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研究探讨了嵩山地区文化景观资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整体布局的缺失以及不同景观之间空间和文化联系的薄弱性等问题。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文化强国战略下嵩山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重要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此外,全会还提倡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形成。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交叉领域,强调要通过文化塑造旅游、通过旅游彰显文化的策略,以推动两者的融合发展,并计划建设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同时,会议还提出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建立有效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欣赏和借鉴,以加深全球各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1]。
嵩山是中国自然和文化的瑰宝,以其雄伟奇异的地质和丰富的文化景观而闻名世界,并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作为五岳的中岳,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不仅诞生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儒释道宗教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嵩山的独特地势和温和气候孕育了繁茂的植被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成为了众多动植物的家园[2]。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等文化地标,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全球文化遗产的宝贵组成部分。
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嵩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嵩山的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教育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教材,为国人提供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同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嵩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现,增强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嵩山每年迎来大量的国际游客,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这对于建立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系统地构建嵩山文化景观价值评价体系,并基于评价结果识别嵩山地区发展的当前问题,指导嵩山风景廊道体系的规划与设计。旨在为风景廊道体系的规划提供理论框架和规划方法的参考,并进一步促进嵩山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嵩山风景廊道体系,实现对嵩山文化景观资源的最大化和合理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关键方面:首先,建立一个全面的嵩山文化景观价值评价体系,系统评估其价值,以为未来的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基于评价结果,识别嵩山旅游发展当前所遭遇的具体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最后,针对这些挑战,制定合理的策略,并为后续的风景廊道体系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
(1)系统科学地构建嵩山文化景观价值评价体系
本研究聚焦于嵩山的文化景观遗产,分析该区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国际标准、相关学术研究及专家建议,建立了一套嵩山文化景观价值指标体系。接着,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嵩山的文化景观价值进行评估。通过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索一套既具操作性又准确的综合价值评价体系,旨在科学评价嵩山文化景观的价值,为其保护和有效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2)利用评价体系识别嵩山发展的当前问题
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比较8个一级价值维度的评价结果,以识别价值分布情况。通过这一分析,识别出了价值较高和较低的维度,并利用相应的二级指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以探究导致这些结果的潜在原因。进一步,基于这些评价结果,在嵩山进行实地探访和调查,旨在现实旅游环境中寻找评价结果反映的具体问题。这些实地调查将为后续的策略提议和规划设计提供具体的目标和依据。
2研究区域现状与问题分析
2.1研究区域现状概述
2.1.1嵩山与黄河流域文化背景
河南省黄河流域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中具有极高的重要地位,在这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催生了黄帝部落的诞生、发展和文明统一。作为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河洛古国”之称的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不仅被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还被称之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此外,黄河流域的河南段还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如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根据统计,河南省各类文化遗产总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如图2-1)。纳入统计的重要文化遗产点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国传统村落、大遗址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统计单元为省级行政单元。
2.2研究区域问题分析
2.2.1建筑古迹保护较好,周边景观保护不足
嵩山地区的建筑古迹如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等,不仅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评为世界遗产,而且它们同时是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因此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些古迹通常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并且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维护和修复,保障其完好保存。在公众意识方面,人们也往往对于建筑古迹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强。
而对于周边的环境景观,保护和管理往往较为薄弱,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资金投入,具体的规划和执行力度也相对不足。人们不仅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的涌入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如垃圾问题、植被破坏等。此外,不规范的开发建设也会对周边景观环境造成破坏。
2.2.2有形遗产保护较好,无形遗产保护不足
嵩山的有形遗产,包括古建筑群、嵩山石刻、少林碑刻、古代遗址观星台和发掘的历史文物等,由于其明显的物质形态和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通常容易获得管理机构的重视和保护,如建立专门的保护管理条例(如图2-13)。相反,无形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等,由于其非物质性质和易逝性特点,其保护工作相对更为复杂。无形遗产的传承往往依赖于个人的记忆和实践活动,易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演变所影响。
3 嵩山文化景观价值评价 ......................... 26
3.1 评价体系构建原理 ........................... 26
3.2 评价方法与技术路线 ........................... 29
4 基于评价结果的嵩山风景廊道体系规划设计探索 .......................... 40
4.1 嵩山旅游环境现状问题与策略分析 ...................... 40
4.1.1 嵩山文化景观资源分析 ....................... 40
4.1.2 道路视觉景观分析 .............................. 43
5 结论与展望..................................... 77
5.1 结论 ............................... 77
5.1.1 嵩山文化景观价值评价 ........................ 77
5.1.2 问题诊断与策略 ........................... 77
4基于评价结果的嵩山风景廊道体系规划设计探索
4.1嵩山旅游环境现状问题与策略分析
嵩山文化景观价值评价结果显示,嵩山区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其历史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发展与教育普及。旅游资源丰富,经济价值较高,但社会影响力不足。虽然拥有科学价值丰富的地质地貌,但生态环境一般,教育功能缺失,且环境美学的审美不高。为了探究以上评价结果在嵩山风景廊道体系中的具体呈现,研究者多次实地探访了嵩山地区,通过无人机航拍、现场走访调查、历史资料对比等方法对风景廊道沿线的文化景观资源、道路环境和游憩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4.1.1嵩山文化景观资源分析
研究者通过OpenStreetMap网站与实地调研获取了嵩山地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空间分布数据,并通过ArcGIS软件将其可视化,得到嵩山区域文化景观资源分布情况如图4-1。
从图中可以看出,嵩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其中人文景观共有38处,自然景观29处,它们主要分布在道路的周边区域。人文景观在环嵩山旅游公路沿线、少林寺周边以及峻极峰附近的分布较多,这反映出这些区域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较高的历史及精神价值。自然景观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三皇寨景区和峻极峰附近,这表明这些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在生态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叠,表明嵩山地区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5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嵩山地区文化景观资源发展的不均衡性、整体布局的缺失以及不同景观之间空间和文化联系的薄弱性等问题。研究者首先对嵩山文化景观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价值评估,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对嵩山地区的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从而识别出具体的问题呈现。这一过程为之后的嵩山风景廊道体系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更有效地保护和开发该地区的文化景观资源。
5.1.1嵩山文化景观价值评价
研究者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确定了8个一级和24个二级文化景观价值评价指标。接着,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行业专家对这些指标的评分。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值。其中经济价值的计算结果值为90.53,远远高于其他价值,而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生态价值分别为57.54、56.93和55.91,均不超过60,位列倒数。评价结果表明,嵩山地区的文化景观在经济价值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这表明该地区的文化景观资源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旅游收益。然而,在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这反映出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游憩活动的多样性不足,且景区的教育科普活动也相对缺乏。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