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代写——法国中小学课程的沿革及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2-05-22 08:48:25 论文编辑:walter

  教育论文代写-法国中小学课程的沿革及发展现状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本文从旧制时期的中小学课程(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前);近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大革命时期至19世纪末);现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二十世纪以后)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更多教育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http://www.1daixie.com)专区。


  法国是欧洲的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也是西方一个重要的经济发达国家,其教育如同它古老的文化文明一样渊源流长,在不断变革的发展历程中,课程始终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并逐渐形成了具有法国特色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法国的教育体制沿袭了拿破仑时代的传统,至今还实行着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就是说,各种公立学校的监督和私立学校的控制,都由国民教育部执行,整个国家的教育行政体制主要分为中央、大学区和省三级。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为国民教育部,这是全国管理教育的最高机构,通过下设的地方行政部门──学区──实现其领导,全国共分为28个学区,每个学区由数个省组成,由一名学区总长领导,学区总长代表教育部长对该区内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实行监督和领导,负责中央有关教育的法令并决定在其学区内的实施,拥有对教学、行政、财务等广泛的权力。法国有101个省,每个学区内的各省均设有省级督学员,督学员在学区总长的直接领导下,分管所辖省内除高等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事务。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咨询机构,负责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论文代写全国采取统一的教育制度,学制为“五.四.三”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1959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规定,实行10年义务教育(由原来的6──14岁,延长到16岁),称为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实行单轨制,高中进行分科教学,第二、第三学年进行两种教育,一是升入大学教育,一是就业指导教育。法国中小学的课程由国民教育部制订。


  法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旧制时期的中小学课程(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前)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以前,法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封建君主专政国家,天主教会的高级僧和封建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法国学校教育基本上由天主教会控制。目前,法国绝大多数私立学校仍是由天主教为主的教会学校。代写论文当时的初等教育由城乡文法学校实施,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进行读、写、算、历法等方面的基础教学,贵族子弟进大寺院办的学校。中世纪大学的文学院(16世纪中叶还有耶稣学院)承担着今天的中等教育,教学内容以“七艺”为主,即文学、修辞、哲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学生来自城乡的文法学校。⑴这时,法国以形成完整的传统教育制度,课程内容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近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大革命时期至19世纪末)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发动了大革命,一举****了波旁王朝,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法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它开始由宗教向世俗化过渡。


  1、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教育行政制度


  拿破仑执政后,采纳了孔多塞提出的关于由国家举办世俗性学校的教育计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是用统一的思想培养为帝国服务的人,为此,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目的是由国家控制教育。论文代写1800年建立“帝国大学”,全国分为29个学区,⑵各学区的小学、市立中学和国立中学以及神、医、法、文、理学院负责具体教学工作。这种中央采取的教育体制,是法国教育的重要特色,对世界各国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2、初等教育制度的普及与课程设置


  1833年颁布了《基佐教育法》,决定发展初等教育,规定在每市镇设立一所小学,在600人以上市镇设立一所高等小学。这是法国初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步骤。1881──1882年,法国又通过两个《费里法案》普及义务教育,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到十九世纪末,法国教育实现了世俗化。基佐将小学分为两级,即基础小学和高级小学。基础小学所开设的课程包括道德、阅读、书写、法语语言(朗读、拼写法、语法)、算术、直观课、图画、手工劳动、唱歌及体育。而这时法国中学的课程设置以古典主义为中心内容,各门学科设置招眼于学生个体的文雅与修养,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尤其注重人文学科,包括哲学、艺术教育(图画、音乐或艺术史)、文学、(法语及古典语言)等学科的教育价值,忽视理科知识。而设立的中等特别教育开设较为实用的课程。


  三、现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二十世纪以后)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法国教育开始了它发展的现代阶段,从1912年起,法国规定不准教士在公立学校任教。在二十世纪初确立了中等教育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学制。1925年开始实行小学阶段的统一学校,1931年开始实行中学免收学费,1936年将义务教育延长一年到14岁,入学人数特别是女生人数显著增加。1947年“朗之万教育改革计划”提出建立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教育制度,并规定6──18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各级教育实行免费,这一改革计划奠定了法国以后历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继而,逐步取消了双轨制,即1959年统一了小学教育,1975年统一了初中教育,与此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由于法国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在恢复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二战以后,法国中小学课程方面也进行了系列改革。


  1、六七十年代的课程改革


  二战后,法国教育始终面临着技术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因此,如何不断地革新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整个教育体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成了急为迫切的任务。鉴于此。法国政府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16岁,这对学校的冲击很大。


  (1)小学课程改革


  1969年,法国进行了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小学课程改革,设立了“三分制”课程。“三分制课程”就是在小学各年级,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法,它将小学各年级设置的27个学时分为三大板块:15学时的基础教育,包括法语和数学;6学时的启蒙教育,包括历史、地理、手工劳动、公民教育、艺术教育;6学时的体育教育。⑷实行“三分制”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过于刻板、分割的传统教学法,课程设置更为灵活和整体化,改变法国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试图通过综合性质的启蒙活动,实现学科间的融合,为教师间的协作提供了机会,帮助学生自觉地了解周围事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和情感。但这种合科教学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削弱了某些学科的教学,打乱了学科内部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反而导致小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下降。“三分制课程”是法国小学课程结构的根本变革,也是法国课程现代化的标志。然而,这种课程的实施更多关注的是课程结构表层的变革,只重视各学科之间的分配与协调,并没有对各学科内容的结构和安排加以理解和关注。因此,法国小学课程更为深远的改革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1975年,法国国民教育部长哈比(R.Haby)全面考察了各级各类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体制现代化、通过国民素质、进一步平衡个体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为目标,提出了“教育体制现代化”为主旨的教育改革。代写作业改革后,法国小学课程呈现出以下特点:①增加数学、启蒙学科的课时,减少法语和体育的课时;②各年级课程各具特色,进一步加强从小学到中学各学段的衔接;③突出个体概念,实施“支援教学法”。如允许优秀学生跳级,取消留级制,对学习差的学生采用“支援教学法”,以减少差距。④将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育领域,加强综合性,使启蒙学科更为丰富;⑤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⑸这次课程改革可以说是1969年小学课程改革的继续,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分制课程”的弊端,使小学课程更为制度化、合理化、灵活化。


  (2)初中课程改革


  1930年左右,法国约有各种中等教育机构八类,各类之间等级混乱,水平相差很大,学生知识掌握比较狭隘和单一。因此,法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一直放在中学学制结构的调整上。到六十年代初,仅剩国立中学、技术国立中学、普通教育市立中学和技术市立中学四类。分流提前至中学第一年,学科分化为古典科和现代科。1975年哈比改革提出建立“统一初中”,哈比认为,过早分流使得中小学衔接脱节,基础知识欠扎实,学生易受家庭背景影响,不利于开发学生潜能,不利于教育的民主化。因此,哈比主张按地段招生,学生不分成绩随机编班。初中不再分科,学生定向年龄延至15岁左右。自1975年哈比改革以来,初中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整齐的结构,在前两年的观察阶段,各年级均设立8门必修基础课程。在后两年的方向指导阶段,各年级除8门必修基础课外,还另设9门选修课。选修科目中增加了应用、实用性及技术性课程。除此以外。还提倡能力主义。进行针对性教学,根据个体的能力,采取多样教育,并实行支援性教学,法国初中的这种课程设置方法是要确保向全体儿童提供共同的基础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促进了法国教育的民主化,彻底改变了法国中等教育的性质⑹。但由此却带来了以下问题:①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基本上是智力型的,且偏重于抽象,造成许多学生学业失败;②课程内容陈旧;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


  (3)高中课程改革


  二战后,法国高中已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结构。高中分为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教育高中三类,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选择。其中普通高中实施完全中等教育,也称长期高中,学制3年,目标是准备高中毕业会考,为高等教育输送生源。技术高中亦实施完全中等教育,同属长期高中,学制3年,目标是技术科高中毕业会考,既为高等技术教育,也为职业社会输送人才。职业教育高中实施不完全中等教育,亦称短期高中,学制2年,或招收受过2年初等教育(观察阶段结束)的学生,学制3年,目标是直接为职业社会培养技术工人或低级职员⑺。六十年代,高中课程出现了许多新学科,如理科类(理科实验学习、观察理科)、人类学科(如公民教育、经济入门)、技艺类(音乐、手工劳动、体育、工业画图、实践操作、打字术),这些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身体器官的训练和实用、综合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其整体素养。哈比改革后,高中实行必修课、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相结合,突出强调必修课程。以加强基础教育。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①入学率低。据统计,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接受长期高中教育的学生历年均不足适龄青年的50%;②数学在高中教学中有过重的分量,从而破坏了各学科之间的平衡;③由于轻视职业教育,造成职业教育高中质量差。


  2、八十年代的课程改革


  通过以上回顾可以看出,法国自二战后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大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中出了重要贡献,并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法国教育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①许多老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如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使得学校依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机械、僵化和责任心不强,重学术、脱离实际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毕业生的适应性差。②淘汰率高,导致教育浪费。法国教育淘汰率、留级率之高是举世闻名的。从小学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一批学生被淘汰而得不到毕业证书。在普通教育阶段,每年约有20%──30%的青少年拿不到文凭和资格。同时,法国的留级现象也很严重。据统计,小学各年级的留级率均在10%以上,全国约有35%左右的小学生留过一次级,4.5%的小学生多次留级,这意味着5年内全国只有60%的小学生能如期读完小学。③教育质量不断下降,面临“危机”。据调查,法国中小学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在小学毕业生中,约有15──20%的学生未掌握足够的读、写、算技能;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尤其是在阅读能力方面表现更差;过早地进行定向选择,使30──40%的青少年没有接受到足够的教育,造成法国青年文化素质下降⑻。


  因此,八十年代以来为了重振法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大国地位,更好地迎接未来国际竞争的挑战,法国政府先后组织了十余个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全国性专门委员会,对全国教育的状况、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就改革的措施向政府或总统提交了研究报告或方案,加强立法进行实施。在此期间,国民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全国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教育改革的广泛讨论。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了一项关于课程改革的重要决定,并开始制定新的课程纲要和课表。法国这次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有三个原则:“分权、现代化和适应”。所谓分权是指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给予地方和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所谓现代化是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现代化;所谓适应是指教育体制必须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今世界。在此方针指导下,法国教育改革在保证数量的同时,向教育要质量,在课程方面采取和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⑼。


  (1)小学课程改革


  在初等教育领域,这次改革的目标是要使法国“拥有强有力的和高质量的小学,而且使完成小学学业者可以被认为已具备初步知识”,因此,废止了自1969年开始实行的“三分制课程”教学计划,重新恢复传统的分科教学,以便加强基础学科教学。1985年秋季开学,小学的五个年级被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年为第一阶段,称预备班(cours préparatoire──CP);第2、3年为第、二阶段,称基础班(cours élémentaire──CE);第4、5阶段为第三阶段,称中级班(cours meyen──CM)。同时,国民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新的教学计划。新教学计划将原来小学的5门课程增加到7门课程,即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活动。新教学计划还规定,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上课为35-36周,每周上课时间为9个半天,共27小时,下面(表一)是各年级课程表。(单位:小时)并对各年级各门课程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每天有半个小时“直接指导学时”,用于传授小学各种学习方法:如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准备论文或作业。⑽特别强调加强小学的生的阅读、书写和算术能力。这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课程的综合化、课程安排灵活化、实现各个学习阶段的和谐。


  (2)初中课程改革


  初中一直是法国教育体制中最为敏感的环节,课程改革的任务极为繁重,八十年代,法国政府决定把初中作为改革的重点,以期彻底扭转教育质量较差的状况。根据1983年斯特拉斯堡大学路易.勒格朗教授向政府提交的《为了民主的中学》的研究报告,法国政府于1985年做出了一项关于课程改革的重要决定,提出了初中课程改革三大目标:发展逻辑思维、使学生掌握传授书面、口头和图象表达和交流的技巧、培养工作习惯⑾。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法国开始制定新的课程纲要和课表,规定初中阶段学习的课程包括法语、数学、历史、地理、公民教育、现代外语、物理、工艺学、生物-地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体育活动等11门必修课,另设第二外语等选修课,全体初中生必须掌握必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参看表二)除以上11门课程外,还设置了6个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内容有消费、发展、环境与遗产、信息、安全、生命与健康。这些活动不是特定的学科,但初中阶段应当有所涉及。通过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不仅增加学生的知识,还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这次改革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①加强法语教学,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书写能力;②按循序渐进的原则,重新调整整个初中各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与进度,加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③加强外语教学,要求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现代外语,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两门外语;④独立开设公民教育课,重视道德教育;⑤把更多的技术课列入初中的教学,在初中新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必修的综合技术课,以取代原有的手工技术课。法国政府还决定从1985年到1990年,分期分批地为每所初中投资30万法郎,分别为学校配备一个工业信息实验室、一个机械自动化车间以及一个鼓励与办公车间。


  (3)高中课程改革


  1989年教育方针法规定高中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个青年实现其个人定向打算,通过不同途径确保学生获得能使之继续学习和进入优质的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的坚实的普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个人工作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交流能力、集体工作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组织彼此既有区别,但通过某些渠道又有联系的普通教育、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以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取得成功和进入职业生活或接受高等教育。”法国以此对高中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学业失败的人数;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现代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是:①高中课程板块三分化,强调必修,加强基础教育;②调整教学结构,推迟分科时间;③重新编写了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大纲,调整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减少了课程难度,使之更容易接受,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选修理科各专业;④必修课、文科、理科和技艺科目比例差距缩小,知识学科和技艺学科分量增加,选修科目中应用性课程及技术性课程增加;⑤鼓励高中学生独立学习,因而新教学计划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个别化,增加了学生自学的时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3、世纪之交的课程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继续坚持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因而国民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CNP)经过调查研究,对中小学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合理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学校应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论其学业导向和家庭出身的差异,要传授共同的文化,强调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获得现代社会的自主公民所必备的文化素质和能力。而现实中的中小学课程问题颇多,处在危机之中。主要表现在:①质量水平的降低。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法国已基本上完成了10年义务教育,约90%的学生在义务教育之后继续进行学习,在量上已实现了教育的民主化,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却不能令人满意。1995年国民教育部评价局与前景局(DEP)对六年级(即初中一年级)所作的语文能力结果表明:10%的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没有掌握阅读和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能力;25%的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出现了功能性文盲的现象。②学业失败的严重。法国教育的淘汰率和留级率是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成效并不明显。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认为在初中进行学习条件的平等化和对学业失败的修正为时已晚,出现相当的黏滞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大纲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实际,学级之间缺乏衔接,因而提出从小学开始。③教学大纲结构混乱。法国的教学大纲常常将大纲的总目标、各种因素、对教师的教学法提示混在一起,难以给教师以清晰的整体目标,缺乏指导性,使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出现负担和困难。面对教育中的这些弊端,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共同的文化,使他们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合格公民,因而提出这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共同基石,即面对所有学生,在尊重各学科本身的逻辑的同时,认识到学生是个人,而学科的多重性应该在其身上得到统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法国中小学课程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变革,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小学课程改革


  1990年2月,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了“小学新政策”。阐述了小学学科教学、教学组织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法国小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为培养未来能适应21世纪生活的成人,教授现代化知识与技能、社会与职业所需的基本常识和工作方法;培养儿童继续接受更多教育的意愿、好奇和未知的精神,奠定从事高深研究的基础。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以下几点:帮助儿童建立基本概念;启发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其必要的认知能力和理性。培养其清晰的表达能力、应用小学所学于实际情境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运用思考和理性分析,以综合和归纳法建立新知的能力;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对真理和信仰的理智追求、自律性和责任感;培养其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⑿。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法国小学课程开始向减轻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突出重要知识,实现各个学习阶段之间的和谐。其特点表现在(参看表4、表5):⑼重新划分教学阶段。从1995年开始对80年代小学的教学阶段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小学包括5个年级,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基础学习阶段,开始于幼儿园大班并持续到小学二年级;二为强化学习阶段,包括了在进入初级中学前的后三年小学教育新的课程按照各个学习阶段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在有年级的概念。“教学阶段”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文化和学生的社会背景文化有了一个相互了解和融合的时间。②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新的基础学习阶段(一至三年级)的科目有法语、数学、世界发现、公民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在深入学习阶段,学习科目有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对“世界发现”课进行了学科综合,高年级对其进行了学科分化,这种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初等学科的设置特点,使学生们逐步从综合性的知识转入学习学科性的知识。在小学教育中,新课程还增加了“指导学习时间”,每天半小时,用于传授小学生各种学习方法: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准备论文或作业,这给教师增加了灵活运用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③课时安排弹性化。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各校可采用适当的周上课安排方式,并列出上课方式以供教师参考,如:


  A、周上课9个半天,周六半天,周三休息休息;

  B、周上课9个半天,周三下午或周六休息;

  C、周上课10个半天,周六休息。


  每周课时为26小时,补课或加课不得超过30小时。教师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意选择一种课时安排方式,但要在教育小组的同意后才可实施。这种弹性化的课时安排以及小组教学和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因此,法国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师资培养集中在师资培训大学级学院(IUFM)进行。师资培训则按一般培训、专门学科培训和阶段课程培训进行,并加强实习的有效性和教师间的合作,使教师具有负责某一组课程或某阶段课程的教学能力。④知识外语教学。为了迎合欧洲同盟建立的需要,法国1990年开始在小学加设外国语,规定各学校可根据儿童的需要和条件,自小学开始教授现代外国语。1989-1990年,法国学区长负责处理小学外语课实验,设立了600个实验点,除选择英语外,还有选择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波兰语和俄语。约有50%的学校开设2门外语。⑤突出公民教育。新的公民教育课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按照人类和公民这样大的基本概念来组织,并在中小学各个年级逐步加深。如在新的小学教学大纲中,公民教育包括两个部分:共同生活与对实践的思索和公民生活。前者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共同生活的规则的意识;后者主要介绍共和国及其象征、共和国的总统等。


   教育论文代写-法国中小学课程的沿革及发展现状由代写论文中心提供特别整理,本文从旧制时期的中小学课程(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前);近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大革命时期至19世纪末);现代时期的中小学课程(二十世纪以后)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更多教育论文下载请联系论文代写(http://www.1daixie.com)专区。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代写教育论文

热词

代写教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