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30个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得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演变的三个显著特征趋势,运用Dagum基尼系数探究其区域空间差异性,运用Moran’s I指数验证其空间相关性;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本章首先概述了研究的宏观背景,深入剖析了其蕴含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随后,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综合评述,旨在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本章详尽地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清晰阐述了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以及为确保研究顺利进行而设计的技术路线,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不仅为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使其成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们也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结构性过剩的情况尤为突出,制度性交易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发展的步伐。同时,物流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环保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加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因此,需要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从《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到《“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动物流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率、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多式联运等方式,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政府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升物流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
李娟等(2020)基于物流业效率视角,建物流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Super-SBM模型对中国四大板块的物流业发展质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板块内部和板块之间物流业发展不平衡,且东、中、西部地区呈三级阶梯状分布[1]。董千里等(2020)物流业高质量体现在面向市场满足需求的高质量,需要细而专地满足需求,并依托专而结网、依网而成链,稳定网链结构不仅成为竞争的基础,而且是高质量发展的根[2]。L Wang(2021)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也预示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与增长动力的全面转换[3]。L Wang(2022)在中国物流业的演进历程中,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正引领着行业的深刻变革,这一模式不仅彰显了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担当,还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路径。当前中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植根于一种强化的责任感之中,这种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对高效、绿色、可持续物流体系构建的执着追求上,更在于对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福祉提升及环境保护等多元目标的积极响应与贡献[4]。Wang Cuimin(2023)现代物流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物流成本、物流战略等方面以及其他领域的物流管理,管理是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实现整体优化企业,围绕信息中心开展业务,相互促进,相互发展[5]。Rong Ma(2023)为了阐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区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与动态演变,研究发现中国整体和各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和总体格局显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是最低的,但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异性先扩大后变窄,存在两极分化现象[6]。Jiaqi Tang(2023)指出物流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供应链,随着物流业发展规模的逐步扩大,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物流业造成的能源资源消耗过度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影响逐步加深。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一、物流业
物流业,简而言之,是指将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和信息流动进行有效管理的行业[28]。这个过程涵盖了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物流业不仅是一个复合型产业,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物流业的特点与优势有
(1)复合型产业。物流业整合了运输等八大功能,形成了具有复合性特点的产业。这些功能的有机结合,使得物流业能够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2)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为其它产业的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提供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外部服务支持。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流业正朝着智慧化、绿色化、多元化、区域化协同和最后一公里配送创新等方向发展。这些趋势使得物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29]。
2、物流业的分类与领域
(1)按范畴分类。物流业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属于宏观范畴,企业物流则属于微观范畴。(2)按作用领域分类。物流业可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3)按历史进程分类。物流业可分为传统物流、综合物流和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强调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及储存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30]。
本文将物流业定义为交通、运输与邮政业。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物流发展理论
物流发展理论是一个涵盖广泛、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理论体系,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演进[33]。
物流发展理论的基础主要包括供应链理论、第三方物流理论、精益物流理论、绿色物流理论和逆向物流理论[34]。这些理论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供应链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作,通过优化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第三方物流理论:鼓励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精益物流理论:借鉴精益生产的思想,通过消除物流过程中的浪费,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绿色物流理论:强调在物流活动中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物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理论:关注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物流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是:(1)物流信息网络化。物流信息网络化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35]。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电子化、数字化,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物流信息网络化可以缩短物流的管道长度,增加流通管道的透明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2)物流网络理论。物流网络理论强调物流活动的网络化运作。物流网络包括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物流组织网络由物流企业、物流组织和物流联盟共同组成,通过合作与竞争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主要包括物流节点和线路,其数量和规模以及地点的确定对于物流网络的运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物流信息网络通过建立适应网格环境的信息网络,实现物流网络资源的合理调整和信息共享。(3)协同理论。在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需要密切协作,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整体优化。协同理论为物流系统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 17
第一节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 17
第二节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18
第四章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 29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29
一、Kernel 核密度函数 .......................... 29
二、Dagum基尼系数 ............................ 30
第五章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0
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50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 50
二、模型构建 ............................... 53
第五章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参考以往学者研究,本文决定从数字化水平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城市化水平、物流业基础设施水平、物流人员专业化水平来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如表5-1所示。为了削弱异方差性对分析结果的不利影响,并确保实证研究所得结论的稳健性与有效性,本研究对所有指标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以此作为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步骤。
(1)数字化水平。以每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衡量,地区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物流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升级,得物流企业的服务网络不断拓展,同时数字化水平越高的地区越会通过物流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供应链管理与协同优化的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与服务网络的完善等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正向的影响。由此认为数字化水平会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形成正向影响,用符号dig表示[51]。
(2)人力资本水平。以在校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比重衡量,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能够通过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区域内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同时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更有可能吸引和留住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推动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并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认为人力资本水平会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形成正向影响,用符号hum表示[52]。
第六章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30个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得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演变的三个显著特征趋势,运用Dagum基尼系数探究其区域空间差异性,运用Moran’s I指数验证其空间相关性;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直接效应分析;此外,为了更全面地探究省际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相互影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经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从省域层面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可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的省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形成了强大的区域经济集群;中西部省份如河南、湖北、四川等虽然基数较低,但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表明这些地区正在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从总体层面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可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9年至2022年的14年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尽管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上升趋势并非完全平滑,表明在某些年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可能受到经济波动、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短暂波动,但这些波动并未改变整体向上的发展趋势。
(2)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演变分析结果可知:从全国视角来看,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不同省份之间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进一步拉大;进一步探究发现东部地区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右尾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具有延展性拓宽的趋势;中部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布中,出现了左尾现象,并伴随着延展性拓宽的趋势;在西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布中,出现了显著的右尾现象,并伴随着延展性拓宽的趋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