低与其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完善的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Hakan Turan(2016)则指出,在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银行应主动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此外,Bussmann等(2020)提出了一种人工智能模型理论,通过大数据分析和Shapley值分组预测,能够有效衡量信贷风险,特别适用于点对点贷款平台。Maoyong Cheng和Yang Qu(2020)也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和科技研发能力的提升是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是中国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一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它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其主要特点是服务定位于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并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村镇银行通常以县域、乡镇为经营范围,服务范围较为集中,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为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更为下沉的金融支持。村镇银行在农村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致力于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和基础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从法律地位上看,村镇银行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接受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主要通过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股东多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等机构,从而保证了其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与传统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具有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管理灵活等特点,便于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提供灵活的贷款和金融服务。
村镇银行的业务以信贷业务为核心,包括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由于其服务对象大多为农村地区的小微客户群体,这些客户的信用数据有限,抵押物不足,导致信贷风险较高。因此,如何合理控制信贷风险成为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同时,村镇银行还需在实现盈利的基础上,兼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这种多重目标决定了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既要符合银行业的通用标准,还要具备农村金融服务的特殊性。
2.2理论基础
2.2.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交易或经济活动中,由于不同主体掌握的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同,导致交易行为和决策效率受到影响的现象。这一理论由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提出。
早期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经济学家探讨了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奠定了基础。乔治·阿克洛夫(1970):提出“柠檬市场”模型,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即劣质商品可能驱逐优质商品。迈克尔·斯彭斯(1973):提出信号传递理论,探讨了如何通过信号(如教育背景)缓解信息不对称。威廉·鲍莫尔(1975):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中的应用,强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
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信息不对称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市场效率、合同设计、信贷风险等领域,成为理解市场失灵和设计政策的重要工具。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金融、保险、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成为解释和解决信贷风险的基础理论。
信息不对称情境下主要存在两种典型问题:首先是逆向选择:交易前,劣质主体更倾向于参与市场,导致高风险主体更容易获得机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其次是道德风险:交易后,信息优势方可能采取不符合对方利益的行为,例如借款人获得贷款后可能采取更高风险的投资。
第3章 B村镇银行经营及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19
3.1 B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 19
3.1.1 B村镇银行简介 ................................. 19
3.1.2 股东构成 ...................................... 19
第3章 B村镇银行经营及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19
3.1 B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 19
3.1.1 B村镇银行简介 ................................ 19
3.1.2 股东构成 ................................. 19
第5章 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 56
5.1 加强制度建设 .............................. 56
5.1.1 完善信贷制度 ............................... 56
5.1.2 强化制度执行 .................................... 56
第5章信贷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5.1加强制度建设
5.1.1完善信贷制度
应对B村镇银行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审视,评估其有效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基于这一评估结果,对相关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旨在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这些改进措施,B村镇银行将能够更有效地管理风险,采取更精准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潜在风险对银行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同时,这也将促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确保银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的方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具体表现在应当制定明确的信贷政策,包括贷款审批标准、风险评估程序、贷后管理要求等,确保信贷活动有章可循。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信用评级模型、风险预警系统等,以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制定信贷集中度风险管理政策,限制对单一客户或行业的信贷集中度,分散风险。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信贷人员在追求业绩的同时,充分考虑风险控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恢复和处置计划,以应对市场波动和金融危机。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对于依赖传统借贷业务利差的村镇银行而言,有效管理信贷风险是保持利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信贷风险虽然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但也存在可管理的空间。因此,探究如何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增强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关键。
本研究选取B村镇银行作为案例,通过现场调研、财务分析和数据归纳等方法,深入了解了B村镇银行的运营状况、信贷业务数据及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对比分析贷款业务的多方面数据,并结合对银行中高层及信贷部门员工的问卷调查,揭示了B村镇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业务品种单一、各品种间发展不平衡、授信审批流程不合理、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贷款审查审批及贷后管理环节有待加强、信贷资产质量下迁压力较大,我行风险贷款处置手段较为单一、处置时间较为滞后等问题。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制度制定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信贷结构不合理、内控合规水平有待提高、风险控制手段落后、员工管理不到位、公司治理有欠缺等。
针对B村镇银行以上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二是强化内控合规机制,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风控能力,四是规范员工管理,五是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