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本文以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ERG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激励策略进行了系统性探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作为组织的战略性资源具有重要价值意义,企业若能构建科学的人才吸引与保留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显著提升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概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科学有效的激励策略可使员工绩效提升50%至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不论是经济状况良好抑或是民生福利,都需要能源供应。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被誉为“工业血脉”,这种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不仅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基础性能源,更是国家能源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战略储备。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比维持在约20%的水平,这一稳定的消费结构充分印证了石油资源在我国能源供给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特别是在当前能源转型背景下,尽管新能源快速发展,石油资源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其不可动摇的战略地位。钻井公司作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内部的一线员工的努力。然而,当前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公司的生产效率,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生产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增强钻井公司的吸引力,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A钻井公司是某大型国企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下属的钻井公司,由于受到先前计划经济的影响,钻井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还不完善,在某些环节依然存在问题,建立有效的生产一线员工激励策略,不仅关乎A钻井公司的长远发展与持续竞争力,更是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支撑,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背景所在。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以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元数据收集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梳理出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的激励现状。本次研究主要设立以下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生产一线员工激励策略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详细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在充分梳理国内外有关激励研究成果及实践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生产一线员工激励因素和激励策略,并对激励相关理论展开论述,明确ERG理论在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现状。主要论述A钻井公司概况以及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主要激励措施。
第四部分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问题及成因分析。针对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实际情况设计激励调查问卷,抽取样本,剖析目前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激励问题的成因展开分析。
第五部分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优化策略及保障措施。基于前文对生产一线员工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确立了激励优化的指导原则与预期目标,并通过SWOT分析,选择了WO的优化方向。同时制定了系统的员工激励优化策略,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及企业文化保障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方案,对A钻井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同时也为同行业企业优化员工激励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范式,具有较好的现实与应用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激励因素研究
长期以来,员工激励一直是企业管理中被高度关注的问题。激励因素的科学识别与有效运用是激励策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前提,只有准确把握各激励要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激励方案。
通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积累,我国学者从多个视角对激励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张翠玲(2015)认为,一线员工在制造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在一线员工的激励中,薪酬激励和绩效激励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决定因素,并且职位晋升和个人的培训和发展也是员工最看重的激励因素[1]。马喜芳、周根元等人(2017)指出,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良好的职业晋升通道、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舒适的工作氛围等因素,均对员工的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度产生显著影响[2]。翟淦(2018)通过搭建员工激励因素模型,并采用聚类分析与Nvivo性质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四个关键激励维度:风险偏好匹配度、工作兴趣水平、自我效能感知以及任务授权程度,对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表现具有显著影响[3 ]。吴红亮、黄志波等人(2019)通过对国企中的青年知识型员工的调查,发现这一群体不仅注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空间,同时对企业高管的领导素质和管理水平也表现出高度关注[4]。骆娜(2020)分别对员工和企业对激励因素的看法进行研究,发现员工看重的前三项激励因素分别是职业发展机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以及舒适的组织氛围,而企业则认为薪酬福利、个人成长与发展、晋升空间是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前3项因素[5]。蔡静宜(2021)认为,员工的激励需求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的多样性,所以公司在制定激励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特征,设计差异化的激励方案,以实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6]。林凡珺(2022)通过对电厂企业的调查研究,指出一线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其工作投入度与组织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只有有效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才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7]。
2.2 理论基础
2.2.1 ERG理论
ERG理论(Existence, Relatedness, Growth theory)最早由美国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于1969年在《人类需求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提出[36],是在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进行的简化和发展(图2-1),该理论认为人们存在三种层次的需求:生存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需要(Growth),简称为ERG理论[37]。

生存需要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ERG理论中是最基本的需求,涉及物质方面和安全保障的基本层面,包括呼吸、食物、水、居住场所、睡眠等全部生理需要,以及身体安全、经济安全等安全需求。关系需要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会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在ERG理论中强调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以及人类社交互动的需求,其关注个体在社会中所获得的归属感和参与的社交活动,包括与他人的交往,以及过程中获得的友谊、关注、归属感等。成长需要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部分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在ERG理论中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其关注个体的个人成长与内在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38]。
第三章 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现状 ...................................... 13
3.1 A钻井公司概况 .................................. 13
3.1.1 公司简介 ..................................... 13
3.1.2 组织结构 ................................. 13
第四章 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问题及原因分析 .................. 20
4.1 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调查 .................... 20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20
4.1.2 调查问卷样本抽取 ......................... 21
第五章 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优化策略及保障措施 .......... 36
5.1 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优化目标原则与方向 ..................... 36
5.1.1 优化目标 .................................. 36
5.1.2 优化原则 ................................. 36
第五章 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优化策略及保障措施
5.1 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优化目标原则与方向
5.1.1 优化目标
通过对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本文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和个体职业价值提升的双重视角出发,构建了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优化的目标框架,以期实现组织效能提升与员工职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1)企业内部目标
企业实施激励机制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运营效能、增强盈利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激励方案能够产生多重积极效应: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学习意愿,促进知识技能的持续更新;建立公平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员工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强化组织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组织承诺和归属感,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A钻井公司在设立内部目标时应通过系统性地满足员工的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提升工作满意度,降低人才流失率,最终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协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劳动关系。
(2)员工个人目标
从员工个体发展的视角来看,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其核心诉求。通过系统性的激励措施优化,着力解决生产一线员工专业素养不足、职业发展受限、组织认同感薄弱等问题,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工作投入度,促进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对此,A钻井公司应调整员工的薪资待遇,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改善工作环境,保持愉快的工作情绪;解决家庭工作冲突,多关心支持员工,让员工有集体感和被重视感;完善员工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晋升通道,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ERG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激励策略进行了系统性探讨。通过分析,本文揭示了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方案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A钻井公司在生产一线员工激励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调查的员工对现有的激励策略较满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生存维度存在薪酬激励满意度较低、绩效考核体系不规范和工作环境满意度较低的问题,在关系维度存在工作家庭难平衡和公司关心与支持少的问题,在成长维度存在培训机制不完善和晋升机制不规范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管理思想缺乏理论指导、企业对激励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对员工需求了解不充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根据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司应采取“三位一体”的激励优化策略,这一策略的优化需实现两方面的目标:公司内部目标即提高员工效率、增加公司利润、实现长远发展,员工的个人目标即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激励优化策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生存维度是提高薪酬激励满意度、规范绩效考核体系和提高工作环境满意度,关系维度是平衡工作家庭的关系和提高公司关心与支持度,成长维度是完善培训机制和规范晋升机制。
为保障优化后的A钻井公司生产一线员工激励策略的有效落实,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企业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