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个案研究--以上海市X学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31 11:33:48 论文编辑:vicky
本研究以上海市 X 学校为例,通过个案研究法和访谈法等方式,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学校近三十年在国际教育上的成功经验、国际融合课程的创新实践和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治理。因此,笔者结合学校发展情况和内外部治理结构的现状,总结出了学校在治理结构上的特点,这也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分析了学校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笔者希望通过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研究,能够引起我国教育工作者、国际学校管理者和参与者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重视,也能为我国国际学校和公立中小学治理结构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教育治理现代化对学校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信息等领域不断变革发展,教育改革在新一轮的社会形态下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我国需要调整以往单一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学校管理模式,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治理模式,从而有效推进我国中小学治理结构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加快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体到教育领域则意味着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2017 年,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①教育治理在我国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②教育治理的主体从“一元”转变为“多元”,政府发挥职能的治理方式也由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逐渐向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多元主体共同协商和上下有机互动的多元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也提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学校治理结构的重要性。此外,《民办教育促进法》在 2016 年确定了“分类管理,公益导向”的原则,推进民办学校有序治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契机。增强学校治理能力,构建新型学校治理结构是实现教育工作目标的重要环节。
作为我国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教育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实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完善国际学校治理结构,提高国际学校治理能力,既是推进学校治理专业化、多元化和效率化的时代所需,也是顺应当前教育治理现代化格局,进一步优化国家治理能力的实践需要。
.....................

二、研究意义
随着 21 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本质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因此,国际教育作为培养我国国际化人才的主要途径得以不断发展并受到关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积极利用国(境)外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人才”,①这是我国实行教育对外开放、发展“本土化国际教育产业”的现实依据。因此,作为国际教育的载体,国际学校的发展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且有必要加强对国际学校相关情况的研究。国际学校从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从“萌芽、发展、井喷到规范”的阶段,其运行和管理也逐步发展成熟并趋于稳定。但随着国际学校快速发展,其发展出现了不少问题,内外部环境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国际学校的内涵发展,国际学校应当在符合国家政策规范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学校治理结构。所以,鉴于目前的研究背景和国际学校发展的现实情况,研究国际学校治理结构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丰富学校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
随着“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我国现代学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校治理结构日益受到国家重视;与此同时,学校治理结构作为教育管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引起了学术界学者的关注。但是,笔者在查阅与“学校治理结构”有关的文献资料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学者对学校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高校和中小学,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所以,本文试图从国际学校的视角探讨学校治理结构,既丰富了学校治理结构的理论体系,补充了新的学校治理结构研究方向,也能够提高学术界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2.加深对国际学校治理或管理的认识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大众对优质多元教育的需求促使国际学校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大众对国际学校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国际课程、国际文化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上,缺乏对国际学校治理或管理的整体认识和了解。本研究立足于国际学校目前的治理现状,可以较为系统地让大众对国际学校治理或管理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第二章 上海市X学校治理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一、个案情况介绍
上海市 X 学校是一所民办国际学校,在近 30 年的发展中,顺应国家政策变化和国际教育发展形势,以国家课程为基石,探索从 IB PYP、IB MYP 到 IB DP的一贯制课程融合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不少瞩目的成果。它的成果离不开学校有效的治理模式、学校内部各部门的高效协作和优良的团队做支撑以及学校对外部环境的积极适应和合作交流。因此,以上海市 X 学校为个案研究“国际学校治理结构”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价值,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民办国际学校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一)基本情况
上海市 X 学校成立于 1992 年,是一所隶属于育莘教育集团的民办双语学校。学校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建立成拥有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的一贯制学校,招收中外籍学生。2011 年,上海市 X 学校国际部成立,并受批准使用加拿大安大略省国际高中课程;2014 年,学校经上海市教委评审为“上海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校”;2016 年,X 学校开始在国家课程中融合 IB PYP和 MYP 项目;2018 年,X 学校经 IBO(国际文凭组织)审核认定为 IB(国际文凭)学校。目前,该校在学校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外融合课程,成功整合了我国国家课程和 IB PYP 框架,并在 2021 年初正式成为 IBDP 认证学校,成为了上海市仅有的三所 IB 一贯制国际学校之一,提供从 IB PYP、IB MYP 到 IB DP的一贯制课程。与此同时,学校采用“双轨迹”的培养模式,是一所既可以参加国内高考,也可以申请海外学校的国际化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学校环境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雅。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占地 54亩,校舍面积 46.5 亩,拥有完备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兼容的教学设备:包括教学楼、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宿舍楼、软陶室、艺术类专用教室、室内体育馆和室外运动场等教学和活动场所。上海市 X 学校拥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师资队伍和学生,中外籍教师比例为 3:1,师生比为 1:5,塑造了独具学校特色的小班制教学模式。
....................

二、上海市X学校治理结构的现状
作为一所民办国际学校,上海市 X 学校在这 30 年的发展中也随着国内外教育形势、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调整进行着相应的改革。该校的办学水平、管理特色、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既有本学校的特色,又与国内大部分民办国际学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根据当前国家对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国际教育的政策规范,在现代学校制度和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形势下,学校内部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对地方政府负责并拥有一定自主权。这种组织架构是国内民办学校和国际学校比较普遍的方式,所以该校的治理结构在民办国际学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 X 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我国民办国际学校的治理现状。
(一)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
上海市X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涉及到学校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学校的决策机构以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董事会为核心,执行机构成员主要包括副校长、教务处、政教处和总务处等成员,监督机构主要是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生代表大会等。
1.决策
1985 年,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中小学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而国际学校在教育部指导下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上海市 X 学校的决策机构由以股东和校长为首的学校董事会、学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校办等组织构成,其职能是规划学校发展、提出相关方案并做出决策。其中,学校董事会主要由学校股东、各学部校长、校办和学校中层领导干部构成,各成员通过自身职能定位、职责和义务,实现对学校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工作主要分为:学校规划、教学安排、课程规划、德育工作、人事安排、党务、工会以及后勤服务等。
(1)学校董事会的决策作用
对于学校的一些重要议题,学校决策机构成员定期在每周四举办行政会议,共同商议和讨论;若涉及学校重大决策则会向区教育局反馈和汇报。根据笔者调查了解到,学校董事会发挥主要的决策作用。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自身特点,由学校股东、中外方校长和中层领导共同商议学校发展规划,其中学校股东明确学校办学发展方向,并与其他成员共同进行有关事务的决策。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学校决策作用的发挥主要来自学校董事会,其在学校日常事务中发挥主要作用;决策过程比较民主。
表 1-1 国外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定义
表 1-1 国外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定义
........................

第三章 上海市 X 学校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2
一、上海市 X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42
(一)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权责模糊,内部协调不足..........................42
(二)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沟通和反馈机制单一....................44
第四章 完善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对策.........................................51
一、明晰学校内部决策和执行机构的责权利关系........................51
二、健全学校内部监督机制,拓宽沟通途径..........................52
结语..................................55

第四章 完善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对策

一、明晰学校内部决策和执行机构的责权利关系
良好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既是学校治理结构内外协同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关键。随着国家对国际教育发展的规范、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校治理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学校有必要在学校内部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治理结构,以满足学校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国际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应该在政府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厘清学校不同职能部门在决策、执行和监督上的制衡和协调关系,明晰学校内部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责权利关系,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协调合作,共同管理学校日常工作。
基于笔者在上海市 X 学校的实习经历、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参与者的访谈以及学校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整理,了解到学校内部采用的是自上而上的科层管理体制,虽然保证了办事效率,但也增加了日常事务的程序和环节,影响了学校治理的效率。因此,学校应该明确学校内部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责权利关系,在健全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上厘清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和责任。具体体现在,学校重点需要明确学校管理层核心人员如学校董事会股东、校长以及执行管理层主要工作人员的权责分配,尊重不同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做到权责清晰化,重点处理好学校股东与中外方校长的关系。同时,学校应该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提供切实有效的反馈渠道和平台,让学校基层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有机会和空间发挥他们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改变以往被动听从上级安排的工作模式。通过这些方式协调学校内部权力不均衡的情况,使各部门职权分明,简化工作流程;同时,各部门成员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校每个环节的工作,避免管理环节的漏洞和“责任不到人”的现象出现,调动大家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动性。
表 1-2 国外研究者提出的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框架
表 1-2 国外研究者提出的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概念框架

........................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在面对社会转型和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中,必须不断增强学校的治理能力,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国际学校作为全球化教育的产物,其治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多元化人才。
本研究以上海市 X 学校为例,通过个案研究法和访谈法等方式,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学校近三十年在国际教育上的成功经验、国际融合课程的创新实践和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治理。因此,笔者结合学校发展情况和内外部治理结构的现状,总结出了学校在治理结构上的特点,这也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分析了学校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笔者希望通过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研究,能够引起我国教育工作者、国际学校管理者和参与者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重视,也能为我国国际学校和公立中小学治理结构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
当前,国际学校管理的研究日益丰富,但针对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研究并不多,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笔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基于自身的实习实践经历、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文本等方式,努力对本研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但由于本人能力不足,专业理论水平有限、实践和调研时间不够充裕且缺乏足够的教育管理工作经验等因素限制,访谈样本并不够全面;同时,每个国际学校发展都有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不一定符合所有国际学校的治理框架,本论文依旧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夯实自身在教育治理领域上的基础和能力。关于国际学校治理结构的研究暂时只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个领域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广大研究者继续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