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财务管理论文题目:业财融合视角下A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思考

发布时间:2025-11-13 10:20:1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以业财融合为核心视角,通过对A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度案例研究,结合战略管理、流程重组等多学科理论,构建了系统化的优化框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低迷,导致基建、投资等很多产业和家具家电等消费品的市场严重下滑。随着中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愈演愈烈,国内企业出口订单下降明显,企业的发展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进入2025年,一方面AI大模型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人类社会迈入了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另一方面2月初美国总统签署对进口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的行政令,标志着中美贸易战2.0正式开打!这其实是在倒逼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管理效率,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传统制造业只有尽快完成向精益化管理的转型,才能更好地适应全新的市场。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如何转型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已成为必然。管理会计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将会计工作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收集、加工、分析等方式将企业经营数据形成决策需要的管理报表,并协助管理者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辨别内外部经营风险和自身优劣势,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此过程中,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很多政策为企业的业财融合推行起到了很大的助力,特别是在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能和重要性等方面,坚定了企业转型的方向和决心。2014年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管理会计虽为会计的分支,但是它主要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管理会计通过将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的信息有机融合后,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规划、过程控制等。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进一步阐述了管理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企业如何高效地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提升内部管理。2024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指导意见》,从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会计咨询与技术服务、管理会计应用的综合效用五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助推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不断创新,并切实帮助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务实管用的实际效应。

1.2国内外文献研究

1.2.1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1)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

西方国家的预算管理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英国,但是当时只是在政府机构中使用,1921年美国公布的《预算和会计法》真正地将预算管理制度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M.Morrow等(1922)提出了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信息化系统和重塑内部流程,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提升[1]。James O.McSinsey(1922)出版的《预算控制》一书,首次提出预算管理的概念,并且从控制论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企业应该如何应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推行全面预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2]。Kaplan(2003)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提出的“卡普兰预算模式”有效地将企业战略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既提高了预算管理的可持续性,又丰富了预算管理内容[3]。于增彪,袁光华等人(2004)在对中外文献和实物考察后,提出了中国预算式预算管理的框架,它是Kaplan预算模式在中国的改进和发展,为中国理论研究者和预算管理实务工作者提供了参照[4];冯巧根(2005)认为预算管理涵盖了所制定时间段的全部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概念初步形成,并且预算通过控制和沟通,可以帮助企业事前解决问题,事后激励员工,高效地使用预算内可以系统、高效地增强企业内部管理[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很多学者慢慢地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企业逐步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6]。通过对国外优秀理论和经验的学习,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渐丰富,政府也陆续推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王雍君(2008)提出为解决中国预算管理两大难题(财政纪律和有限性配置),必须引入发达国家的预算中期架构(MTBF)[7]。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2.1.1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原则,2016年财政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指出:“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在大智移云等新兴信息技术加持下,业财融合正深刻重塑着现代企业的运营格局。将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业财融合进程,能够把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紧密且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关键数据资源的高效共享。这种共享意义非凡,一方面,能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撑,使决策得以在第一时间做出,且精准契合市场与企业实际;另一方面,有力确保公司既定战略目标在清晰、顺畅的执行路径中稳步达成。

业财融合的范畴极为广泛,深度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与环节,其成果最终以数据融合的形式直观呈现。这些融合后的宝贵数据,犹如企业运营的导航仪,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反向推导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业务优化与改进指明方向,促使企业启动组织流程再造工程。以此良性循环,持续为公司注入发展活力,推动公司踏上可持续发展的稳健轨道。

2.2理论基础

2.2.1战略管理理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和安索夫是早期提出战略管理理论的学者。他们提出了战略管理并不只是关注长期战略,而是将企业的长期经营计划和短期经营目标结合,通过加强企业日常经营业绩管理,提高战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描述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他在书中分析了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架构的关系,并明确提出组织架构应该追随企业战略的结论。主要三方面的研究:战略目标是提升企业价值和市场占有率;战略方向应该随着市场变化进行调整;战略实施是根据战略方向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

战略管理是通过企业的日常的具体经营活动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在企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如果企业的战略不能通过预算进行落地,战略便没有意义。企业战略和预算不匹配,每一个目标都将很难达成,会使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清晰准确的战略目标,更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3章 A集团概况及全面预算管理现状...............18

3.1 A集团概况及案例选择原因..........................18

3.1.1A集团介绍.........................................18

3.1.2公司组织架构............................18

第4章 A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

4.1问卷与访谈调研情况综合分析.................................26

4.1.1调研参与人员与设计思路....................................26

4.1.2调研结果分析...................................................27

第5章 业财融合视角下A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路径分析.............34

5.1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34

5.1.1业财融合视角下的战略预算管理机制.....................................34

5.1.2服务于战略的动态适配数据管理机制.........................................35

第6章 业财融合视角下A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的思路与措施

6.1强化战略目标整合

通过前文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战略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和预算管理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战略目标整是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的前提和基础。

6.1.1整合公司战略与预算管理

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既要考虑短期经营效益,又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像A集团,作为主板上市公司,既要考虑日常股价的稳定又要考虑长期市值增长。所以必须将企业战略和预算管理有机融合,才能确保企业良性发展,保障预算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提升。

第一,梳理公司战略,指导公司预算目标的制定。A集团目前的主要战略目标为“做强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战略规划有:(1)收入增长战略:加强市场推广,依托品牌效应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型特种水泥,做好推广;(2)生产提升战略:持续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减少工艺波动等方式提升经营效益,有序开展生产运营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化工厂;(3)合规经营战略:加强环保投入,提升现场管理,建设绿色工厂、绿色矿山,加强内部规范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第二,明确公司的关键经营活动。根据公司年度利润预算目标及三大具体战略规划,结合具体经营管理目标,明确公司的关键经营活动。如图6-2: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本文以业财融合为核心视角,通过对A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度案例研究,结合战略管理、流程重组等多学科理论,构建了系统化的优化框架,得出以下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结论:

(1)构建“战略-流程-系统-制度”四维优化框架,填补现有研究的系统性空白现有研究对业财融合下的预算管理多聚焦单一环节(如数据整合或流程再造),缺乏对“目标-执行-支撑-保障”全链条的整合分析。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四维协同框架:

战略维度:突破传统预算“短期业绩导向”的局限,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战略属性与市场属性融入预算目标分解,形成“战略解码-预算映射-动态调整”的闭环机制;

流程维度:基于哈默流程再造理论,重构“业务驱动-财务校验-联合评审”的端到端流程,颠覆“财务编制、业务执行”的割裂模式,使预算管理从“事后核算”转向“事中控制”;

系统维度:结合数据治理理论,建立“标准统一-系统集成-智能”预警的业财数据融合体系,解决了传统预算中“信息孤岛”的技术痛点;

制度维度:通过协同修订预算编制、控制、考核三类核心制度,明确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权责利,破解“业财推诿”的组织障碍。

该框架的理论价值在于:首次将业财融合的“技术层面”与“组织层面”有机结合,为预算管理优化提供了兼具整体性与可操作性的分析范式,丰富了管理会计中“业财协同”的理论内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