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护理毕业论文题目: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素养、运动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08-19 12:29:0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护理毕业论文,本研究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升其运动依从性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与年龄紧密相关,有研究显示,年龄越高患高血压的风险越高[1]。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54.92%,≥80岁高龄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则高达56.5%[2]。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占总人口的13.50%[4]。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约3亿人,2033年将超过4亿人,而到2053年,老年人口将突破4.83亿,世界1/4的老年人将来自中国[4]。国家卫健委预计,在 2035 年左右我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5]。这将导致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

高血压作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能够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视力丧失、慢性肾脏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群死亡和机体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6-7]。高血压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和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这一问题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因此,如何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进展,已成为当前学者激烈探讨的问题。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非药物干预措施也被用作高血压药物疗法的补充或替代方案[8]。运动干预由于其副作用小、有效、灵活性较好,早在 1989 年就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国际高血压学推荐为治疗方式[9]。此外,多项研究已证实,不同的运动方式均有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美国高血压全国联会指出,有氧运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推荐其作为一、二级高血压患者的首选非药物降压方案,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10];

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述

2.1.1运动依从性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将运动依从性定义为:患者自身行为与医疗卫生人员提出的意见保持一致的程度[21]。在我国,依从性最早指的是“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对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方案的遵从程度[22]。运动依从性指的是患者在运动方面是否遵守医生提供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长等因素[23]。根据最新的《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适量的有规律的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如步行、慢跑、游泳等,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并结合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呼吸训练、柔韧性训练和拉伸等多种方式,不建议老年人进行剧烈运动[24]。

2.1.2运动依从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20世纪60年代初,Bergman和Porter首次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研究,1975年,“依从性”首次被引入英国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25]。Taylor于1976年提出依从性概念,是指患者在药物使用、饮食摄入等健康行为方面是否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26]。另外,Urquhart将患者的依从性定义为医生制定的治疗计划和患者实际遵循该计划的程度[27]。此后对运动依从性的研究也逐渐被关注。在20世纪 60年代末,对运动依从性的研究首次出现,对运动依从性的研究开始发展[28]。对此后15年的研究进行调查,发现尽管对运动依从性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但运动依从性并不高,中途放弃运动的概率高达59%,主要原因是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健康行为,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28]。此时期的研究者Dishman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术语不精确、缺乏标准化建议和未针对特定人群调整运动方案;并建议需要完善定义、改进方法和视角来更好地理解运动依从性[28]。在最新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研究中,Collado等研究指出,缺乏身体活动是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并且锻炼计划的依从性较差[29]。

第二章  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来源

通过目的抽样,按最大变异策略选取2023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某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1.2纳入标准

(1)临床确诊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规定:年龄≥65岁,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SBP)≥140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mmHg=0.133kPa),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24];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 年人);

(2)患者知晓疾病诊断情况;

(3)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

1.3排除标准

(1)病情危重,无法自理的患者; (2)听力及语言功能低下,不能完成此次调查者; (3)研究过程中同时参与其他课题研究、中途不愿配合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4)访谈中主动要求终止访谈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健康信念理论模型,通过目的抽样,遵循最大变异抽样原则,以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采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和质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12.0进行分析。

2.1样本量

依据以资料饱和[61]为原则确定样本量,当没有新的内容和主题出现时,即可访谈结束。本研究在访谈14名研究对象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又访谈了2名患者,最终共访谈16名患者。

2.2研究工具

(1)研究所需要的用品

手机、录音笔,电脑,笔记本,笔。每次访谈前确保各项器材处于功能状态,及时备份录音内容,妥善保存纸质笔记。

(2)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与疾病相关资料。

第三章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素养、运动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的关系的量性研究 ................ 37

1.研究对象 ................... 37

2.研究方法 ................................. 37

3.质量控制 .............................. 40

第四章 结论................................. 63

1 主要结论 ............................... 63

2 研究的创新性 .................................... 63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 63

第三章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素养、运动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的关系的量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样本来源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个月共抽取350名患者。 

1.2纳入标准

(1)临床确诊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规定:年龄≥65岁,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SBP)≥140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mmHg=0.133kPa),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24];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 年人);

(2)患者知晓疾病诊断情况;

(3)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调查。

1.3排除标准

(1)病情危重,无法自理的患者; (2)听力及语言功能低下,不能完成此次调查者。

2 研究方法

2.1研究样本量

本研究参考影响因素研究样本量估算方法,根据 Kendal 样本量计算原则[85],社会人口学资料10个变量,疾病相关临床资料6个变量,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素养4个(维度)变量,运动自我效能9个条目、运动依从性3个(维度)变量,共计32个变量。根据研究样本量为主要研究变量的5~10倍原则,考虑20%的无效问卷率,样本量范围为N=32×(5~10)×(1+20%)=192~384例,计算得出本研究的样本量为192~384例。本研究共发放354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50份,其中2名患者因不感兴趣中途中断问卷填写,另外2名患者因觉得填写时间过长而中断,有效回收率为98.9%。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

第四章  结论

1 主要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如下结果:

(1)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的5大主题因素包括运动自我效能、感知益处、感知障碍、感知严重性、社会支持。

(2)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处于一般水平;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

(3)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素养、运动自我效能、运动依从性两两呈正相关关系。

(4)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主要受健康信息运用、运动自我效能及文化程度的影响。

(5)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在健康信息素养和运动依从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本研究建议医务人员应从感知益处、感知障碍、感知严重性等多个方面出发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依从性,且应以运动自我效能为主要着力点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