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因素及其危害及治理探寻

发布时间:2013-04-20 21:51:59 论文编辑:jingju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2 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 企业是 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 而契约的不完备给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可能。由于存在委托方和代理方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制, 信息的不对称, 契约不完备等特有的非均衡特征, 代理方企业管理当局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 出现会计信息造假等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公司良性运作的基础。为此, 必须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 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问题; 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信息披露等机制, 在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1 1 建立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2 1 2 减少内部董事的比例, 防止董事会被内部董事牵制。


2 1 3 建立审计委员会, 以提高监控者评判信息和做出独立判断的独立性和能力。


2 1 4 保证监视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为此必须在组织设置上赋予监视会直接调节经营者行为的能力和手段。


2 2 明晰产权, 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市场主体根据真实的会计信息和审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 才能使得所有者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才能形成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 进而生成有效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内国有财产无人负责, 产权制度主体缺位是导致 内部人控制 现象的根本原因, 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因此,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朔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 适当引进部分私有产权, 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


2 3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增加会计信息造假的难度

 

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的, 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留有灵活性和真空地带。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 例如, 会计计价方法的多样性规定, 使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这样,有时由于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 必然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向性。会计制度的可选择性越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 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必须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订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企业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尽可能明确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2 4 更新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实行 流动 的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最根本的外部规范之一, 是证券市场上各方利益关系者行为的基本依据。科学、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实现会计信息真实的保证, 是消除会计造假行为实现的外部条件。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应以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等质量要求为准则, 制定科学、有效的披露制度, 而且还要改进信息披露的内容, 披露 流动 的信息。因为流动趋势和估价资料, 能够帮助投资者从公司的发展变化中准确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 判断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所以, 应明确上市公司及时提供和更新毋庸置疑的重要信息, 同时应实时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流动趋势和估价信息资料。


2 5 加大惩罚力度,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凡是由企业经营者个人行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由企业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加大对发布虚假信息者的刑事处罚力度, 同时还应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民事赔偿。民事赔偿的主体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者, 也就是企业经营者, 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和会计行为主体。这样民事赔偿制度就可以增加企业巨额潜在的诉讼风险,致使会计造假成本升高, 从而消除制度性缺陷引起的会计信息造假的可能。


参 考 文 献


[ 1] 林钟高.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 J] .会计研究, 1999, (4) .
[ 2] 李爽,等,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M ] .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6.
[ 3] 李若山. 我国会计问题的若干法律思考[ J] .会计研究, 1999, (6) .
[4] 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因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 [ EB] .中华会计网, 2006- 0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