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范例代写: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现状调查探讨——以红河州L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5-01-15 20:32:5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州L县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影响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提升教研能力的策略。

一、绪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完善国家、省、市、县、校教研体系”“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等要求。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有效方式和途径,推进素质教育发展。”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强化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要“强化教研、科研的专业支撑”“帮助教师准确掌握课程改革方向”,“确保各类各项教研活动发挥应有的服务、引领作用”。

这些重要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教研工作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校能否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作为教学环节中关键的要素,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具有关键作用。教研作为教师学习、反思、研究的支撑力量,在促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对包括边疆地区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开展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研究,提升边疆地区教师教研能力对有效增强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边疆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有力支撑边疆地区学校高质量发展、学生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论文怎么写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丰富了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现状研究的实践。本研究编制开发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调查问卷,力图多角度开展教师教研能力调查研究,丰富了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研究的实践。同时,教师的教研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丰富了教师教研能力现状研究的思路。目前,结合时代精神,针对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研究还不多,将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查,结合访谈分析影响边疆地区教师教研能力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丰富教师教研能力现状和提升策略研究的思路,也为教师其他专业能力的评估和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样本。

2、实践意义

第一,推动边疆地区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开展中边疆地区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现状研究,调查问卷本身即评价指标,根据调查现状提出针对性策略,使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了解自身教研发展中的优势、不足与差异,把教研能力的提高纳入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中,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究活动,拓宽教学研究的思路,激发教师自觉开展教学研究实践,积极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内在动力,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第二,有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展。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是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要形式。通过教研现状研究,使教师发现自身教研能力的不足,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教研观念、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研究流程方法技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和方式,使教师有意识的改进校本教研的不足,使校本教研更具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研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教师教研的主要目的是顺利把课上完,这时期的教研关注教师的“教”,教研是关于教学的研究;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研转变为关于教育教学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研转向以课程为中心的研究,运作机理遵循“课程研究”的基本逻辑,涉及课程活动的全过程。①有的学者从教师教研的对象出发,强调了教师教研基于自身教育实践问题,以提高和改进教学为教研目的。吴义昌认为,狭义的教研是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广义的教研则是指教师对包括教学活动在内的所有教育实践的研究。②杜亚丽认为,教研是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对教和学提出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③裴娣娜认为教学研究是对教学现象和问题进行的研究,旨在发现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它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创新。④邹尚志认为教研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开展的教师集体的研究和探讨活动。⑤有的学者从教师观念和态度入手,强调了教师教研的主动性。鲍传友认为,广义的教研是教师对待教育的一种态度,教师通过了解学情、筛选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过程就是教研;狭义的教研指,基于一定的观念、方法、途径而对教育问题的一种探索和研讨。①陈介明认为,教研的“研”字具有探索向前的隐义,因此开展教研的教师应该是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研归根结底是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更好的“学”。②刘月霞认为,教研是教师个体或群体自发地或有组织地探讨解决与教学有关的所有问题以推进教学不断进步的研究活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构成研究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构成研究主要从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展开。

一是从教师教研胜任力的内涵角度阐释教师教研能力的构成。杨甲睿等人从胜任力的视角研究教师教研能力的构成,包括工作创新动机、互惠创新特质、研究者身份认同、知识和研究技能。据此建构了由深层、中层、表层组成的三层五要素的教育研究胜任力系统,三个层次逐级匹配,层层传导,构成有机的胜任力系统。①二是从教师教研的科研素质构成来阐述教师教研能力构成。肖钰士认为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其次要具备搜集与开发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设计实验和计算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科学论证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将成果运用于教育活动中的能力;还要具有开拓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作风。②耿文侠认为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与职业理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学行为、竞争意识等素质相关。③陈文娇认为教师科研素养包括科研观念、问题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四个要素。④三是从教育研究过程的关键环节来分析教研能力构成。唐芬芬认为,教育研究能力形成的基础需要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积极能动的研究心态与意识。作者指出,教师的教育研究过程主要围绕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过程展开,基于此,作者从问题定向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等四维度十二要素来分析教师教研能力构成。⑤曾燕文从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环节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应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研规划和活动设计能力、听课评课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等六种能力。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18

(一)研究对象.........................18

(二)研究方法..............................................18

四、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37

(一)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各维度情况....................................38

1、教研理念现状.............................................38

2、专业支撑现状..........................................40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62

(一)基本结论...................................62

1、调查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内部一致性........................................................62

2、教研理念、专业支撑、专业能力三维度得分呈阶梯式下降................................62

四、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各维度情况

1、教研理念现状

教研理念体现着教师的教研观,体现着教师对教研的观点、态度和认知。教研理念作为隐性因素,是教师教研能力中相对稳定的内驱力。教师的教研理念可以从价值理念和专业理念两方面进行评价说明。

教育论文参考

从教师教研理念均值表可以看出,教师在这些关键理念上的整体认同度普遍较高。具体而言,教师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展现出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平均认同度达到4.55和4.66(满分为5),显示出教师队伍对于教育科研事业的深厚热爱,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教师也普遍认为教研和科研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支撑,这一点的平均认同度为4.58,进一步印证了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在将教学和教研工作聚焦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上,教师的认同度同样较高,平均值为4.65,凸显了教师对于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坚定理念。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1、调查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内部一致性

本研究中建构的教师教研能力评价指标是一个由教研理念、专业支撑、专业能力构成的复杂胜任力系统。每个要素由2-3个子要素构成,其中,教研理念包含价值理念与专业理念,专业支撑包含专业精神与专业基础,专业能力包含课程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基于指标开发的调查问卷经检验发现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信度方面,本问卷整体的α系数为0.958,从各维度来看,最低值为价值理念维度,α系数为0.75,最高值为教学研究能力,α系数为0.928,各维度α系数在0.7-0.9之间,说明各维度信度较好,通过《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调查表》获得的数据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较好反映教师教研能力基本情况,问卷具有可靠性。

效度方面,通过前期文献研究、访谈、专家咨询的研究,我们拟定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评价指标,得出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因此,可以认为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方面,KMO值为0.967,(大于0.5),显著性为0(非常显著),22个题目的因子荷载量均高于0.5,问卷中所包含的22个题目能聚合于7个公因子下。

经过项目分析,所有题目都具有显著差异,问卷设计有效,各题目独立且能提供独特信息,问卷题目具有可靠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