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以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为研究对象,对直播电商供应链发展过程中风险因素进行梳理,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提取出商品差评信息与舆论中符合我国直播电商供应链发展现状的风险因素。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深刻变革,直播电商凭借其强互动性、高转化率和即时消费体验的特点,迅速成为提高产品销量、消化库存、提升品牌价值的新兴渠道之一[1]。直播功能于2016年起步,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线直播模式,此后直播带货模式开始发展。2017年涌现出众多的红人主播、素人主播,快手和抖音也加入了直播电商的行列,各平台完善直播电商基础设施。2019年开始,直播电商由主播带货逐步发展至商家直播,直播电商迅速发展,同时行业规范日渐完善,商务部、网信办等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进行指引,行业进入成熟规范化发展阶段。如图1.1统计数据所示,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突破4.9万亿元,占网络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30%,并以年均40%以上的增速持续扩张。国务院新闻办于2024年4月9日召开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在通报行业发展数据时披露重要信息,我国直播电商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过去五年间该市场规模实现超十倍扩容,具体增幅达1050%,这一数据印证了新经济模式的强劲动能。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构建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识别框架与动态评估体系,通过解构“人-货-场”协同模式下的新型供应链网络,揭示主播流量波动、实时需求预测偏差、柔性供应响应迟滞、物流链路脆弱性等关键风险源的作用机制。重点突破传统风险评估模型在直播电商场景中的适应性局限,融合多源异构数据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开发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与网络分析法(ANP)的跨层级风险传导量化模型,最终形成风险分级管控策略图谱,为提升直播电商供应链弹性、降低断链风险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工具。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在供应链风险管理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贡献。传统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多集中于静态环境下的风险识别与评估,而直播电商供应链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通过将扎根理论结合ISM、ANP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动态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直播电商特有的实时互动、需求突变等动态风险因素,从而推动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同时,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研究涉及多主体协同、多环节耦合的复杂系统优化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风险因素的层级结构和相互作用机制,不仅丰富了复杂系统风险管理理论,也为解决其他新兴商业模式下的供应链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支持。
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方法
2.1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1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风险是指特定事件引发非预期负面结果的概率性表征,其核心在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对主体目标实现的潜在干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 31000:2018风险管理指南》中将风险定义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从理论演进视角看,学术界对风险概念的界定尚未形成绝对共识,主要存在两大主流范式:收益波动说强调风险对预期收益的偏离程度,如金融资产的价值波动性,成本不确定性说则聚焦于资源损耗或机会成本的不可控性,如项目超支或时间延误。
风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们发生的条件、形成的过程和对人类造成的损害各不相同。按风险生成机制划分,可分为由不可抗力或固定环境因素引发的稳定型风险,如包括地震、洪水的自然灾害、设备机械故障等,具有可预测性与重复性特征的静态风险和源于社会经济系统动态演变的非稳态风险,如技术迭代引发的市场颠覆、消费者偏好迁移等,其演化路径呈现非线性与突变性的动态风险;按风险作用对象划分,可分为指向有形或无形资产的价值贬损的资产风险、涉及生命安全与健康损害的人身风险、源于法律义务履行的不确定性的责任风险与关联于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波动的信用风险;按风险诱发根源划分,又可分为由生态系统的物理性异动引发的自然风险、根植于社会结构的矛盾冲突的社会风险、源自政权更迭或政策调整的不可控性的政治风险和由市场机制波动或资源配置失衡驱动的经济风险。科学的风险分类不仅为风险识别提供结构化框架,更对管理策略制定具有导向作用。
2.2供应链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2.1供应链风险概念及特点
(1)供应链风险概念
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的整个供应链网络中,可能对供应链运营、效率、成本或客户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威胁或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延迟、成本上升或声誉受损,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有不同学者尝试做出定义,丁伟东等指出供应链风险是一种供应链潜在的威胁,会导致供应链系统脆弱,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失和损害。供应链上的各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环节,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56]。林永胜等分析供应链风险是指可能对供应链某一环节造成冲击,进而引发连锁中断、阻碍目标实现的一系列不确定性事件[57]。
综上所述,结合风险的定义,作为一种特定领域的风险,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这些风险可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成本、交付能力和客户满意度。
第三章 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识别 ................................. 24
3.1 直播电商供应链现状及问题 ..................................... 24
3.1.1 直播电商供应链现状 ................................... 24
3.1.2 直播电商供应链问题 .......................... 25
第四章 基于 ISM-ANP 的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 ................ 40
4.1 风险评估方法分析 ....................... 40
4.2 基于ISM的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42
第五章 研究结论、提升策略及研究展望 ...................... 61
5.1 研究结论 ............................... 61
5.2 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 62
第四章基于ISM-ANP的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
4.1风险评估方法分析
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应根据具体的风险识别情境进行设计,且必须遵循科学性、重要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性原则的核心在于保证评估方法能够从多个维度和角度对供应链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从而避免片面或局限的判断。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估工具的理论依据扎实,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适用性,能够适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供应链的风险特征。
重要性原则则着眼于筛选出在供应链管理中最关键的风险因素,确保这些重点风险能够得到有效识别并优先处理。在复杂多变的供应链环境中,风险因素繁多且相互交织,容易导致评估过程中的遗漏或过度关注某些不重要的因素。此时,重要性原则能够帮助识别出那些对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较大威胁的关键风险,从而避免冗余和重复,确保风险评估的精准度和效率。
第五章研究结论、提升策略及研究展望
5.1研究结论
本文以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估为研究对象,对直播电商供应链发展过程中风险因素进行梳理,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提取出商品差评信息与舆论中符合我国直播电商供应链发展现状的风险因素,使用ISM-ANP综合评估了扎根理论提取的核心范畴中的一级风险与主范畴中的二级风险因素权重,明确了它们在供应链中的相对权重与影响力,对我国的直播电商供应链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主要结论如下:
(1)识别出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因素。通过扎根理论对消费者差评与行业报道的文本数据编码分析,识别出直播电商供应链的4个一级风险因素和14个二级风险因素。一级风险因素分别是供应风险、宏观环境风险、操作风险、需求风险。其中供应风险涵盖商品供应风险、供应商风险、物流交付风险及选错合作方风险;宏观环境风险涵盖自然突发事件、政策法律风险及公共事件风险。操作风险涵盖员工事故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及合规管理风险;需求风险涵盖消费者行为风险、需求波动风险、需求预测错误风险及退货风险。
(2)分析风险层级与权重。在解释结构模型(ISM)的层级分析结果中,直播电商供应链风险呈现多层次、动态传导的特征。直接风险层是第一层,包括退货风险与消费者行为风险,是供应链问题的最终表现形式。中间传导层包括第二到四层,需求波动风险、需求预测错误风险等中间层风险通过风险传导路径放大风险效应。其中,供应商风险与公共事件风险作为核心传导节点,兼具独立性风险与风险放大功能。根本驱动层是第五层,包括政策法律风险、自然突发事件风险与选错合作方风险,共同构成风险系统的底层根源。在ISM揭示风险因素间“根本驱动层-中间传导层-直接表现层”的递阶结构的基础上综合领域影响关系结合ANP量化评估权重,获得的权重评估值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风险权重中,D1供应风险>D2宏观环境风险>D4需求风险>D3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