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教育论文模板: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探讨——以长春市五所公办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5-02-20 22:21:0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以长春市5所公办小学为例,深入调查了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现状,旨在全面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改善建议。

第一章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长春市5所公办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情况。通过实施现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来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达到优化和完善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方案的目标。

教育论文怎么写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面向管理者、教师和家长,问卷维度以附录形式清晰展示。访谈对象则包括管理者和教师,访谈提纲的维度来源在综述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并在问卷设计完成后,根据问卷内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一)问卷调查

1.半封闭式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半封闭式问卷调查法,以封闭型题目为主,辅以若干开放性问题。封闭型题目主要采用单选题形式,而开放性问题则通过多选题和填空题呈现。在问题设计时,笔者将较为明确且有把握的题目设为封闭式,对于无固定答案或不够明确的问题则设为开放式。随着资料的积累,部分开放性问题可能转化为封闭式问题。问卷编制程序如下:

(1)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了问卷设计的维度,并明确了调查对象为长春市5所公办小学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

(2)制定纲要及确定问卷类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确定了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认知、方案制定、实施等维度作为问卷的主要内容。在问卷类型上,选择半封闭式问卷,以便更好地了解长春市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提供依据。

(3)围绕主题草拟题目:在明确研究目的和制定纲要后,笔者开始围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这一主题草拟问卷题目。

(4)征求意见与修改:在问卷题目设计和类型确定后,笔者征求了导师和A校五年级数学指导老师的意见,并根据反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5)试测与正式发放:为了使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确保,笔者在A校选取了2位教师进行试测。根据试测结果和教师的反馈,对存在问题的题目进行了再次修改。修改完成后,正式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第二章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现状

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认知现状

(一)管理者参与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认知现状

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调查问卷(管理者版)中,共有16位管理者积极参与,他们对于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目的的认知呈现如下趋势:

在众多选项中,多数管理者认为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学生放学后的看管问题,确保学生在无人陪伴的时间里得到妥善的照料。此外,提高学生成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辅导学生作业也是其重要的服务目标。这些观点得到了超过60%的管理者的认同。

同时,有56.25%的管理者认为,确保学生的安全是课后延时服务不可忽视的一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另有50%的管理者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得益于该服务的有效实施,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值得一提的是,有18.75%的管理者提出了“保姆式”看管学生的观点,认为课后延时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承担起了学生日常生活的照顾任务。

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管理者们普遍认为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目标还包括解决家长接送难题、满足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合作能力及身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在学生的安全监管以及创新能力发展这两方面的认知上,管理者们的认同度略低于其他目的。

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方案制定、实施等现状

(一)集权制的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管理模式

A校管理者访谈记录中阐述,A校的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方案采取“一校一案”的模式,统筹规划,并且涉及多个部门,总的统筹方案,属于宏观的高阶,一般由领导层制定,其次按照一定的指导原则,分配部门任务,比如教学管理部管理课程时间安排、学生工作部管理学生安全教育等。该校采取的模式是三级管理模式,由校领导制定总的统筹方案,下属部门根据总的统筹方案制定相应的部门方案,再将各部门的方案下达到各科教师,教师按照部门方案制定课后延时服务的具体教学方案等,但是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弊端,方案的实施效度主要依赖教师的自觉性。同样该管理者表明关于薪水的部分,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方案会征求部分教师的意见。

B校农村管理者在访谈记录中阐述,B校的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方案是由“校会”直接开会决定,主要的参与人员有校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而学校的兴趣班是由老师开会决定,且只负责兴趣班主要主体部分。

第三章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存在问题...............................58

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认知存在问题..........................58

(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管理者认知偏差与不足............................58

(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教师、家长认知偏差与不足.........................58

第四章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路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64

一、认知目标偏差与不足原因分析.................................64

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方案制定、实施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65

第五章强化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相关建议......................................72

一、加强在校工作人员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目标认知.......................72

二、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方案制定、实施等建议..........................72

第五章强化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相关建议

一、加强在校工作人员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目标认知

教育部门及学校积极组织在校工作人员,对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目标认知进行相关文件的学习,做到精学、深学,同时,在学习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目标时,要着重强调学生在校内的安全问题,加强在校工作人员维护小学课后延时服务阶段的“学生安全”意识,弱化“提高成绩”意识,定期考核在校人员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同时强化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目标的认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

教育论文参考

结论

随着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持续发展和深入实施,其在缓解家长“接送难”问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本研究以长春市5所公办小学为例,深入调查了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现状,旨在全面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改善建议。

经调查研究发现,长春市5所公办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以下亟待改进的问题。首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人员对其实施目的存在认知偏差。例如,管理者、教师及家长在“学生安全”这一目标上存在一定忽视;部分教师虽然了解课后延时服务的宗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与“双减”政策相悖的行为,如“上课”现象。其次,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多元,一些学校社团活动欠缺或传统化程度高、活动频次不足等。再次,课后延时服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方面存在集权制倾向,服务时间分配不合理。从管理者期望角度看,他们期待政府能够协助学校解决教师薪资差异问题,并帮助建立费用退还机制以及调整四季放学时间。同时,家长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也存在不配合、筛选工作复杂、缺乏制度性建设等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他们面临着能力不足和压力过大等困境。此外,在监管和评价方面,也存在参与群体偏差、内容不足、方式单一以及学生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最后,设备和资金方面也存在供给不足、供需失衡以及设备单一等问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