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毕业论文选题代写: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5-09-08 19:58:5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研究以罍街为研究对象,罍街作为商业街区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载体,对于开展商业街区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性意义,针对罍街中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感知展开分析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公众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在发生转变,逐渐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有力推动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公众在得到物质保障的基础上,越来越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发生了从物质需求到精神文化需求的转变。公众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从本土文化角度看,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发展与文化自觉的体现。公众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深刻反映了本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创新与融合。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展现了文化感知的深层需求。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文件提出“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重要因素,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本土文化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焕发新的活力,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商业街区中的公共艺术本土化趋势深刻反映了公众在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上的双重升级,商业街区作为居民聚集的地点,可以打通文化艺术与群众传播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它不仅提升了街区的商业价值和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连接公众与本土文化之间的情感纽带,满足了公众对于高质量生活方式的追求,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为使商业街区公共艺术景观更好融入本土文化要素,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以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SBE法和AHP法对罍街公共艺术的本土文化感知进行评价,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对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其中所蕴含的本土文化进行解析,了解罍街公共艺术景观现状。

(2)通过焦点感知、整体感知、综合感知三层感知体系,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对罍街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感知进行评价,并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Kendall’s W协和系数检验,最终得到综合感知评价结果。通过感知评价,了解了公众对公共艺术的重要感知要素,以及罍街优秀公共艺术样本的共性,为罍街公共艺术景观的优化策略提出奠定基础。

(3)根据综合感知评价结果总结罍街公共艺术景观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罍街公共艺术景观优化提升提供新思路,提高其本土文化感知程度,并为未来其他商业街区的公共艺术设计和本土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第二章 相关理论阐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是由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周围环境对公众的影响,并形成居民对城市空间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认识,它是公众头脑中的主观空间,通过感知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44]。它不仅体现了城市的物质特征,如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和城市地标,还体现了城市的氛围、节奏、文化特征以及人们的情感和认同。城市意象主要通过节点、道路、标志物、区域、界面五个要素来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是现代城市空间研究的一种方法[45]。城市意象的研究是城市设计的基础,通过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城市意象空间要素包括了物质性城市意象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并且物质性城市意象要素又分为结构性与独特性城市意象要素。凯文·林奇认为,清晰易读的城市意象不仅能使公众在情感上认识城市形态并获得心理安定,还可以形成要素之间的内部机制并加强要素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的过程中,不应该只停留在空间物质形态要素,而是要包括空间非物质性的要素,将其城市所赋有的多元属性和丰富的资源都要应用到城市意象的营造中,例如城市本身的文化、历史价值、社会活动、历史事件及人物等其他因素,并融入对本土文化的感知,从而增强人们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和居民的情感认同。

2.1.2 景观美学

景观美学与建筑美学、城市美学都属于环境美学所需研究的领域,是环境美学在不同学科中的体现[46]。景观美学理论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从客观角度来看,景观的美学质量是由其包含的元素和属性决定的,而主观角度则从人们的内心想法出发,来探寻景观美学价值以及带来的主观感受[47]。就景观这个词而言,其“景”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其“观”是指人通过视觉审美从而得到的一种视觉和认知上的主观精神感受。

2.2 商业街区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感知路径

2.2.1 商业街区公共艺术景观特征

(1)公共性

商业街区作为一个开放性的供市民购物、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极强的公共性,这与公共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不谋而合。商业街区中游人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各不相同,公共艺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公众的审美、需求以及心理感受,使游人在街区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2)装饰性

装饰性是商业街区公共艺术最基本的特性,公共艺术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迅速成为商业街区中的视觉焦点,甚至成为独特的城市地标,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打卡,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商业目的。这种美化与装饰可以增强商业街区的识别度,强化场所特征,成为商业街区中的点睛之笔。

(3)功能性

商业街区中的公共艺术除了具有基础性的装饰作用之外,部分公共艺术还具有供人休憩、游乐的功能,甚至可以利用公共艺术来界定空间、引导人流、连接和分隔空间等,不仅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街区拥堵的现象。

2.2.2 商业街区公共艺术景观构成

公共艺术、商业街区以及人,这三个主体共同构成商业街区公共艺术景观体系。公共艺术为作品主体,作为传递文化内涵和承载场所精神的媒介;商业街区为场所主体,为公共艺术和人提供对话、交流的场所;人作为接受主体,在特定空间中和公共艺术产生互动。呈现在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通过当地民众的参与,将所在场所的文化精神、人文风貌、地理景观或社会关系等通过公共艺术的构建汇聚在一起,这种公共艺术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或一个单纯的地标,更是深层次人文精神的体现。公共艺术作为视觉经验的对象,能强化场所特质,传达精神内涵,引发环境使用者的共鸣和联想,在艺术品、公众和环境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激发空间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章 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特征解析 ........................ 19

3.1 研究区概况 ................................... 19

3.1.1 区位地理 ........................................ 19

3.1.2 发展背景 ........................................... 20

第四章 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感知评价模型构建 ........ 37

4.1 评价模型构建目标与要求 ......................... 37

4.2 评价方法选择 ............................... 37

4.3 焦点感知评价构建 ............................ 38

第五章 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感知评价结果 ................ 49

5.1 焦点感知评价结果分析............................. 49

5.1.1 问卷回收与信效度检验结果 ......................... 49

5.1.2 评价结果分析 .................................. 50

第六章 基于本土文化感知提升的罍街公共艺术景观优化策略 

6.1 商业街区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感知提升路径

罍街代表着合肥的城市名片和品牌,要将其打造为具有吸引力和文化传承性的城市功能区域,服务于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本研究从系统、空间、单体出发,系统上解析环境特征,提取关键要素,确定街区本土文化艺术景观主题,并从可游、可感、可继三个层级展开;空间上将文化与空间相结合,形成文化场景,提升空间的形象感知,主要空间选取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建筑前区空间;最后单体上对各视觉感知要素进行控制,通过造型、色彩、材质感知要素设计,提升公众文化感知。罍街公共艺术景观本土文化感知提升路径如图6-1。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本文以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景观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选择罍街公共艺术景观36个典型样本,从文化感知角度出发,通过焦点感知、整体感知、综合感知三层感知体系,引入SBE美景度评价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的本土文化感知进行评价,并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Kendall’s W协和系数检验,得到罍街36个公共艺术景观样本的综合感知评价值,最后总结罍街优秀公共艺术样本的共性和罍街公共艺术景观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合肥市罍街公共艺术景观实地调研发现,罍街现有公共艺术约101处,主要形式包含雕塑、壁画、艺术化公共设施、景观小品、铺装、装置艺术、建筑体表装饰。本土文化主题形成了以罍文化为主,同时包含徽文化、民俗文化(方言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合肥城市历史文化等。

(2)焦点感知评价中,36个公共艺术样本中19个样本的SBE值为正值,17个样本的SBE值为负值,说明公众整体对这些样本的文化感知程度较高。由问卷结果可知,公众认为艺术化公共设施、壁画、雕塑、建筑体表装饰等公共艺术形式更有利于感知本土文化,并且对于民俗文化、罍文化、徽文化更感兴趣。在感知要素方面,公众认为公共艺术在造型、题材与主题、色彩等方面更有利于感知本土文化。

(3)整体感知评价中:准则层中,审美要素所占比重最高,专家认为公共艺术景观视觉层面上的美感是影响其本土文化感知的首要因素。指标层中,专家认为题材与主题、造型、互动体验、情感共鸣、整体环境、文化启迪是公众感知本土文化几个重要路径。AHP值较高的样本在题材与主题、造型、情感共鸣等各项指标得分较高,说明专家认为上述指标能增强公众的文化感知。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热词

代写景观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