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成本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2-10-24 09:10:11 论文编辑:ya6310

1.成本管理与企业现状
所谓成本管理是指通过一些工具、手段搜集、利用成本信息,以成本最优化为原则,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考核、分析、预测、决策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活动。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面对现在多变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大环境,成本管理不再只是衡量利润多少的工具,而应该转变为从全局出发,在经营中处于战略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其应处于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目前大多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基本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以传统会计信息为基础代写项目管理论文,核算成本、销售额和利润等会计科目,最后生成财务报告来检查过去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但是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所处的经济、竞争等大环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过去的信息不能够满足企业现时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支持,使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项目管理硕士论文,导致市场上的竞争劣势。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持续发展,就要随着所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管理方法,并始终从整体和全局的视角出发,采取适合的工具方法,以保证企业整体效益最优。
企业当前困境的实质是过剩的无竞争力的大量生产方式的生产能力和严重短缺的具有竞争力的精益生产方式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这种困境的改变一方面需要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产流程,变更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变革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应在知识、经济等社会大背景下与时俱进。本文主要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精益成本管理使企业发现生产运营中的不足,应用相应的生产改善工具管理生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传统成本管理局限
传统的成本管理活动是对企业过去的盈利情况进行描述,对企业利润的下滑做出暂时反应,调整下期生产以应对利润下滑的局面,这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一种短期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和预防。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表现在:
(1)传统成本管理以大规模生产为背景基础,不能项目管理职称论文迅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流水线的大量生产来降低单件产品的价格,其生产脱离了市场需求,生产中存在大量的库存,一旦市场需求有变,由规模生产带来的单件产品的低成本优势被大量的浪费掩盖,致使成本急剧上升,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2)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大多是采购和生产环节的资源耗费,忽视了其他环节的成本监控。其大多以事前和事中监控为主,面对日益主张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其所提供的成本管理信息比较局限,不利于企业在战略层面做出正确决策。
(3)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缺乏合作意识,只重视本企业内部的运营成本情况。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下,企业与其上下游工程项目管理硕士论文企业联系的越来越紧密。每个企业都想降低自己的生产运营成本,所以尽力压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价格而提高自己产品的售价,这种将降低成本的压力向外转移的方法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起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成本管理理念会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失去良好的合作伙伴。
(4)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核算信息滞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大多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报告方面的需求,其核算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计算出销售成本从而最终确定企业的利润数。反映的信息都是过去一年或者几个月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现在乃至未来的信息没有丝毫的反映和预测。所以传统成本管理不能有效衡量和改进企业的日常运作,难以支持企业实现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的目的。
 

3.精益生产与精益成本管理
针对企业无竞争力的大量生产的生产能力和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呼吁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出现,精益成本管理方法应运而生。精益成本管理将精益生产的思想与成本管理的思想紧密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精益,即“精益求精”之义,指以最少的耗费得到最大的产出。詹姆斯P沃麦克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中最早提出“精益”一词,精益生产是在研究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法之后提出的名词,之后对丰田生产方式提炼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了精益思想的概念。并提出了精益思想的五大原则是: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拉动生产和尽善尽美。精益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这五大原则进行的,其具体内容是:价值:从客户的角度定义价值,只有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才具有价值。凡是不符合客户需求的一切活动都是浪费。识别价值流:是使一件特定产品(不论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或者商品和服务两者的结合) 通过任何一项商务活动的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时所必需的一组特定活动。这三项任务是:在从概念设想,通过细节设计与工程,到报产的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任务;在从接订单到制定详细进度,再到送货的全过程中信息管理的任务;在从原材料制成最终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物质转化的任务。价值流动:按照价值创造的生产过程来安排场地、生产单元、人员,打破“部门”、“职能”的界限,重组各个单元,使生产连续进行。拉动生产:由客户来拉动整个生产系统,将生产指令下达最后的工序通过看板在系统内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实行拉动生产。尽善尽美:即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持续的进行改善,改善无止境。精益成本管理是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念也遵循精益思想的这五大原则,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创造价值为准则,以成本最低为目标,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在产品设计、采购和物流、生产、服务等方面进行成本管理活动,将各个环节都纳入成本监控之内,从根本上控制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长足的竞争优势。精益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实行客户订单生产模式,设计出具有弹性生产能力的生产流程。在成本管理方面,可采用目标成本法,通过利润计算法:目标售价-目标利润=目标成本,计算得出生产产品的单价成本,制定相关决策,控制设计、采购和生产环节的耗费,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等。二是以创造价值为准则。对整个生产活动进行成本监控,始终以价值增值为标准衡量各项活动:凡是能创造价值的活动都保留,去除不必要且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从而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三是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活动。企业的生产活动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精益成本管理就是要求所有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都进行的管理工作。这也符合精益生产全员参与的要求,所以需要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热情,积极投入降低成本的管理活动中。四是从全局出发,达到整体最优。精益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等各个阶段都进行管理,是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进行控制的管理方法,在这种成本管理下有可能因为批量小而使单件产品成本上升,但从企业整体乃至整个供应链层面上说,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找出投入与产出平衡的“度”使总体效益最优。五是精益成本管理活动具有持续性。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竞争力,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前进。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整体业绩的重要依据不断对比分析,查找不足并改正,贯彻精益思想持续改善理念。
 

4.精益成本管理实施的主要环节
本文主要从企业生产运营的设计、采购物流、生产、售后服务环节对如何进行精益成本管理进行阐述,以使企业从全局出发,运用精益生产的思想和理念管理生产活动,达到整体的效益最优。一是产品设计节。产品设计环节对产品性能、材料采购、工艺流程和产品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其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大约60~80%,所以对设计成本的监控是很有必要的。在该环节,可以采用日本丰田公司创立的目标成本法,以产品开发设计为中心,结合企业的财务、技术、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管理部门职能,以综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目的来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工作。该方法的立足点是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思想,其有助于企业在产品的整个生产到售后过程中做到协调。同时,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可以利用VE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思路是:通过提升产品功能而成本不变来提高价值;通过小幅度降低功能使成本大幅削减而提高价值;通过大幅提升功能引起成本的小幅上升来提高价值等。通过以上思想和方法对产品设计环节进行成本管理来降低成本。二是采购和物流环节。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采购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40%~60%,所以采购和物流成本在企业的供应链中占很大的比重,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势在必行。企业在采购和物流环节上,应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从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等方面来选择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共同实施精益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可以一同降低产品成本降低采购费用,同时保证合作者的利益,实现供应链上效益的整体最优。三是生产制造环节。生产制造环节是创造价值的重要过程,一切价值的实现都是在此环节进行的。所以应用精益成本管理对该环节进行成本监控非常重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精益生产中的价值流程图来对生产流程中的活动进行分析,找出创造价值的活动,去除不创造价值的活动。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消除一切浪费。同时还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与价值增值相关联的作业活动追踪分析,改进和优化创造价值的作业,测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数据,提供有用信息,找出成本高的地方,消除不必要的浪费,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提高了预算和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四是服务环节。本文主要指产品的售后服务环节。在全生命周期观念下,产品的售后服务也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好的服务会给企业赢得好的口碑和信誉从而获得更多的订单;相反服务差会使企业丧失潜在和已有的客户。因此,在精益成本管理下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服务成本也纳入成本监控之下。虽然会有服务支出,但是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客户达到了满意。与此同时认识到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反馈给管理层避免在以后的生产中产生同样的问题,做到持续改善。从长期来看,这样也给企业提高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