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项目管理论文范例:智慧工地的应用评价探讨——以S公司的三个推广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5-08-03 17:25:1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首先分析智慧工地应用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文献综述和收集国内主要省市的评价标准,对智慧工地应用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通过梳理智慧工地的相关文献,明确智慧工地的概念。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建筑业的规模逐步增大,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2023年建筑业增加值为8569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8%,近10年的建筑业增加值如图1.1所示。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6%,建筑业在改善居住环境和提供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然而建筑业作为传统行业,以往的管理模式多是粗放式管理,和其他行业相比管理水平较低,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建筑劳动力逐步减少,为了响应国家建筑业的转型升级目标,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建筑信息化水平,带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智慧工地的推广应用,保证施工单位目标效益的实现,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智慧工地的应用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透明度和专业性,提高了建筑业管理水平。

相对于国外,我国在智慧工地发展起步较晚,智慧工地应用评价研究文献匮乏。近年来,各省市逐步发布智慧工地的技术标准,此类标准多从技术上对智慧工地硬件配置作出规定。各省市技术标准体系差异较大,这些技术标准多侧重于安全、机械管理、BIM技术应用等某些方面技术运用,但缺少智慧工地应用的综合性评价,无法准确反映各项目智慧工地的整体应用水平,因此智慧工地应用的评价标准建立迫在眉睫。从2020年开始各省市(山东、北京、浙江、武汉、重庆等)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陆续发布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智慧工地的应用研究

(1)智慧工地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近些年智慧工地的大面积推广,前沿的信息技术不断地与工程管理融合,带动了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陈珂等总结归纳了智慧建造的四项关键技术,面向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智慧工地软件、面向智慧工地的物联网技术、面向人机融合的智能化工程机械、面向智能决策的工程大数据[1]。刘刚认为智慧工地包含BIM技术、大数据、移动技术、3S技术、云计算、智能设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2]。杜黎明等提出从三维实景模型、基础平台、视频摄像头的技术融合,智能安全帽监测等方面出发,依托大数据系统、AI人工识别等核心技术,开展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的应用研究[3]。姬广印等提出在项目管理中引入BIM技术、移动终端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设计、非射频定位、RFID定位、GPS定位、UWB(超宽带)定位、WSN(传感器节点)定位等智慧工地关键技术,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4]。李佩琪等借助智慧工地应用平台将物联网技术、BIM技术与建筑施工相结合,从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等方向识别和管控建筑施工危险源,BIM技术是为关键因素控制提供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让信息采集更全面、更准确[5]。Mneymneh等运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监测建筑工地的不佩戴安全帽等违章作业行为[6]。王涛对国内外轻量化BIM技术的应用厂商进行总结,主要包含Fuzor、Autodesk BIM360、广联达、ScrumBIM、CCBIM等厂商,提出BIM轻量化技术的目标是为智慧工地赋能,实现快速出量、施工模拟、可视化交底、节点分析、综合管线碰撞检测等功能[7]。张涛等为了解决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图像遮挡、图像模糊、智能性差的问题,提出采用LSGAN(最小二乘生成式对抗网络)和迁移学习技术对监控图像实施修复和识别,实现图像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应用效果[8]。刘谦等阐述了BIM+大数据技术在工程招标领域的应用[9]。

第2章智慧工地相关概念、标准及方法

2.1智慧工地的概念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地与传统行业结合,产生出诸多智慧化的概念。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城镇化,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产生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社区”等概念,我国自2013年开始首批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细分功能,智慧工地的概念是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在国外研究中,2001年斯坦福大学设施集成化管理中心首次提出“虚拟设计与施工理论”(Virtu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简称VDC理论),认为是未来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51]。Tetik等根据,提出了“直接数字化建造”(Direct Digital Construction,简称DDC)概念,他认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各阶段,都可以通过数字模型实现各阶段的高效管理[52]。国外研究未明确提出智慧工地的概念,但是存在诸多相似的概念,比如“Digital Dabrication”[53]、“Digital Design”[54]、“Digital Construction”[55]。

在国内研究中,智慧工地概念近十年一直被国内工程领域研究者热议,其内涵也在讨论中不断的发展和丰富,“项目管理数字化”“数字建造”“智能建造”“智慧建造”等概念陆续提出。最早于2001年,王征、丁烈云提出建设项目管理数字化的概念,他强调真正实现数字化,涉及思想观念、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变革,数字化是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56]。丁烈云认为目前数字建造缺少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发展数字建造应当以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工程建造信息物理系统、自动化工程机械与建造机器人、工程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数据四项技术为支撑[57]。近年来,他又进一步提出智能建造的概念,智能建造是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的创新模式,实现项目策划、设计、施工、维护的高效协同[58]。王要武等基于智慧城市和工程全寿命周期提出智慧建设的概念,智慧建设是以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技术和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改进和管理的新理念[59]。

2.2智慧工地的评价标准

2.2.1现行的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标准

自2020年后各省市陆续推出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标准,通过对各省市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标准进行归类、分析和整合,总结各标准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有助于本文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标准的建立。通过查询相关国家规范、地方规范和行业标准,各省市发布并实施的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标准如表2.1。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1)山东省《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主要从项目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管理、危大工程监管、现场物料管理、绿色施工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智慧工地推广项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见表2.2。

项目人员管理包括人员信息管理、考勤管理、门禁管理、人员信息上传与统计、安全教育;视频监控管理包括远程查看、夜间监控、视频监控全覆盖、独立光纤、智能识别报警、自动抓拍;危大工程监管包括司机识别、塔吊运行监测、吊钩可视化、升降机运行监测、高支模监测、深基坑监测;现场物料管理包括智能领料、钢筋智能点检、见证取样监测、现场混凝土检验;绿色施工管理包括环境监测、用水监测、用电监测、建筑垃圾减量化、洗车平台视频监控、喷淋与扬尘监测联动;安全隐患排查包括隐患数据记录查询、隐患闭环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预警推送、风险分级管控、危大工程巡查;智慧工地推广项包括安全创新管理(钢丝绳损伤监测、塔机激光定位系统、塔机升降安全监测、智能螺栓监测、卸料平台监测、外墙脚手架监测、智能临边防护网监测、施工临电箱监测、智能烟感、测距巡到位系统、吊篮监测、安全教育一体机、智能安全帽),质量提升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实测实量、标养室监测、结构混凝土质量),智能建造应用(建筑机器人、放样机器人、车辆清洗AI识别、装配式建筑推广、BIM模型可视化、BIM5D应用、智慧图纸),科技创新应用(5G工程应用场景、5G+AR眼镜巡检交互系统、智能广播、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应用、区块链应用)[63]。

第3章 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指标的分析 ............................ 24

3.1 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 24

3.1.1 安全管理 .................................. 24

3.1.2 质量管理 ........................... 26

第4章 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模型构建 ..................... 43

4.1 评价因素集的确定 ...................... 43

4.2 评语集的确定 ................................... 44

4.3 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 44

第5章 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案例分析 .................... 54

5.1 工程概况 ...................................... 54

5.2 智慧工地的应用评价 ............................ 57

5.3 智慧工地应用评价结果分析 ................ 60

第5章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案例分析

5.1工程概况

(1)项目A“XX澜悦凤城项目”

“XX澜悦凤城项目”项目位于枣庄市薛城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建筑类别为小高层、多层住宅、综合办公楼、沿街商铺、幼儿园及地下车库。小高层为地上17层,地下2层。主体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项目目标为枣庄市优质结构和枣庄市安全文明工地。因建筑面积较大,现场共划分七个标段。因参建单位较多,共包含七家总包单位和两家监理单位,各施工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不同,如果以总包单位为基础上线智慧工地系统,容易形成各自为战、不能有效融合统一的状况。最终决定以建设单位作为项目主体,统一建设智慧工地平台,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从建设单位的角度来看,该项目参建单位多,管理难度大,质量安全要求较高,引进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包括如下管理模块系统:

1)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端APP进行操作,对发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现场拍照,上传系统,标注检查部位、问题描述、整改时限,系统自动推送给相关整改人。整改人接到整改通知后,在要求的时限内进行整改,并将整改后的照片及整改情况提交至系统。检查人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核,形成闭环管理。针对管理过程中的例行检查,未发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填写排查记录系统内留存。现场的施工亮点,参建单位管理人员对优秀做法进行拍照表扬并传播扩散。智慧工地系统对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数据处理,可以从分包单位、问题类别、问题趋势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及时地反映企业和项目部的质量状况,按时段分析分包商的质量状况、责任工程师的履职情况、公司隐患的分布情况、隐患的发展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管理行为提供支持。

2)劳务实名制系统:工地出入口实施全封闭式门禁系统,出入人员通过IC卡、指纹、人脸识别、RFID等技术进行出入管理。系统包含工地人员名册、人员出工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工人黑名单记录。工地人员名册,统计项目工地人员列表,进行人员籍贯、年龄、性别、学历、工种等多维度分析。工人黑名单记录,记录工人黑名单,自动将列入黑名单的工人排除出项目工人队伍,从源头规避风险安全。劳务实名制系统有效的监督总包单位恶意欠薪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发放,所有工人工资清晰明确,防止工人恶意讨薪。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成果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具备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建设过程的一次性的特征,因而项目管理组织具备临时性特点。不同建筑工程存在差异性,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目标。通过智慧工地的应用能够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提升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管理目标。

本文首先分析智慧工地应用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文献综述和收集国内主要省市的评价标准,对智慧工地应用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通过梳理智慧工地的相关文献,明确智慧工地的概念。对已发布的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标准进行逐一分解和剖析,发现各地对智慧工地应用的政策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寻找共同点和差异性,并结合工程实践,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管理、绿色施工、BIM技术应用、基础设施、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组织制度等十个方面初步建立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指标。通过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对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指标进行修正,构建一个较为合理且符合实践要求的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MATEL法对智慧工地应用的各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将指标划分为基础项指标和评分项指标。

其次,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模型。基础项指标是评分项指标完成的提前,必须全部符合要求。评分项指标采用ANP法确定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权重,采用Super Decisions软件构建网络模型,将调查问卷结果输入软件,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评价权重。参考部分省市智慧工地应用评价标准评分内容,结合工程实践,建立一套详细的智慧工地应用评分细则,让评价指标更贴合项目管理人员的评分需求。

最后,以“XX澜悦凤城”“XX颐和园”“XX澜悦华庭”三个项目作为案例,利用建立的智慧工地应用评价体系对三个项目的智慧工地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评价等级,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根据各指标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智慧工地推广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