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物流论文范本:基于DEMATEL-ISM和贝叶斯网络的食品冷链物流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25-11-10 16:34:1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研究针对风险量化评价的困难和挑战,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食品冷链物流风险量化评价模型,基于此识别关键致因风险因素,并且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提升企业的冷链物流风险管理能力。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冷链物流是通过集成温度调控与品质维持技术,结合低温仓储设施、专用运输载具及恒温包装装置,构建从原料处理、仓储管理、干线运输、分销配送、终端销售及售后支持的全流程温控网络,实现生鲜制品在采后预冷、中转暂存、多式联运、增值加工、零售陈列及末端交付等各环节中持续处于预设温区的系统性供应链体系。相较于传统模式,现代冷链物流要求货品在供应链全流程实施低温环境控制,通过精准温区管理有效维持生物制品的活性,降低外界因素引发的品质劣化。该技术体系成型于欧美工业革命后期,直至20世纪中期方在我国实现技术移植,这种时间差导致我国在该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存在明显代际落差,具体表现为冷链专用设备覆盖率不足、运输网络建设仍存在系统性短板。依据中冷联盟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的冷库总储存能力已超过了5224万吨,拥有合法经营主体的冷藏车辆数量达到了14.36万台,然而,将此数据转化为人均来看,冷库储存量只有0.037吨/人,冷藏车更是每万人一辆。相比之下,参考美国第五十一届年度冷库报告,其2019年的冷库储能规模约为1.03亿吨,同时冷藏车的持有量也达到了25.41万台,换而言之,在美国,几乎每一千人就配备了一部冷藏车。由此可见,中国冷库及冷藏车人均占有量不到美国的百分之十。冷链流通率方面,据中物联冷链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水果蔬菜、肉类、海鲜等食品的冷链运输比例分别为22%、34%和41%,相比而言,欧美的这些数字都高于95%,其中肉类的冷链运输占比更是达到了100%。所以,对比欧美市场的标准,我国冷链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冷链物流风险识别研究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学者们通常会通过专家访谈、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发现冷链物流中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涉及加工、储存、运输、配送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冷链物流中的断链风险、失效风险、系统操作风险、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电商冷链物流风险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等领域[1]。

Yuan和Zhang基于冷链物流中的断链现象,分析了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因多种因素引发的断链案例,识别出了19项风险因素[2]。Wu和Hsiao运用专家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设计了24种与食品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温度管理失效模式,涵盖了接收环节6项、储存环节8项、调度环节4项和配送环节6项[3]。经过对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Zhang和Peng识别出18个具体的潜在问题存在于生产包装、储存、运送及分发各阶段,其中主要的风险来源在于运送与分配过程中的系统失效,而最严重的风险是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突发事件。此外,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对于冷链物流体系而言,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四个关键风险事件:运输工具出现故障、遭遇恶劣天气、冷冻处理未达标及违规行为[4]。

物流论文怎么写

2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食品冷链物流

2.1.1食品冷链物流概念

根据我国标准文件《物流术语》(GB/T18354-2006)的规定,冷链物流是一种以商品特性和消费者需要为中心的物流模式,整合了整个流程的温度控制手段和方法,构建一条能够保持物品特征、减少流通过程中损失率并确保货物的新鲜程度及质量安全的全程冷冻供应网络系统。食品冷链物流作为其分支,通过整合冷藏技术体系,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分销配送等环节严格维持温控阈值,构成完整的温控物理系统。该系统的产业化应用重构食品安全流通生态,使食品自加工完成后即全流程进入现代化温控网络,在维持最佳品质状态下完成终端交付,既优化食品产销周期管理效能,又精准对接消费端品质需求。

2.1.2食品冷链物流特点

相较于其他行业,食品冷链物流的特殊属性主要体现在时效敏感性高、技术专业性强以及设备要求严苛三个方面。

时效敏感性高:由于低温食品具有易腐变质的生物特性,其品质衰变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对物流运输的时效性形成刚性约束。即便在全程低温储藏环境下,部分生鲜食品的货架期仍极为有限(如鲜切果蔬货架期通常不足72小时)。因此,食品冷链物流需构建全链条时效管控体系,通过运输路径优化、多式联运衔接等手段压缩流通周期,最大限度留存食品的新鲜度与营养活性,确保终端产品的品质稳定性。

技术专业性强:区别于普通物流的标准化运作,食品冷链物流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领域,涵盖冷库、冷藏车、智能保温箱等专用设施,集成冷藏、冷冻、温湿度检测等专业技术及全流程数字化信息系统。不同种类食品的生理特性与腐败机制差异显著,其冷链储运的温湿度参数(如肉类冷冻需维持-18℃以下,鲜牛奶需控制到2-6℃)、时限要求及包装工艺均存在定制化需求,需依托专业技术团队实施动态化调控。

2.2风险及风险评价

(1)风险的概念

依据国家标准《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2013),风险被界定为目标导向不确定性效应,通过事件-后果二元维度进行风险表征,通常用事件后果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35]。

本文对食品冷链物流风险的评价中,更侧重于评价风险发生的概率,通过分析具体企业发生风险的概率,来对风险等级进行判定,并根据各风险因素的概率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控制。

(2)风险评价的概念

风险评价流程始于风险识别与解析阶段,运用系统化评价工具对关键风险要素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建立风险分级矩阵,最终提出差异化防控策略[36]。风险评价的步骤如下。

1)风险识别。系统辨识潜在风险源并进行分类,此阶段构成风险评价的基础支撑。若风险因素的识别存在偏差,则无法对最终风险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准确预测,导致后续风险控制效果降低[47]。

2)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分析旨在系统评价分新概念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潜在后果。风险评价通过量化风险概率、衡量后果严重性构建风险矩阵,确定风险管理优先级。基于评价结果制定的分级防控策略,可有效聚焦资源投入,实现风险的可控化缩减,最终将风险控制在阈值之内[36]。


3)风险防控。风险防控作为风险评价的关键环节,其本质是通过评价结果指导实施决策。该过程基于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双重验证,运用差异化管控方案对不同风险实施分级处置,最终达到降低食品冷链物流风险发生概率的目的。

3食品冷链物流风险因素识别分析.....................17

3.1风险因素识别..........................................17

3.1.1风险因素识别原则............................17

3.1.2食品冷链物流风险来源获取...................18

4食品冷链物流风险因素层次递阶模型.....................23

4.1评价指标体系验证.............................23

4.1.1问卷设计与发放..............................23

4.1.2信度效度检验...................................23

5食品冷链物流风险评价模型构建...............................42

5.1风险评价模型转化...............................42

5.2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价模型...........................43

6案例分析

6.1公司简介

2006年创立的H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旗下有3个全资子公司和1个控股子公司。公司员工超过800人,注册资本为6001万元,正在筹建的分、子公司有14个,遍布河南省十八地市。公司拥有300多辆专业冷藏车辆,管理着100000平方米的多温区仓库,包括-18℃、0-4℃、15-25℃恒温区域。H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之一,长期位于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之列;也是《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GB/T28843-2014国家标准试点企业,《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WB/T1054-2015行业标准试点企业,同时也是2012、2014、2016、2018年中国冷链双年“金链奖”获得者。H公司还参与商务部的《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郑州市共同配送试点企业》等重要项目,积极参与中国食品冷链物流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物流论文参考

7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本研究针对风险量化评价的困难和挑战,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食品冷链物流风险量化评价模型,基于此识别关键致因风险因素,并且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提升企业的冷链物流风险管理能力。基于冷链物流环节以及事故致因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识别和筛选了冷链物流风险影响因素清单。应用DEMATEL-ISM模型技术建立了冷链物流风险因素的分层结构模式,并将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分析模型的形式。借助行业专家的专业知识,采用问卷结合三角模糊数和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贝叶斯网络中各节点的概率,以此完成贝叶斯网络的参数设定,最终形成冷链物流风险贝叶斯网络量化评价体系。最终,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理论和文献的研究,识别了食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被分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以及技术五个方面,并且确定了21种风险因素,包括缺乏培训和操作不规范等。

(2)采用DEMATEL-ISM建立了关于食品冷链物流风险因素的层次递阶模型。先用DEMATEL建立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接着计算其影响度、受影响度、原因及中心度,从而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接下来,在DEMATEL基础上引入ISM并将其应用于系统的分层处理,进一步研究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最终形成了关于食品冷链物流风险因素的层次递阶模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