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题目代写:协同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推广思考

发布时间:2025-09-12 17:41:4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护理毕业论文,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协同护理模式构建自我管理方案,评估其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和疾病知识的影响。

1研究背景

1.1冠心病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主要由冠状动脉的病变引起,具体表现为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径变窄或完全堵塞,以至于冠状动脉功能出现异常,这些改变会造成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坏死,危及生命[1]。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更已逐步发展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世卫组织2017年公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1770万。这一数字占当年全球疾病死亡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约占31%,位居首位。其中,约740万人死于冠心病[2]。在美国,冠心病患者约1650万人,患病率为6.3%,男女患病比例为7.4:5.3,每年约有36.5万人因冠心病死亡。中国的冠心病流行趋势同样不容忽视,据估计,截至2021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达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1139万。据估计,未来几年中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会继续上升[3]。作为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遗传因素;可控因素则涵盖吸烟、超重、肥胖、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鉴于冠心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防治策略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3]。同时,加强冠心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也是应对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的重要途径。

1.2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限,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面临挑战

目前,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表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疾病感知、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等[9]。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普遍较差,自我管理知识水平较低[10],主要体现在用药依从性低、自我管理能力差、疾病应急能力不足以及自我定期监测执行力差等方面。尽管支架术后的自我管理被认为是提高慢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11],并已被视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途径[12],但当前公众对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自我管理行为总体较差。这种状况导致了患者再入院率高、自护能力差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也为医疗保健系统增加了额外负担。因此,提高支架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结果

1患者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82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质量控制,其中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93.95%。171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手术患者中,年龄的中位数为64.0(55.5,70.0)岁,以男性为主,为118例(69.0%),BMI的中位数为23.7(22.3,25.1)Kg/m2。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为92(54.1%)例,婚姻以已婚为主,为164(95.9%)例,职业以无工作为主,为94(55.0%)例,医保类型以城乡居民为主,为119(69.6%)例,家庭收入>2000元为主,为110(64.3%),吸烟67(39.2%)例,NYHA心功能以1级为主,为132(77.2%)例,冠脉介入术史为90(52.6%)例,疾病认识得分中位数为20.0(17.0,22.0)。见表1-1。

自我管理低水平组和高水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低水平组文化程度中高中及以下占比高(P=0.020)、婚姻状况中未婚/离婚占比高(P=0.005)、家庭收入≤2000元占比高(P=0.002)和冠脉介入术史占比少(P=0.012),其余变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1。

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2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情况

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情况,不良嗜好得分中位数为12.0(11.0,15.0),一般生活管理得分中位数为10.0(9.0,10.0),症状管理得分中位数为8.0(7.0,9.0)疾病知识管理得分中位数为11.0(10.0,12.0),治疗依从性得分中位数为6.0(5.0,6.0),急救管理得分中位数为7.0(7.0,7.0),情绪认知得分中位数为10.0(9.0,12.0)。自我管理低水平组和高水组患者以上得分比较结果显示,除不良嗜好组得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变量具有意义,自我管理高水平组患者得分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见表1-2。

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三部分 协同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36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6

结果 ........................... 40

讨论 ............................ 46

结论 .......................................... 49

全文总结 .......................... 50

讨论

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多学科团队合作的护理方式,它强调不同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但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手段,可能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夹层、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等。这些并发症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在降低并发症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96,97]。近期研究显示,协同护理模式在管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表明,采用此模式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98]。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促进医护患三方的密切合作,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一项综合评估发现,实施协同护理后,患者在多个方面均有显著进步,包括不良习惯的改善、症状的自我管理、情绪调节能力、应急处理技能、疾病知识的掌握、日常生活的管理以及治疗方案的依从性[99]。这些全面的改善充分证明了协同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多方面积极影响。

段雯洁团队在跨理论模型指导下的协同护理模式,通过结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问卷Ⅱ和自护能力测定量表,对老年冠心病PCI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协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健康行为,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出血及负性事件的发生[100]。本研究中,给与协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不良嗜好、一般生活管理、急救管理、情绪管理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干预前后一般生活管理、症状管理、治疗依从性、急救管理有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不良嗜好、一般生活管理、急救管理、情绪管理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积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行为,从而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再住院率。

总结

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对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协同护理模式构建自我管理方案,评估其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和疾病知识的影响。

本研究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况,分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基于协同护理模式针对冠心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构建自我管理方案;第三部分评价该方案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和疾病知识的效果。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171例冠心病并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分为高水平(>60分)和低水平(≤60分),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自我管理方案。第三部分采用类实验研究,选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8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自我管理方案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