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表征:意大利语中的性别歧视探讨

发布时间:2022-03-31 11:10:4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意大利小语种论文,本文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更改意大利语,而是希望通过对于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讨论,本文希望能够提升语言使用者的敏感度,让说话者不再对于约定俗称的用法脱口而出,而是先去思考这样的语言有没有对于社会的任何一个群体造成伤害。


第一章 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性别语言研究起步虽然落后于国外,但是就整体的发展历程而言却与国外的发展趋势相同。较早出现的相关研究是赵元任先生于 1928 年发表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男女在汉语语音上的差异(黄胜男 2020)。此后一段时间,由于历史原因,出现了研究的断层。但在 20 世纪 80 年代,陈原的《语言与社会生活》出版,本书被认为是“国内最早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文献”(孙汝建 2012:156)。20 世纪 90 年代,相继又出现了一批研究汉语与性别关系的文章,如胡明杨的《北京话“女国音”调查》、姚亚平的《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邓炎昌和刘润清共同撰写的《语言与文化》、王德春、孙汝建、姚远合著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等。1997 年,孙汝建教授发表了专著《性别与语言》,该书也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研究语言和性别关系的专著”(钱进 2004)。随着研究的发展,国内学界在初期较为关注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对比研究。在性别歧视研究的不断深化发展中,针对外语的比较研究也不再局限于英语,相继出现了不同国别语言的研究,例如:2003 年赵荣晖教授发表的《语言与性别》就使用了俄语作为语料的研究;2006 年石凯民、张鸿刚发表了《汉语德语中性别歧视现象透析》;2013 年胡晓琳撰写了《西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比较研究》硕士论文;2016 年农颖颖撰写了硕士论文《泰语性别语言研究》等。

国内围绕意大利语言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语音和意大利语教学方面,很少涉及到语言与性别歧视的相关内容。本篇论文努力弥补国内意大利性别语言领域的研究不足,并为中国学界关于外语的性别语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语种作为有价值的分析案例。


二、意大利研究现状

伴随着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对于规避语言中性别歧视思潮的影响,以及意大利女权主义的发展,在意大利语中的一系列性别歧视问题渐渐显露,并引发了学者们的热议,但主要是在符号学和哲学领域。1987年,在议会的帮助下,A.Sabatini的《意大利语中的性别歧视》发表,这本小册子的开创性不言而喻,这本书也正式将性别歧视问题的讨论扩展到了社会语言学领域,并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讨论。该本书的出版目的无疑是政治性的,旨在通过语言的规范来实现社会范围内的两性平等。意大利议会这样的举措也就体现出了在实现两性平等的目标中,语言作为基本手段的重要意义。语言不仅仅在社会现实中对于两性的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在构建性别身份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989年Lepschy发表了《语言和性别歧视》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针对Alma Sabatini提出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异议,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语言的变革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也很难靠人为制定的语言规则来改变社会上男强女弱的状况。

在当代的意大利语性别研究中,语言学家 Robustelli(2012)认为,实现性别平等是断不可靠两性对立来实现的,因此不能够通过打压另一方的方式来实现平权。规避性别歧视的语言既需要体现对女性的尊重,也不能对男性有任何的消极作用。2012 年,  Robustelli 教授在佛罗伦萨市政府的帮助下,提出了改善语言中性别歧视的新举措。

在意大利,关于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意大利关于语言和性别的关系问题是从这个时间点起步的,是因为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的语言特点”,主要是把女性群体的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只在性别歧视这个概念的边缘徘徊(Biemmi2017)。把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切实作为议题,进行探讨的第一位学者则是语言学家Alma Sabatini,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便是1986年出版的《关于意大利语规避性别歧视的建议》(Raccomandazioni per un uso non sessista della lingua italiana)以及1987年出版的《意大利语中的性别歧视》(Il sessismo nella lingua italiana)。作者通过观察媒体和出版语言,整合和列举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这部作品的目的非常清晰:分门别类地提出意大利语的性别歧视问题,并提出可替代的形式,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男女平权。


第二章 意大利语中性别歧视的不对称表征


一、语义上的不对称

意大利语中的性别表征是不对称的,甚至从uomo(男人)和donna(女人)这两个词的来源起就已经开始显露。意大利语中uomo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homo,本意为人类,是与动物相对的,与人的生理性别并没有关系。那时候指称男人和女人的拉丁语词分别为vir和mulier,但在拉丁语的后期homo(人类)便开始指称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久而久之也就代替了原来用来专门指称男性的vir,而指称女性的mulier在后期则变成了用于描述与男性亲属关系的词语——moglie(妻子)。而意大利语中的donna来源于拉丁语词domina (夫人、女主人),原词指称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如今已经用于指全体女性,但现在甚至带有贬义的意味。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现如今的语言中一般会用signora(夫人、女士)进行代替,如la signora delle pulizie(保洁人员)。根据标记理论,一般来说,大部分表示男性的名词都是无标志的,因此,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标准的,通常男性的词也是中性词,如果这些词指女性的话,会用后缀来表示(杨春2010:186)。对于第一种不对等的语言情况来说,所谓的“阳性无标记”也就是说阳性名词在语义中代表了双重意思:第一是男性;第二即是指两性。与此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女性才需要被标记,也就是说阴性名词则被限制为能且仅能代表女性。Alma Sabatini(1993:24)对此写道:“意大利语同其他很多语言一样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男性就是一个衡量标准,包括语言都在以他们为轴心转动,并且在这期间不断地形成体系。例证之一便是:uomo(男人、人类)一词含有双重含义,首先能够指称男性,其次还能够指人类,但donna(女人)却只能指称女性这唯一性别。”意大利语同很多语法上有性的语言一样,基本都是遵循男性无标记的原则,因此仅靠阳性名词复数便能够指称两性群体,如意大利语单词italiani(阳性复数名词)既可以指gli uomini italiani(意大利男人们),但同时又可以指le donne e gli uomini italiani(意大利男人们和女人们)(A.Sabatini1993:25)而在这种语言现象中,男性为中心、至上的地位与女性的边缘、受轻视的地位,以上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语法上的不对称

语法上体现出性别歧视倾向的则是意大利语语法中的性数配合问题。在一系列阴性和阳性名词被形容词修饰的情况下,即便是阴性名词数量占优的情况下,只要有一个阳性名词,那么形容词或过去分词的性数配合则会采用阳性复数形式。Alma Sabatini 将这种情况称为语法上的“吸纳现象(assorbimento)”或“并入现象(inglobamento)”。也就是说当不同性的词语同时出现在句子中时,语法配合会以阳性为主(Bazzanella 2010)。具体来说,在句子中阳性和阴性词同时作为主语的时候,形容词会以阳性复数为基准进行变化。如:i ragazzi e le ragazze sono contenti.(男孩子们和女孩子们都很开心),在这句话中主语是 ragazzi(男孩们)和 ragazze(女孩们),但是形容词“contento(开心的)”却选择了阳性复数“contenti”的形式。不仅仅是形容词,在阳性和阴性同时作为主语时,过去分词的性数也会与阳性配合变为阳性复数的形式。

名词顺序也是体现出在意大利语中男性居于女性之上的另一个语言现象。当男性和女性名词并列出现的时候,说话者会习惯性地将阳性名词放在前面,如ragazzi e ragazze(男孩们和女孩们), fratelli e sorelle(兄弟姐妹们), bambini e bambine(男童们和女童们)。Alma  Sabatini 在书中将这一语序排列问题与日常用语中将积极的事物列在前面的习惯进行对比,如 i buoni e i cattivi(好与坏), il bello e il brutto(美与丑), il vero e il falso(真与假)等,来证明在意大利语言习惯中都会将好的事物放在前面,而当男女并列出现的时候,也会习惯性的将男性名词放在前面,或许也是因为人们的观念中认为男性优于女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


意大利语论文参考


第三章 意大利语中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 ............................... 20

一、生理成因 ...................... 20

二、文化成因 ........................ 21

三、社会成因 .......................... 23

第四章 意大利语中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方法 ........................... 25

一、从话题出现至今所提出的解决措施提议 ........................... 25

二、改善举措在意大利并未普及的原因探索 ........................... 25

结论 ................... 41


第四章 意大利语中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从话题出现至今所提出的解决措施提议

Alma Sabatini关于上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其中具有建设性的、可行度较高的有以下几点:

1.首先便是避免用uomo(男人)、uomini(男人们)来泛指人类,可以用persona/e; essere/i umano/i; popolo; popolazione等同义语来代替;

2. 在阴阳性名词并列出现时,可以进行调换顺序,避免一律将阳性名词列在前位。如sorelle e fratelli(姐妹兄弟们)或fratelli e sorelle(兄弟姐妹们), bambine e bambini(女童男童们)或bambini e bambine(男童女童们) 等;

3. 在过去分词需要与主语进行性数配合的时候,避免一味使用阳性复数的形式,在阴性名词占优的时候,可以根据阴性复数的形式进行变化。例如,按照现有的语法规则句式为Carla, Lucia, Luisa, Giacomo e Maria sono arrivati,而按照Alma Sabatini的修改意见应该为Carla, Lucia, Luisa, Giacomo e Maria sono arrivate; 

4. 取消“signorina”这一称呼的使用。因为与之相对应的阳性称谓signorino早已经被现代意大利语抛弃,并且这个称谓从未由于是否婚配与signore(先生)进行区分,而signorina和signora的划分标准则是在于女性是否婚配;

关于职业名词这一焦点问题,Alma  Sabatini 提出的想法则是,因为词源上的贬义意味,首先应该减少后缀-essa 的使用。对于还没有阴性形式的职业名词来说,应该创造相对应的阴性名词用来称呼女性从业者,而优先考虑的词语变化方式应该是符合语法规则的。如: -o, -aio/-ario, -iere 结尾的名词应该变为-a, -aia/-aria, -iera;-sore 应该变为-sora;-tore 结尾的名词应该变为以-trice 结尾;并且为了避免使用-essa 这一词尾变化,应该使用新的词尾-sora 来对应以-sore 结尾的职业名词。而对于-e 或 -a 结尾的名词、外来职业名词、capo 开头等职业名词,则可以采取变化定冠词的方式来进行搭配,用于称呼男性或女性从业者。

意大利语论文怎么写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证,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意大利语中存在语言歧视这样的现象,而这样的语言现象反映出了意大利社会上仍旧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并且在民众的内心深处也由于社会刻板印象的引导,对于女性的社会角色有着相较于男性更低的期待值。这一语言现象的成因主要有生理、文化、社会等三个方面,在男强女弱的生理条件支配下社会分工必定造成了不对等的现象,而这样的不对等导致女性无法获得经济独立,也无法掌握话语权。而相对于女性的地位低下,男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掌握了主导地位,牢牢地抓住了话语权,建立了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评价体系。沃尔夫(1941:75-93)曾写过:“语言形式为情境套上某个定义,并由此做出某种程度的分析、归类,将它分配在一种世界格局中,而这一世界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建立在一个社团的语言习惯基础上的。我们总是以为我们社会的语言分析忠实反映了现实,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但是其实它不仅仅是反映社会现实,它甚至可能会超前于现实,因为社会语言习惯而形成一种社会共识,而语言便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思维。

因此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我们也习惯于用已有的语言进行解释,所以语言并不是主动能够做到与社会同步的。并且,如果仅靠社会的发展来推动历史沿袭下来的语言习惯,语言甚至可能是与社会发展进程相比滞后的。就像现在意大利的社会现状是,女性已经开始从事原本男性主导的行业,但是却囿于语言习惯和语法规则,用来专指女性从业者的词语却迟迟没有被广泛使用,甚至是未获得大众的认可。“语言的本质更具有专制的特征,它限制自由可塑性,僵化发展渠道。这是因为,一种语言是一个体系,而不仅仅是规范的集合。其他许多文化革新则相对较快,而大的系统结构要变成真正新的东西必须经过非常缓慢的过程。因为语言代表大众心理,它接受创造和革新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微小而缓慢。”(沃尔夫1941:155)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