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管理学论文,本文分析了G地铁运营企业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现状,利用行业协会权威发布数据和G地铁运营企业内部管理文件,较为充分地分析了地铁行业和G地铁运营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资料、事故事件案例和统计数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安全是生产工作的根基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同列为人类基本生活阶段的需求层次。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和其它动物一样,利用身体本能的感知系统、应激机制等躲避危险、防范灾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人类已经处于高度复杂的工业系统、高度发达的交通系统和纷繁错综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正面对着更加多样的信息、更加繁琐的操作、更加复杂的决断,也面临着更多的危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专门提出要坚守安全底线,切实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第二节 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企业员工安全行为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企业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的现状、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安全行为的发展途径等方面,安全行为研究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一、员工安全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
(一)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所有成员都重视并积极参与维护安全的行为和态度,闫保奇(2012)认为安全文化的好坏,从根源上影响着员工安全行为,决定组织安全管理效能[3]。Fogarty and Worth(2005)在对航空机务维修研究过程中发现,安全文化氛围极大地影响违章行为发生[4]。
因此,Wilson(2005)指出,积极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5]。Kath(2010)也认为组织应该重视和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如果管理人员对安全所做的承诺及时兑现,经常和员工互动交流,主动关怀员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将有利于员工工作中做出安全行为[6]。
(二)组织管理行为
组织管理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权责关系、明确制度流程等,实现组织目标。殷文韬、傅贵等(2012)认为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安全投入、安全沟通和规章制度等组织管理行为[7]。王朋粉(2017)研究发现企业安全政策,正向影响地铁施工人员安全行为[8]。Kapp(2012)认为管理者的不安全管理行为是影响安全行为的根本因素,一线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起着积极作用[9]。杨丽萍(2022)认为安全监管行为和奖惩,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演化产生正向影响[10]。胡婧(2021)基于对机场安检员的调查分析, 发现领导的非权变惩罚对机场安检员安全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而组织沟通的开放性则缓解了这种负影响[11]。
第二章 安全行为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模型
第一节 安全行为管理相关理论
一、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安全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不足共同作用导致的,即4M要素。系统安全理论提出。第一,要想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既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行为,又要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第二,任何事物中均潜伏着危险因素,危险源导致伤害或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可用概率来衡量。第三,要根除所有的危险源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将危险造成的伤害和损失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首先要对不安全行为的动机、心理状态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1]。
行为动机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缺乏安全意识,即员工没有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可能导致事故;二是故意违规,即员工认为这些规定不合理或者过于繁琐,所以故意违反安全规定;三是压力和紧张,即员工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压力过大而忽视安全规定;四是缺乏培训,即员工没有得到适当的安全培训,从而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执行任务以避免事故。
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心理状态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焦虑和恐惧,即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感到焦虑和恐惧,导致员工在工作中过度谨慎或忽视安全规定;二是疲劳和困倦,即长时间工作或睡眠不足,影响员工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三是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即在多任务环境中工作,员工可能会分心,导致他们忽视安全规定。
第二节 安全行为分析模型、工具
一、行为安全“2-4”模型
行为安全“2-4”模型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傅贵教授及其团队研究提出,是一个用于分析和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综合性理论框架。模型名称中的“2”代表组织内部原因分为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两个层面,“4”则指的是组织层面的事故原因分为组织的指导行为和运行行为两个阶段,个人层面的事故原因为习惯性行为、一次性行为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事故的根源原因、根本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24]。如图2.5。
1.指导行为。安全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体现的安全理念、行为准则,是组织安全生产活动呈现的一种独特氛围,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安全文化通过影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对人的工作分工、作业流程、工作标准、工作环境等做出具体的要求。企业员工通过遵守执行这些流程标准,从而形成集体的心理积淀,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制约着人们的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属于指导行为,是事故的根源原因。
2.运行行为。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的安全目标职责、组织机构、安全责任体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监管和考核体系等,其直接影响到员工个人的安全行为状态。安全管理体系属于运行行为,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3.习惯性行为。员工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心理、生理不佳,这些习惯性行为因素往往是事故链中的隐性环节,需要通过有效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来进行改善。员工的习惯性行为,对应着事故的间接原因。
4.一次性行为。不安全动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动作,在由此引发的事故中属于一次性的行为。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产生,可以是因为人的检修维护不到位、操作失误、物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和消除等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因此本研究为将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归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不安全动作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类为一次性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第三章 G地铁运营企业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现状....... 22
第一节 G地铁运营企业简介 ...................... 22
一、全员参与,推进“文化强安” .............................. 22
二、完善体系,强化“管理促安” .......................... 25
第四章 分析影响安全行为的关键指标和改进方法 ............................ 52
第一节 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及运算规则 ................. 52
一、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 ................................ 52
二、节点变量和影响权重值获取方式及计算规则 ........................ 5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64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64
第二节 管理启示 ............................ 64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66
第四章 分析影响安全行为的关键指标和改进方法
第一节 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及运算规则
一、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
根据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各个节点互相关联起来,形成有向无环图,一般贝叶斯网络的结构是由专家的经验来初步确定,并在后期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完善。在本文中,以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框架为基础,根据表3.5 确定的地铁员工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以各影响因素为节点,绘制贝叶斯网络结构。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分析了G地铁运营企业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现状,利用行业协会权威发布数据和G地铁运营企业内部管理文件,较为充分地分析了地铁行业和G地铁运营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资料、事故事件案例和统计数据。笔者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到G地铁运营企业相关部门、工作现场进行了调研,并开展了问卷调查、访谈等,较为深入、真实地分析了G地铁运营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情况。
基于系统安全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笔者在全面开展G地铁运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时,侧重了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管控措施,通过建立隐患条目库,理清了G地铁运营企业可能存在的员工不安全行为。然后,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带权重的定性贝叶斯网络模型等工具,辅助分析了对G地铁运营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最大的发展途径,从而得到了影响G地铁运营企业员工安全行为管理的关键环节。
最后,以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超Y理论为指导,利用逻辑框架法,分析提出了优化G地铁企业生产安全行为管控的措施建议,并明确了执行效果的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假设条件。本文为分析地铁运营企业安全行为管理,提出管理体系建议,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