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护理毕业论文范例: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变化轨迹与跌倒恐惧的相关性探讨

发布时间:2025-10-14 10:37:52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护理毕业论文,笔者研究发现在临床康复实践过程中,医护团队需将跌倒风险认知管理纳入综合干预方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平衡训练等循证措施,有效提升患者重返工作、重返社会、恢复信心的能力。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骨折指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发生中断的病理状态。下肢骨折是临床骨折常见类型[1]。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下肢骨骼需承受体重5-8倍的动态载荷,下肢骨折直接导致负重能力丧失,膝关节活动度可能减少40%~60%[2]。我国居民的年骨折住院率呈长期上升趋势,十年间住院率增长超过3倍。在不同部位骨折中,下肢骨折粗住院率最高(1.16/1000人年)[3],中青年群体约占总数的73.97%,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下肢骨折所致死亡率居于首位,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骨折[4]。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下肢骨折导致的中青年患者平均误工时间达16周,直接医疗成本超过3万美元,间接经济损失(如生产力下降)可达直接成本的2-3倍[5]。并且有研究报告称中国跌倒所致创伤的经济及社会负担最大,是其他国家的2倍[6]。中青年骨折患者受伤后,不仅降低了个人生活质量,也给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中青年群体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了骨折的风险,骨折后跌倒所致的二次骨折的风险也逐渐增加[7]。二次骨折部位血肿形成率增加50%,锁定钢板断裂风险提高3倍,螺钉松动发生率可达12%[8]。中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核心群体,他们承担着家庭责任、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角色。尤其是这一群体在创伤性事件(如下肢骨折)后的健康恢复与心理适应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相较于老年人群,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需求具有特殊性:他们通常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期望值更高,且因职业和家庭压力,亟需尽快重返社会角色[10]。加之手术和药物对患者造成生理功能的直接影响,下肢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对于跌倒的恐惧感成为影响患者积极功能锻炼的首要阻碍因素[12]。

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2相关概念

2.1跌倒恐惧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突发性平衡失调而导致躯干部位非自主触地或其他低于初始平面的接触面上[29]。作为临床常见不良事件,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是多维度风险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涵盖三大类影响因素:内在因素(病理生理状态)、外源性因素(药物干预、活动模式)以及医疗环境特性[30]。住院期间对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定期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跌倒也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入院宣教之一,患者一旦发生跌倒事件,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疾病康复以及家庭负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1]。

跌倒恐惧(Fear of Falling,FOF)的概念内涵经历了动态发展过程,当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界定标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解释是“个体为避免跌倒而产生的自我效能或活动参与信心减退”,而最新研究进展表明,无论跌倒是否发生,FOF本质上是一种独立于实际跌倒经历的过度警觉心理状态,表现为对潜在跌倒风险的非理性关注,进而诱发主动规避日常活动行为[34]。下肢骨折患者产生跌倒恐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下肢作为身体的承重部位,损伤导致的疼痛、功能减退和活动受限会导致跌倒[35]。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类型及对象

1.1研究类型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设计。

1.2研究对象

运用便利抽样法,根据《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2023)》[8]以及临床治疗安排建议,年龄<65岁的患者可以在6~12周开始逐渐进行由轻到重的下地负重训练,因此在患者出院前1天(T1)、出院后1个月(T2)、出院后3个月(T3)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该三个时间阶段正是患者在术后康复期体位改变(卧位-坐立位-站立位)以及逐渐负重功能锻炼的变化时间点,患者生理、心理变化较大。选取自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湖北省十堰市某三甲医院骨科收治的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

1.2.1纳入标准

(1)年龄18~59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年龄划分的标准,中青年指59周岁以下人群[66]);

(2)符合《实用创伤骨科诊疗精要》[67]中下肢骨折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诊断证实;

(3)首次发生下肢骨折且采取手术治疗方式;

(4)精神状况正常,无认知、阅读及沟通障碍;

(5)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本研究。

2研究工具

2.1一般资料调查表

通过资料查询以及向临床专家咨询得出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一般人口学资料包含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照顾者、医保类型、跌倒史。

第二部分疾病相关资料包括:受伤部位、肌力等级、患病情况、使用辅助工具、视力状况、疼痛状况、睡眠状况、接受跌倒相关教育的需求。

以上资料收集通过查询病历以及询问患者及家属。

2.2修订版跌倒恐惧调查问卷(Fear of Falling Questionnaire–Revised,FFQ-R)

修订版跌倒恐惧调查问卷(FFQ-R)由美国学者Emily S.Bower团队在原FFQ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RT)进行系统性优化修订而成,形成“跌倒恐惧调查问卷—修订版”。中文版的FFQ-R由我国学者王蕾[69]进行经标准化汉化流程完成本土化适配,该量表共15个条目,包含威胁程度(条目1-4)、未来预期(条目5-8)、应对潜力(条目9-11)、伤害后果(条目12-15)4个维度,评分从1分表示强烈不同意到4分表示强烈同意,分数越高害怕跌倒的程度越高。该量表用于住院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Cronbach,sα系数为0.75,提示其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69]。本研究中Cronbach,sα为0.85~0.93,可靠性较好。作为自评工具,与其他评估工具相比,其优势在于可精准识别患者跌倒恐惧的认知-情感成分异质性,明确其跌倒恐惧心理的程度。

三、结果 ......................................... 24

1.患者人口学资料以及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 24

2.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跌倒恐惧水平及变化轨迹 ............................ 27

四、讨论 ................................ 41

1.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跌倒恐惧水平及变化趋势 ............................ 41

2.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水平及变化趋势 ................ 42

五、结论 ...................................... 48

1.研究的主要结论 .......................... 48

2.研究不足之处 ........................................ 48 

四、讨论

1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跌倒恐惧水平及变化趋势

1.1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跌倒恐惧水平

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跌倒恐惧处于较高水平,3个时间点跌倒恐惧的平均得分为(37.41±7.29)分,该结果与王蕾[37]等作者研究中跌倒恐惧得分为(37.55±0.325)分相似,表明患者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跌倒恐惧水平较高,患者均存在一定的跌倒恐惧心理。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下肢骨折患者均为首次骨折,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突然的肢体功能障碍应对水平较低,自我效能水平较低[72],这与HILL K D等学者[5]的研究结果一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挑战。该研究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患者在康复初期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状态对他们的康复进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心理干预的康复策略,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减轻焦虑情绪,理解并应对这些心理挑战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AVAID M K等学者[11]在其研究中,分析了中青年患者康复过程中跌倒恐惧的变化模式。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和量表评估,揭示了跌倒恐惧在不同康复阶段的动态变化。术后初期,由于疼痛、不确定性以及对再次受伤的担忧,患者的跌倒恐惧水平普遍较高。然而,随着康复进程的深入,特别是在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的双重作用下,患者的跌倒恐惧水平逐渐下降。有研究发现跌倒恐惧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水平和行走能力,还显著降低了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和家务劳动的积极性[73]。跌倒恐惧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它可能源于对疼痛的恐惧、对再次受伤的担忧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因此,在康复过程中,除了物理治疗外,还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他们对康复的信心[74]。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患者的跌倒恐惧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随之提高[75]。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

五、结论

1研究的主要结论

(1)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跌倒恐惧水平从出院前1天到出院后3个月不断下降,但处于较高水平,在康复过程中下肢骨折患者普遍存在着跌倒恐惧心理。

(2)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在出院前主要处于前意向、意向阶段,属于较低水平;出院后一个月主要处于意向、自我评估阶段,属于中等水平;出院后三个月主要处于自我评估、行动阶段,属于较高水平。在康复过程中下肢骨折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不断提高。

(3)年龄、职业、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有跌倒经历、现服用的药物、视力情况是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的预测因素。每个时间点影响的因素不同,提示医护人员应注重对患者康复过程保持长期的关注,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宣教及干预,以提高其水平。

(4)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跌倒恐惧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前意向阶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意向、自我评估、行动阶段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即跌倒恐惧程度越高的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越低。提示在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患者的跌倒恐惧心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