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以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项目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21年11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规划要求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近年来,JS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对农村生活污水采取了分批次治理手段,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态。2020-2022年,JS省级财政按照先建后验再奖补原则,累计下达9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地也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投融资创新做法,如WX市锡山区联合省环保集团打造投建运一体化、政府预算常态化、监管智能化的“锡山模式”;YX市等采取PPP模式,2017年以来共投入24.3亿元。2023年3月6日,JS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JS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旨在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规范提供指导。农村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减轻农村环境污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村庄生态环境。
在此背景条件下,C市以PPP模式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合计约139401.70万元,包含497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建设及运维管理。项目涉及污水管网共计739.68KM,农村污水处理装置总规模为设计日处理量约5385吨/天,泵站总规模为设计日处理量约1150吨/天。同时,开展智慧化平台建设。根据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期限要求,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目前,该项目处于建设期。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因素,如不加强分析、评价与控制,将不利于项目顺利实施。因此,本文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项目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对项目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项目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实践提供研究成果借鉴。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评价与控制相关问题,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基于德尔菲法,探索一套适用于该项目风险因素识别的基本思路,并帮助项目公司找出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二是为科学分析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状况,构建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项目风险定量评价方法体系,并研究该方法体系在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可行性,为类似项目风险评价工作实践提供有力指导。
1.2.2研究意义
1.2.1.1理论意义
对于项目公司而言,在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风险评价与控制是一项专业且系统的工作,需要成熟的理论支撑,也需要可行、科学的方法应用。本文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上述理论分析并解决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1.2.1.1实践意义
在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其面临的风险因素受建设内容、施工条件、技术方法、运营环境等的综合影响,且缺乏大量的数据信息可以支持本文找出项目风险因素。因此,为了科学、全面找出项目风险,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借助于参与本项目实施的相关人员的经验,对不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研究,所确定的各项主要风险可作为项目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参考。本文通过构建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得出项目风险等级,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思路以及得到的评价结论均可以成为项目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依据。本研究通过提出不同评价等级指标的风险控制策略,可以直接成为项目公司有效控制项目风险的主要策略。综上分析,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2 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1PPP项目概述
2.1.1PPP项目的概念
对于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的基本概念,我国财政部给出的定义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之后对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进行投资建设、运营,从而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求[2]。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定义是: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总体质量,与社会资本方达成一种既能利益共享,又能风险同担的合作关系[3]。
2.1.2PPP项目的特点
2.1.1合作关系
合作关系是PPP项目的前提条件,参与项目的各利益相关方必须在项目目标、项目运作、项目盈利、项目落实等方面达到一致[4]。在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方属于伙伴关系,二者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建立了高度的共识,共同推动项目有效实施。
2.1.2利益共享
PPP项目中的利益共享是指项目实施的成果是属于双方的,不是简单地归属于某一方[5]。在PPP模式下,利益共享不单单被视为该模式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包括参与项目实施的不同利益攸关方所享有的投资收益。
2.1.3风险共担
任何的项目运作都有失败的风险,从而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或负面影响。如果项目最终运作失败,或者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都必须是双方共同承担,任何一方都不能够逃避。在PPP模式中,风险共担是除了利益共享和伙伴关系之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6]。为了有效推动项目实施,并达成预期建设目标,实现收益,参与项目的各个利益攸关方,如政府、投资者、项目公司等,必须确定彼此应承担的风险损失,也就是确定合理的分担风险机制。
2.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2.1.1PPP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国外学者对PPP项目风险识别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早在2002年,Grimsey D和Lewis M K(2002)在研究中选取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为例,对这一模式下的风险分类及成因进行了分析[7]。在此基础上,Singh B L和Kalidindi S N(2006)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按照PPP项目所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影响,得出了较为详细的风险分类及分析结果[8]。Costantino N等(201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社会资本及政府部门视角,分析了PPP项目中的关键风险,并对各个参与方的风险分担策略进行了阐释[9]。Ameyaw E E和Chan A P C(2015)则侧重于研究PPP项目风险识别理论和步骤,并对风险识别过程面临的难题进行了探索式研究[10]。Babatunde S O等(2019)将头脑风暴法和问卷调查法应用于尼日利亚为例公私伙伴关系项目阶段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中,确定了来自开发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和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共70个风险因素[11]。Rock E D J和Wu S(2020)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四个方面识别了莫桑比克铁路和港口PPP项目职工的主要风险[12]。Nakhon K(2023)以泰国PPP交通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疫情两个方面识别了其中的关键风险,研究结果可供负责改善本国PPP环境的政策制定者参考[13]。
2.2.1.2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在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方面,早在2010年,lyer K C与Sagheer M(2010)针对PPP项目风险评价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的评价方法为德尔菲法,借助专家们的经验对项目风险做出了评估[14]。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模糊数学方法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如Ebrahim等(2021)将模糊多准则决策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PPP项目风险评价中,研究结果显示项目A(伊斯法罕-设拉子高速公路)、B(萨拉夫切根-阿拉克高速公路)和C(霍拉马巴德-阿拉克高速公路)的风险得分分别为0.433、0.3369和0.283,得分越大说明对风险的影响更大[15]。El-Kholy A M和Akal A Y(2021)设计了基于调查问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假设正态分布曲线的风险评价模型,用于埃及污水处理厂PPP项目风险评价[16]。
3 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14
3.1 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简介 ............................... 14
3.1.1 项目背景 .................................. 14
3.1.2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 14
4 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评价 ............................. 28
4.1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8
4.1.1 体系构建原则 ................................... 28
4.1.2 体系构建内容 ...................... 29
5 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控制策略 .................. 47
5.1 较高风险控制策略 .............................. 47
5.1.1 工程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策略 ..................... 47
5.1.2 融资资金使用及监管风险控制策略...................... 47
5 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风险控制策略
5.1较高风险控制策略
5.1.1工程施工质量风险控制策略
在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因人员质量意识差、材料质量不合格、机械设备操作失误、技术方法落后等问题导致的工程施工质量风险,因此需要重视并加强这一风险的控制。
5.1.1.1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本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泛,很多工程施工是由不同施工单位分包完成的,每一个施工单位在人员构成、经验和技术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降低甚至消除工程质量风险发生,项目公司应主导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要求各个施工单位严格贯彻落实,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一方面,应针对整个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建设内容,建立一套以组织保证、技术保证、设备保证、材料保证、经济保证等为主要内容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将项目公司、各施工单位、政府、社会投资方等参与项目监管的人员和各部门质量责任主体纳入质量保证体系中,明确各自参与质量保证的职责和监管义务,在统一、畅通的组织管理和调度下,确保各环节质量控制工作高效开展。另一方面,针对本项目施工内容和特点,对于污水处理设施和连接污水处理设施等建(构)筑物、道路、智慧化平台建设等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建立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工程、模版工程、钢筋工程、管道安装工程、土方工程、智慧化安装工程等专项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每一项分项工程施工特点及参与施工的责任主体,将质量保证责任划分为一级责任主体(施工单位、项目公司等)、二级责任主体(参与施工质量检查和监督的管理层人员)、三级责任主体(各施工班组组长),建立质量控制效果检查和考核机制,对各级责任主体参与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检查和监督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考核,确保整个项目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减少质量风险发生。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本文以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项目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以下几点研究结论:
首先,运用德尔菲法识别了项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如下:得到了7大类共计25个风险因素,包括4个政策风险、4个市场风险、3个法律风险、5个工程管理风险、4个运营风险、3个融资风险、2个不可抗力风险。其中:政策风险包括政府临时决策风险、民众反对风险、政策稳定性风险、政府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包括通货膨胀风险、价格水平及调价机制风险、需求市场变化风险、同行业竞争风险;法律风险包括税收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法律法规调整风险;工程管理风险包括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工程技术变更风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工程施工成本风险、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运营风险包括运营技术风险、使用者支付风险、水量水质变化风险、运营终止风险;融资风险包括融资费率波动风险、融资资金使用及监管风险、融资资金偿还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疫情风险。
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项目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C市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总体风险等级为“一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的评价等级均为“一般”,工程管理风险、融资风险的评价等级均为“较高”;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融资资金使用及监管风险、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工程技术变更风险均为“较高”风险等级指标,其余21个指标层指标均为“一般”或“较低”风险等级指标。
最后,提出了项目风险控制策略:针对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融资资金使用及监管风险、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工程技术变更风险四个“较高”风险等级指标,提出应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严格规范融资资金使用流程、重视融资资金使用过程监管、科学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定期测度施工进度偏差、做好工程技术方案论证、降低工程技术变更影响。针对21个被评价为一般和较低风险的风险因素,分别从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分担四个方面分析并确定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