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选择A污水处理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使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构建新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并使用2023年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与原有体系的对比,验证新体系的优势所在。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人类的生存与进步依赖于自然环境,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发展模式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进而降低人类的生活质量。如何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而水资源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污染防治是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
国际社会对水污染治理高度重视。1972年,美国发布清洁水法,该法律对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水处理要求、水污染监管方面作出规定。2000年,欧盟发布欧盟水框架指令,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国对所有水域(包括地下水和海洋)进行综合管理和保护。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清洁水和卫生设施”目标,旨在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安全和可持续的水资源。2021年,欧盟出台“空气、水和土壤的零污染行动计划”,设定了包括减少垃圾、改善水质等一系列要在2030年实现的目标。2024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的主题是“水促进繁荣与和平”,强调了水、繁荣与和平之间相互关联的复杂关系。
我国同样高度关注水污染防治问题,将其列入监管对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治理。1984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律经历了1996年、2017年两次修正,2008年一次修订,是中国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法律基础。它通过建立河长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来实现水污染防治的目的。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审议通过,该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0年、2030年的水污染防治目标。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组织实施重点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深入实施城市(含县城)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
1.2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内容
1.2.1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梳理了环境成本的定义、分类、核算、控制方法和控制效果五个方面的文献,然后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A污水处理厂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的分析,得出现有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构建新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然后使用企业数据,应用新体系,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出针对性建议,并与原有环境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对比,总结新体系的优势所在。
1.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分类、核算、控制方法和控制效果方面的文献,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框架,并基于理论和案例资料,构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作业成本法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2)案例研究法
本文以A污水处理厂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A污水处理厂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并应用新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出针对性建议。
第2章文献综述
2.1环境成本定义研究
当前学者们对环境成本的定义有一定差异,但大多与1998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专家组(ISAR)给出的定义相似,即环境成本是以环境保护为原则,主动或被动地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措施所产生的责任成本,以及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1]。我国学者在此基础上,从时间、成本目的等不同角度定义环境成本。如阳秋林和汤伦等人(2020)将环境成本定义为企业正常经营中发生的所有与环境相关的预防、治理和补偿成本[2];柯树林和艾林慧(2021)认为环境成本是环境污染导致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包括从资源开采到回收处理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所需的全部费用[3];沈建军(2021)认为环境成本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环境利用而产生的一系列成本[4]。郭玲玲和石玮(2022)认为环境成本是企业实施环境管理行为所付出的成本[5]。
2.2环境成本分类研究
环境成本的分类因行业不同有所差异。学者们通常根据成本发生的时间及作用,将环境成本分为环境预防、治理、污染成本。如马颖和张永红(2019)等人选择煤层气开发企业进行研究,将其成本分为资源成本、开发成本及环境成本三类,并将环境成本进一步分为环境预防与治理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在具体应用时,又将环境损害成本分为水生态系统破坏成本和土地生态系统破坏成本[6]。马容(2020)将资源型企业的环境成本分为环境管理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生产成本及其他绿色成本四类[7]。BUCIOR G和SZADZIEWSKAA(2021)的研究将环境成本分为环境开发成本、预防成本、污染处理成本、环境恢复成本和环境管理系统成本[8]。胡蓉和沈洪涛等人(2022)认为环境成本可以按照空间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及外部环境成本,按照时间分为过去、当期、未来环境成本[9]。庄德峰和郑杰(202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作业成本法,并结合陶瓷行业的特点,将环境成本划分为环境预防成本、环境恢复成本、环境污染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10]。王京和范明珠等人(2023)认为环境成本可以分为主动性环境成本和强制性环境成本[11]。
第3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3
3.1相关概念...........................13
3.1.1环境成本........................................13
3.1.2环境成本控制............................14
第4章A污水处理厂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分析..........................18
4.1公司概况.................................18
4.1.1公司基本情况............................................18
4.1.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18
第5章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构建............................26
5.1 A污水处理厂环境成本控制目标及原则.....................................26
5.1.1环境成本控制目标......................................26
5.1.2环境成本控制原则.............................26
第6章A污水处理厂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6.1新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应用
6.1.1环境成本核算
根据前文构建的新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分布在特定阶段的环境成本包括乙酸钠药剂费、聚丙烯酰胺药剂费、水费、氢氧化钠药剂费、净水机药剂费、污泥检测费、危废处置费、污泥清理费及环保税,其数据如表6-1所示:
接下来使用作业成本法,将分布在多个阶段的环境成本重新分配至污水处理的六个阶段。对于成本动因,可以通过处理相关运营记录获得,例如检测、修理、程序升级次数来自于内部呈批记录,在线监测时长和污水排放量来自于环保局监测系统等。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在水污染治理愈发得到重视的背景下,污水治理行业的生产经营必须把环境成本控制作为重要环节。但传统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未能正确认识环境成本,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环境成本控制的难度。本文选择A污水处理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使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构建新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并使用2023年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与原有体系的对比,验证新体系的优势所在。
(1)A污水处理厂当前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存在未专门核算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较为片面、责任承担不明确、缺乏相关考核评价的问题。在此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下,无法提供准确的环境成本信息,难以调动员工环境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作业成本法构建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扩大了环境成本的范围。新体系将污水处理划分为六个阶段,并作为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对象,同时识别了作业、成本动因,并在此基础进行成本分配,将职工教育经费、环保税、水费、机械租赁费和环保税这五类费用纳入环境成本核算的范围,使A污水处理厂2023年新增16.51万元环境成本。
(3)新体系提升了环境成本数据及控制的精度。新体系不再以污水为成本对象,而是具体到污水处理的六个阶段,成本分配也是基于成本动因进行,同一项成本费用根据不同阶段的作业可能分配至多个阶段。通过识别成本对象及成本动因,使得成本信息更加精细,成本数据能够反映实际业务作业,展现成本来源,为环境成本控制提供了两个新的方向指引,提高环境成本控制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