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护理毕业论文选题:基于HAPA模型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行为干预探讨

发布时间:2025-07-29 14:23:2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护理毕业论文,本研究将HAPA模型引入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干预研究中,是一个较新的尝试,为HAPA模型在结直肠癌造口人群的实践提供了参考。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导致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2],在全球范围内,截至2020年,结直肠癌新增确诊病例数已逼近200万,而死亡病例将要步入百万的台阶。这一数据占据了癌症总发病率以及总死亡率的近十分之一,使其在各类癌症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肠镜筛查的广泛实施以及医疗技术的提升,尽管结直肠癌在欧洲和北美较为常见,但在较为发达的国家,诸如美国与日本,结直肠癌的致死率正经历着下降的态势[3,4]。而根据近期统计数据的显示,中国的结直肠癌罹患率与死亡率则呈现出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5,6],这种变化需要关注。

结直肠癌以低位直肠癌较为常见,占比显著,达到70%至75%[7]。低位直肠癌的主要疗法之一为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8],该手术包含对肿瘤区域及肛门的移除,并随后在腹部创建一持久性的肠道造瘘口,以完成排泄功能重建。针对特定肠道疾病的治疗需求,患者需通过外科手段将肠管部分引出腹腔并固定,形成排泄通道,即为肠造口术。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术后患者无法自行排便,因而需长期依赖造口装置,即通常所说的“人工肛门”来进行排泄[9]。据美国的相关统计,该国每年实施的造口手术数量高达约十二万例[10]。而在西班牙,这一数字也达到了七万例,每年新增病例约13000例[11]。我国造口患者群体庞大,已超过百万,且每年新增患者超过十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1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对营养、运动等各方面的健康行为信息需求也日益增加。由此可见,肠造口患者数量非常庞大,他们的护理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患者的健康行为非常值得关注。据相关研究显示,采取全面的疾病预防措施,特别是推行增进健康的行为模式,对于患者的疾病预后具有显著效果[13,14]。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通过促进个体的健康行为,进而改善其疾病恢复与长期健康状况。

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1.2文献回顾

1.2.1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行为研究现状

目前,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已接近70%的阈值[39],社会各界对优化造口术后患者的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给予了日益增长的关注。众多科学研究[40]已充分证实,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群体中,推行健康行为促进措施对于提升其综合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Mercier[41]团队开展的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表明,积极的膳食习惯与定期的身体活动对改善此类患者的睡眠模式产生了正面效应。Krouse等[42]学者的调研指出,那些积极执行自我护理的患者,其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徐一格[43]在其研究中进一步阐述,自我护理对于患者适应病情、重建信心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Beeken等[44]学者的调查显示,坚持运动锻炼可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虽然,健康促进行为的益处显而易见,但肠造口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实践现状并不乐观,众多肠造口患者,即便具备执行健康促进活动的能力,却并未付诸实践[45]。Grimmett等[46]研究发现,仅有30%左右的肠造口患者坚持规律性的运动锻炼;周雪丹等[47]发现有69.33%的造口患者其体力活动水平处于中低水平。这一比例揭示出在实际操作中,健康促进措施的落实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探讨肠造口患者的人际关系与压力管理问题时,Roshini[48]及其团队在医疗机构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揭示出在肠造口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达20%。这一数据凸显了该群体在心理层面的巨大负担和困扰。另一方面,端木艳丽[49]在河南省郑州市的研究发现老年肠造口患者普遍具有较高的社会疏离水平。刘伊柠[50]调研了145位大肠癌患者,发现其健康促进行为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另一方面,杨大明[51]对93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初始数据显示,这部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较低层次;然而,在经过专业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后,其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升,达到了中等水平。这些研究结果共同强调了针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实施有效健康干预的迫切性。

第二章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于2023年度3月份至10月份期间,在江苏省无锡市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内,接受治疗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1.1纳入标准

(1)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结直肠癌,并行肠造口手术时间≥1个月的患者;(2)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知情同意;(3)年龄大于等于18周岁。

2.1.2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2)意识不清或有严重沟通障碍的患者;(3)癌症病灶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2.1.3样本量计算

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按照Kendall提出的多因素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对样本量进行粗略估计的方法,其数量至少是研究变量数量的5~10倍[85]。总共由25个变量组成。因此,在本次研究中,至少需要125-250个样本,考虑到10%的无效调查问卷,并结合实际的时间和临床情况,至少应收集138-275个样本,最后确定样本为210个。

2.2研究方法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向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患者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并用面对面的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2.2.1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

深入查阅大量文献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旨在全面、系统地了解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相关信息。问卷内容涵盖了多个维度,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在职、居住地、医疗付费方式等。

(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Ⅱ,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是Walker和[86]其他学者在原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修订。包含6个维度和52个具体条目,分别为营养(9个条目)、健康责任(9个条目)、运动锻炼(8个条目)、自我实现(9个条目)、压力管理(8个条目)、人际关系(9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分值1~4分别表示从不、有时、经常、总是。健康行为总分为52~208分,总分越高表明健康行为水平越高。其中172~208分为优秀,132~171分为良好,92~131分为一般,52~91分为差。通过该量表,使我们能够全方位地掌握患者在这些维度上的健康行为表现。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达到0.94,在国内外各种健康行为的研究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癌症患者[87]和肠造口患者[30]这些特定的人群进行的健康行为研究,显示出了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章健康行为干预方案的形成性研究.......25

3.1研究目的...........................25

3.2干预方案初稿构建.........................25

第四章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行为干预方案的初步应用...................35

4.1研究对象......................................35

4.1.1纳入标准...............................35

4.1.2排除标准..............................35

第五章主要结论与展望............................51

5.1研究主要结论..............................51

5.2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51

第四章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行为干预方案的初步应用

4.1研究对象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治疗且满足纳排标准的86例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为43例。

4.1.1纳入标准

(1)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结直肠癌,并接受肠造口手术者;(2)年龄大于等于18岁;(3)患者无认知沟通障碍、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知情同意;(4)病情稳定,预计生存期≥6个月。

4.1.2排除标准

(1)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2)既往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史;(3)妊娠或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者。

4.1.3脱落标准

(1)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2)中途转院者;(3)患者出现肿瘤转移、病情严重恶化或罹患其他重大疾病;(4)失访者。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

第五章主要结论与展望

5.1研究主要结论

(1)结直肠癌造口病人的健康状况仅为中等,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2)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行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造口并发症、是否行术后放化疗、自我管理效能感和个人掌控感。

(3)结直肠癌造口病人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和个人掌控感与其健康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提升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和个人掌控感水平,将有助于形成健康行为。

(4)基于HAPA模型构建的健康行为干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能增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和个人掌控感,进而促进健康行为水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