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1-05-17 16:13:28 论文编辑:第一代写网

 
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摘 要: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虽然教学风格有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形式,但不同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机制是基本相似的,它包括:心理机制、内在决定因素、代写教育论文内在发展阶段。

关键词:教学风格;形成;内在机制

A Study of Immanent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Teaching Style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teaching-styles is the inevitable request of teachers’specialization-development.So itshould become the perfect goal of every teacher aspiring after.Although teaching-/styles have various exterior forms, the imma-nent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formation is basically similar. This immanent mechanism includes psychologicalmechanism,immanent crucial factors and immanent seedtimes.
Key words:teaching style;formation;immanent mechanism  

当前,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教师的教学风格已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否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教学风格有各种各样的外在形式,但不同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机制是基本相似的。

一、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机制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有其内在的心理机制的,心理机制的发展成熟过程也就是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笔者将这个心理机制分成以下4个过程:心理感知过程、心理判断过程、心理探测过程、心理决策过程。这4个过程都是在个人的职业心理环境中进行的。
1.职业心理环境由于长期从事某一职业,一些个人的特殊经验会在心理留下许多映像,这些映像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就构成了职业心理环境。正是职业心理环境使个人的职业行为有着基于以往经验的倾向。由于每个人的经验是独特的,因而个人的职业行为就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而对某一事件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则是个人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个人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些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心理映像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结果。由此看来,职业心理环境的形成对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2.心理感知过程心理感知过程是指个体以自身心理环境为基础对外界事物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知觉的过程。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心理感知过程体现为: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或同一事件的知觉方式不同。比如,有的人主要根据事物间的关系来知觉事物,而有的人则主要根据事物的发展状况来知觉事物,当然这并不有悖于对事物要进行全面认识,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知觉重点。再如,有的人知觉速度快,善于知觉整体,但可能会遗失某些具体信息;而有的人知觉速度慢,但对具体信息体会深刻。知觉方式是由人的先天气质和个人的心理环加工厂”,必须不断探索个人思维习惯、个人发展规律、个人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策略,这些正是自我概念逐渐清晰、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过程,而这又以自我发展意识为核心。自我概念、独立意识是该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而自我发展意识是该过程得以进行的动力因素。
2.内化向外化转化阶段当“信息加工厂”达到一定的完备程度、“信息库”中的内容积累到一定量时,内化过程所需的有意注意逐渐减少,渐渐变成一种自然的、自动化的过程。这时教师的主要注意便转移到了外化过程,即如何根据已有资源并结合外界情境信息来解决新的问题。这个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更直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创造性地合成新信息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即使积累了再多的资源也是利用不上的。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教师:无论知识储存量还是信息量都非常丰富,甚至很超群,但教学水平却很平常,没有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因此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5个因素中创新意识和职业审美意识的形成主要在这个阶段。因为这种整和已有资源和外来信息的过程必须有创新意识的加入才变得更有意义,才会体现出个人的教学风格。而创新意识的产生又离不开审美意识,每一种创新都必须蕴涵一种独特的美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创新。因此,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充分地发展自己,就会逐渐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3.内隐阶段内隐知识是当今正在被探究和揭示着的新的知识领域,它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内隐知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内隐知识理论显示,每个教师头脑中都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教育知识体系:一是“内隐的教育知识体系”,二是“外显的教育知识体系”。对教师而言,“内隐知识”是指影响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而又未被教师所察觉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日常生活经验、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自我解释,是教师自己的行动理论、生活理论或实践理论,它与教师的个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教师习惯性思维的产物,具有“不证自明”和“不言而喻”的合理性[8]。近年来的研究又对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做了简略的概括:与外显学习截然不同的自动性,昭示其自身价值的抽象性,揭示其深层内涵的理解性和引人注目的抗干扰性[9]。而在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如果内化向外化转化的过程达到了自动化程度,这种转化就会内隐。这时外化很自然地反映内化的旨意,而不需内化有意识的指引。这样教师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所形成的教学风格具有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因此它是稳定、持久的。总之,新世纪的教师必须走专业化之路,成为像医生、律师、建筑师一样的有个人专长的、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专业工作者[10]。因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教师应为此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发展。同时,在互动的课堂环境里,教师的行为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归因分析和能力判断[11]。因此,教师在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挑战权威。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决定因素教学风格的形成除了依赖于心理机制的成熟外,还依赖于以下几个内在因素的发展。
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教师要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理想的教师形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重要的是能把二者结合起来,即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个人发展策略。国内学者徐冰鸥通过深入教师生活实践,提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与教师个人的儿时经验、个性特征、教学经历、人生价值、文化生态有关[2],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非常个性化的。而且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正成为高压力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的职业压力也急剧增加[3]。因此,教师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特点来发展自我,不仅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而且可以完善教师人格,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2.独立意识教师的独立意识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乃至解决问题时能够独辟蹊径。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路”[4]。因此,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必须具备独立意识,对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形成个人独阶段。

3.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不断进取的原动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自我发展意识,才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不仅要求教师个体必须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且教师本人要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要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这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必然要求,也是专业特征的体现[5]。
4.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最直接决定因素,也是标志性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基本规律大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这就是创新意识的生长点。而教学风格正是在这些具体问题中得以体现。正如音乐中,不同的人唱同一首歌基音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听出大家唱的是同一首歌,但又能分出是谁唱的,这是因为谐音不同,而正是谐音反映出了差异,体现出了不同风格。教师必须重视个人创新意识的培养,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做到能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教学方法,创造独特的解决方案或教学策略[6],才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5.职业审美意识职业审美意识也是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标志性因素。教学过程既是创造美的过程也是享受美的过程。教师只有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到美,才能激发出热情,不断创新,进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而且职业审美意识对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的稳定性、积极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上海七宝中学特级教师褚慧玲在《世界名画与开放性思考题》一文中写道:“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如果能够跳出题目和公式的围城,实在地领略物理学之美,也许可以使教学成为陶冶情操的美学阵地,同时能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也给学生提供多彩的课程资源,创设人性化的学习环境”[7]。决定教学风格形成的5个因素既是独立发展的,又是相互依存的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2。图2 教学风格形成的各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风格形成的5个决定因素中,自我发展意识是核心,它是这5个因素的枢纽。因为在这5个因素中自我发展意识是唯一的驱动力因素,它贯穿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始终,教学风格形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在自我发展意识的驱动下实现的;自我概念和独立意识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创新意识和职业审美意识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最顶层因素,也是教学风格形成与否的标志性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这5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双向的,是发展与反馈、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图中粗箭头表示一种发展,细箭头表示一种反馈。比如职业审美意识是以自我发展意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反过来又会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是以独立意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会增强独立意识;职业审美意识与创新意识、自我概念与独立意识之间是水平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互为基础。由此可见,教学风格的形成正是这5个因素形成、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成熟的过程。这5个因素之间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酝酿了教学风格。

三、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发展阶段研究
1.内化阶段这是教学风格形成过程的初期,也是决定教师能否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对教学中各种信息非常敏感,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反思,对成功的经验加以抽象,对失败的教训加以剖析,使之转化成有益信息并贮存到大脑中。同时对别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并与自身经验和特点相结合,进而转化为个人经验加以贮存,这就是内化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个性化经验的贮存阶段,为教师的风格化发展提供了原材料。虽然从外在来看,教师并未表现出大的变化,但其内部却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型加工厂”,各条流水线相互协调作业,对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存入个人的“信息库”中等待提取。而“信息库”也不是静态、杂乱的,而更像是一个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局域网”。其中“服务器”用于接收加工信息,并把整理后的信息分成各种类别传到相应“客户机”上,各“客户机”之间及“服务器”之间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如果要提取信息,也是由“服务器”先从相应的“客户机”上提取,再进入“加工厂”进行处理。形成完备的、条理有序的“信息加工厂”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个新的教学事件,有的教师能条理井然地将其处理好,而有的教师则会表现得手足无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加工厂”,即使有,“工厂”里的作业情况也是杂乱无章的。没有完备的“信息加工厂”也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而井然的“信息库”。5个因素中自我概念、独立意识、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化阶段。因为要形成完备的、条理有序的“信息境所决定的。知觉方式的差异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原因,也是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原因。
3.心理判断过程每个人对某一事件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同一个人对于不同事件的判断标准具有相似的取向。这是因为这种判断取向都是基于个人心理环境的。例如,有的人判断不同事件的结果常常倾向于积极的一面,有的人则常常倾向于消极的一面;有的人对结果的预期常常过高,有的人则常常过低。对于同一事件的发展,不同的人判断结果也会不同,有的人认为事件发展清晰明了,有的人则认为扑朔迷离。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判断也是基于心理环境的。例如,在讲到某一个问题时,学生都沉默了,有的教师判断为学生在理解上遇到了困难;有的教师则判断为学生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当这种判断越接近于客观事实时,对教师的教学越有利,教师越容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4.心理探测过程当遇到一个全新的外界情境而在心理环境中找不到相似的映像时,就得超越自我,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将这个过程定义为心理探测过程。例如,教学中的改革,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教学,从深层次上进行革新。这就要通过心理探测过程来实现。不同的人的心理探测过程对信息整合的方式不同,这也是导致不同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有的教师信息整合方式为面包圈式的;而有的教师信息整合方式为链索式的。这种信息整合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探究的角度不同,因此创新的角度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5.心理决策过程在经过了判断过程和探测过程之后,对信息进一步加工、整合,做出主观上决策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心理决策过程。这个过程直接指挥着行动,因此对于一个人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很多人经历了前几个过程,但没有最后一个过程,心理与行动脱节,因此前功尽弃。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想法很多也很新,但就是没有付诸于行动,最终无所作为,就是由于缺少了心理决策这个过程。教师要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这个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上各个过程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协作、互相监督的。其相互关系见图1。图1 教学风格形成的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感知过程将外界情境信息摄入,通过判断过程将与心理情境相似信息直接送入决策系统(图中①和②),而将与心理情境差异很大的信息送入探测系统(图中③),通过探测过程得出新的方案再送入决策系统(图中④),由决策系统做出决策,最后将决策信息输出以指导行动。而过程①′表示如果判断过程认为感知得到的信息不完整或不确切,就会反馈给感知系统要求它做进一步感知;过程②′表示如果决策系统认为判断结果不够客观,就要求重新判断;过代写教育论文程③′表示探测系统要求对信息重新整合、判断;过程④′表示决策系统要求进一步探测,得到最佳方案。由此可见,这种内部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反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单项传输过程,所以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心理机制的各个过程都是在职业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而职业心理环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探测过程的进行,不断纳入一些新的映像,重新构建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这种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的,而是螺旋式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的实质就是主体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对外界物体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本身得到不断的建构和发展[1]。因此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雪丽,付天舒.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语篇阅读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74.
[2]朱宁波,张丽.国内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6-68.
[3]金洪源,王涛.情感组织者技术对教师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9-52.
[4]曹前有.自主性是创新素质的灵魂[J].湖南社会科学,2001(6):4-6.
[5]杨骞.校本教师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1-64.
[6]刘秀容,王晓霞.论教师专业发展及特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9-71.
[7]褚慧玲.世界名画与开放性思考题[J].科学(上海),2002(2):57-58.
[8]/洪明.内隐知识理论及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3(2):57-59.
[9]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7.
[10]武丕才,冯宏岩.关于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0-62.
[11]成晓光.归因论及其教学应用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5-70.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