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度对会计舞弊的影响概述

发布时间:2014-09-03 15:43:51 论文编辑:lgg

第一章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自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事件后,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到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性的会计舞弊案件如安然,世通,施乐等案件的连续爆发,引起了投资者极度恐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并开始丧失投资信心,这对美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市场都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根据2012年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ACFE)最新发布的《Report to the Nations on Occupational Fraud and Abuse》,调查研究人员估计,每年在全世界企业普遍会因舞弊而损失5%的收入,若以2011年的全球总产值来计算,这个比例就意味着2011年发生了超过3.5万亿美元的舞弊损失;而且这些舞弊案件一般都会在18个月之后才会被审查发现,并且超过20%的案件会造成至少100万美元的损失。可见,会计舞弊所造成的经济后果极其严重。然而在我国,自资本市场建立之初起,会计舞弊案就层出不穷,自琼民源事件起,蓝田股份、红光实业、银广夏等案件无一不在冲击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虽每年都会发布处罚公告,但会计舞弊案件依然屡禁不止。2012年爆发的万福生科造假案,又再次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的高度关注。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会计舞弊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从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识别方法、防范与治理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在会计舞弊的动因研究中,会计舞弊的二因素论、三因素论[1]的形成以及Bologua等人后来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四因素论和风险因子论[2]为会计舞弊的动因研究奠定了基础。关于会计舞弊的识别,国外学者侧重于会计舞弊的征兆研究,并设计了多种舞弊识别方法。Hoffinan等(1996)通过对130位审计师的调查发现,客户诚实程度是会计舞弊最重要的征兆[3]。Beasley (1996)通过研究发现,相对于未舞弊公司,舞弊公司董事会成员里外部董事比例较低,且舞弊公司的创始人与总经理为同一人的可能性较大[4]。Fan和Wong(2002)的研究指出,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Lobecke等(1989)构造了舞弊风险识别模型(即L/W模型),用来判断公司的舞弊风险Spathis等(2002)利用希腊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标准分析、多变量统计技术手段进行会计舞弊识别,研究表明多标准识别方法优于传统的会计舞弊统计技术,有助于判别会计舞弊[3。国外学者对会计舞弊的防范和治理也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Barker等(1976)研究认为公司可以通过审计委员会的复核等手段预防高层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8]。Raghunandan (1996)研究发现,如果要求财务报告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有助于减少会计舞弊在内的财务报告问题[9]。Doyle等(2007)的研究认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会计信息失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


第二章社会信任对会计舞弊影响的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界定
在国外文献中,对舞弊定义采用较多的选自《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的定义:舞弊,是指一种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它以诱使他人丧失有价值的财务或法定的权力为目的[42]。而我国《现代汉语辞海》对舞弊的解释为: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的事。New Palgrave经济学大辞典(1987)对舞弊的解释是:当一个代理人歪曲了他所掌握的信息,以便说服他人(委托入)来选择如果委托人掌握了适当信息后就不会选择的行动时,这个代理人就被认为是己经进行了舞弊。美国SAS N0.53 (1988)将舞弊分为管理舞弊和雇员舞弊两类。SAS N0.82(1997 )和 SAS N0.99 (2002)认为舞弊包括财务报告舞弊(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即“欺骗性财务报告”)和侵吞资产(Misappropriation of assets)。前者通常指管理层的舞弊行为,而后者主要指员工的舞弊行为。《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一错误与舞弊》将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中对舞弊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


二、 理论基础
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由阿克洛夫在《梓檬市场》中提出,在1972年由Spence、Stigler等人将其引入金融市场领域,是用以解释市场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发布对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以及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体来说,包括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他们掌握了有关公司经营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也就拥有了更改会计信息而让投资者和监管者难以知晓的机会。由于管理当局在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与内容上都会优于委托人,当委托人与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出现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时,代理人即管理当局会为了特定目的,如获得高额报酬或避免处罚,制造虚假信息或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的发布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最主要后果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上市公司委托人无法获知代理人所拥有的关于成本或价值的私人信息,因而代理人很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进行会计舞弊,这便是逆向选择。又因为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行为或者观察的成本过高,代理人可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选择,这便产生了道德风险。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引起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扰乱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从而增加投资风险,损害投资者利益。
…………….


第三章社会信任度对会计舞弊影响的作用......... 17
一、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 17
二、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22
三、社会信任度对会计舞弊的作用机理分析........ 26
第四章社会信任度对会计舞弊影响........ 28
一、研究假设........ 28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29
三、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29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32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9
一、研究结论........ 39
二、政策建议........ 39
三、研究的局限性........ 41


第四章社会信任度对会计舞弊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 研究假设
在市场经济行为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模式主要由该行为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所决定,而这经济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当前的制度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与当时社会的外部制度环境密切相关。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规范,是企业自我约束的道德准则。根据社会信任的社会资本论观点,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中,企业通过经济活动建立起的社会信任能转换为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同时,社会信任又能有效的避免短期的投机行为,降低监管成本。上市公司为了创造与维护社会信任这种社会资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更多的选择诚实守信的行为模式,而不去采取造假和欺诈等手段进行会计舞弊。又因为,社会信任的建立是企业间长期契约达成的基础,建立社会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信任的建立往往比摧毁它困难的多,且社会信任一旦失去,就难以恢复,在社会信任度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不愿轻易去破坏这种稀缺的资源。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


结论


本文以2007—2012年因会计舞弊行为受到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声誉理论和会计舞弊动因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通过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社会信任度对会计舞弊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的社会信任度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处罚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社会信任对其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1、会计舞弊的发生就行业而论,制造业居多;就地区而论,东部地区发生舞弊的数量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但舞弊上市公司占总体上市公司的比例,却是中西部地区多于东部地区。
2、上市公司发生会计舞弊主要分为财务报表信息披露舞弊和公司运营舞弊,其中以报表信息披露舞弊居多。
3、社会信任这种非制度环境深刻影响着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社会信任度越高,会计舞弊越少。
4、因对失信行为的惩罚会影响着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所以社会信任度越高,对会计舞弊的容忍度越低,对会计舞弊的处罚越重。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