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发布时间:2011-06-21 08:38:20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大学素质教育方案略谈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迭,第一代写网大学教育论文各种创新理论的不断提出以及国际间科技、文化的广泛交流与知识共享,世界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在多元结

构、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世纪的大学教育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新格局,演绎出许多新理念。

关键词:大学,素质教育,管理

 

引言

对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际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如何与国际社会接轨,如何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大学生,成为大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并贯彻施行了许多年,但大学里提倡的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里可以把大学素质教育理解为在更高的文化底蕴基础上,持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当然,无论哪个阶段的素质教育,其根本教育目的并没有改变,都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所谓“全面”,有两个基本的含义:一是使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并达到一定的层次,符合相应教育阶段所提出的素质标准与要求;二是使学生各种素质都得到提高,即全方位提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效果。为此,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层次。!"!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最起码的要求,只有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学生才算养成了一定的素质。从古至今,不少卓越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倡导“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必要的、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学生连“做人”这个起码的准则都做不到,那么他的知识再广博、再精深,研究的东西再先进,他也只能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发挥才智,又岂肯为社会、为国家而创造价值?北宋张载曾说:“学者当须立人之性。仁者人也,当辨其人之所谓人。学者学所以为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强调指出:“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教育事业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中国现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早就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个提法也适合于中国当前的素质教育。试想一下,如此多的专家、学者都对“做人”提出明确而有理性的见解,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岂不首先应该思索“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和“如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做人是基础,学习是做人的追求,是做人的升华。只有学会做人,学生才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不会做人的学生,即使学习再好,也是存在严重缺陷的。只有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才会最大限度地回报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栋梁。有一点需要注意:做人是基准,从“人”的角度讲,学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切勿以“水平高低”论人论事,更不应该苛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非常地好。!"$学会选择如果说做人是基础,学习是升华,那么学会选择则是导向。所周知,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

的标准、价值的取向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不可能期望教师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大学素质教育若干问题探析初远牵

着学生的手,指导他们怎么去做。况且,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正是完善体质、增长才干和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热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

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较强,但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潮影响。因此,让学生学会选择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环,他们只有健康地成

长,才不会误入歧途。!大学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大学素质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再提高的教育。但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培养,又因个

人的不同境遇而有所区别,故而,关于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问题,就有了这样一种看法:“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素质是对学生的共同要求,缺乏个性色彩;

而个性教育所要发展的个性,则是对学生的个别要求,缺乏共性色彩。”%&’这种观点一味地强调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是相互矛盾、水火不容的。这是非常需要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大学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素质,既有其共同性的一面,也有其差别性的一面。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大学素质教育工作中,对每一个大学生

的整体素质与各种具体素质的发展,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要求,即规定学生都必须在很多方面的素质上达到相应的某种水平,但这绝不意味着要抹杀学生在整体素质

上的个别差异。同样,作为个性教育所要发展的个性,既有其共同的一面,也有其差别的一面。有些教育工作者把个性同个别差异混为一谈,就是由于他们只看到

个性的差别性一面,而忽略了个性的共同性。在教育过程中,无论培养素质还是发展个性,都必须对学生提出共同要求,进行集体式教育;同时又应当个别对待,

因材施教,以培养发展共同性与差别性统一的素质或个性。比如,要求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英语应达到四级,便是共性。但个别学生因为认识到了英语在其未来的发

展中的重要性,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便勤奋钻研和训练,达到了英语六级水平,这是个别性。又如:有些大学生具有专业的某种乐器演奏水平,但因某种原因没

能进入音乐学府深造,改学了其他专业,后经自己的努力进取而在乐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是个性的共性。而一些人却一耽千日,成就甚微,这就是差别。

可以说,对学生的教育是一样的,没有差异,虽然所定的目标已经实现,但终究会有所差异,就像“优”和“良”一样,得分值不同而已。当然,不能否定古人所

言的施教方针“因材施教”,但这只是一种工作、教学的策略、方式,而不是决定成就大小的依据。因为成就的大小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制约。看素质与个

性各自构成的因素。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素质,是由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构成的。而个性教育所要发展的个性,从广义上说,则完全与素质

一致;但从狭义来讲,则是仅就心理方面而言的,即个性属于心理素质层次。这样看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素质,有助于开展个性教育;发展学生个

性,反之亦然。总之,完全可以在素质教育中发展个性,在个性教育中培养素质,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达到共同的培养目标,但个别的

学生超过了基本的培养目标,走到了前列。若把素质与个性视为矛盾,是一个不可谅解的误区。大学生是有自我思想的行为主体,有个性需求,有发展自我的愿望

。如果为了提倡素质教育而扼杀大学生的个性,是教育工作者的悲哀,是教育管理滑坡的具体显现。只有发挥人的天性,发展学生们的个性,激发他们实现自我的

强烈动机,他们才会成才,成为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发展、自我塑造都有自己的空间,很少愿意别人、乃至

学校的干预与管制。如果把素质教育硬性地强加给他们,势必会造成逆反心理。即使做了,看上去很好,也只是表面的、形式化的素质教育。当然,不能否定实施

素质教育的想法是好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去思考,采取适应大学素质教育所需要的管理模式。新时期大学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由#个部分构成,即素质教育思想

的优化、管理者专家化、管理思想科学化。三者结合,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素质教育思想的优化在大学素质教育管理中,首先要进行素质教育思想的管理,优

化素质教育思想,要逐步树立新的人才观、主体观、质量观等管理理念。“人人成功”应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人才观。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的人并不等于是一个合格

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业有所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都能成为成功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面前没有也根本不存在“差生”这一应被历史淘汰的概念。谁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主体?这是一个争论了许久,没有

定论的问题,但大学素质教育,就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承知识,而让学生主动发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

具有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此外,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质量的大学生,至今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说法。人们仍习惯于

利用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国家虽制订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是文凭依然是单位用人的主要依据。而文凭的取得,证书的多

少,主要靠掌握知识的水平,因此就形成了偏重知识、以“证”、以“分数”取人的质量观。素质教育的宗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

等多方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管理者专家化管理者,是素质教育的先行者。没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初晓,赵虹:大学素质教育若

干问题探析任何学校的素质教育都是不能很好地实现的。对管理者的素质又有着怎样的要求呢?第一,管理者要有面向未来的教育价值观,即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

要,符合并推动社会进步,又能满足自身需要,促进人的自身发展的教育。

第二,管理者要有合理的知识素质。管理者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的管理哲学素质大学生的管理活动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科学管理哲学素质的管

理者才能够揭示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研究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教育学科知识即具有合格教师应有的学科知识。管理科学知识

能够运用正确的管理思想和手段,优化配置所需的各种现有教育资源,使素质教育工作处于良性运行当中,圆满完成所确定的目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政治上

能全面贯彻党和学校有关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思想行为正派,办事公道,品德高尚,爱岗敬业。这是管理者以德治校、以德服人的根本。良好的个性特征不仅要有

较强的适应性,还应有不断变革创新的精神和品格,不拘泥于格式、教条,同时,还要有终身自我管理,自我塑造的能力,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查,不断

地强化自己的目标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素质教育的管理者。管理者除具备上述素质的基础上,还应成为专家。根据其特定的岗位职能要求,管理者必

须是对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两个方面都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只有专家型的管理者,才能履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职责。!"!管理思想科学化素质教育的观点已提出多

年,而其管理思想却没有太大的改观,难以使当前的素质教育处于有序运动状态、起到良好的互动作用。为此,素质教育管理思想要科学化。首先,素质教育必须

以人为本,管理也应以人为本。不论管理者,还是管理规章的制订,都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更要尊重他们的发展权力。

其次,对学生的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打破“越严越好”的观念。掌握素质教育管理的“宽”、“严”要适度,不要影响学生正常、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允

许学生存在智力、情感、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在素质教育管理中,管理者要研究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创造一定的条件加以引导;同时建立一些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意识,使之成为自主成长的人才。&结束语科学的迅猛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计算机技术

的广泛应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使用,为当前的素质教育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素质教育的信息化,可以把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结合起来,相互交流,达到教

育资源共享的目的;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管理者对各种大量繁杂的工作进行智能处理,使管理工作走进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有效地进

行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略:大学教育论文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