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省智慧广电整体性治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2-06-10 16:46:1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本文从治理的视觉研究智慧广电碎片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智慧广电探寻新的治理方向,拓展了整体性治理理论运用领域。希望研究结论为政府改变传统广电行政管理模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人类社会正走入以人工智能等绿色产业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民群众对智慧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内容、渠道、方式等发生的巨变冲击传统广电行业,激烈的行业竞争、逐渐开放的国家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致使政府传统管理广播电视模式早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行业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智慧广电”建设,是党提高执政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智慧广电建设还在探索之中,理论与实践都还在起步阶段,难免产生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具体而言,政府在智慧治理中找不到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有力抓手,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政府部门之间仍习惯各自为营,自己搭台自己唱戏,政府与企业、市场、公众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广电行业“一家独大”“单打独斗”局面无法做到整体联合与竞争行业抗衡;广电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管理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全媒体、全业务监管的需求;运行机制尚未健全,责任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政府公信力下降;政策顶层设计未能与当地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存在重建设轻管理,一定程度造成原建设的基础设施、资源浪费。

中央“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智慧广电工程”。以实现智慧化生产、智慧化传播、智慧化服务和智慧化监管为目标的“智慧广电”,符合城市信息化背景。国家通过在顶层统筹规划,对广电行业资源进行协调整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医疗、教育、电子商务等智能服务,打造智慧广电建设一盘局格局。但政府治理很多时候只局限于对智慧广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忽略例如对治理理念、主体功能以及制度保障等要素的考虑,达不到智慧广电的整体性治理效果。同样,在学界关于智慧广电的研究中,大多学者更多关注智慧广电的内容、技术的改造,对于智慧广电的行政治理问题涉及较少。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智慧广电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从智慧政府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政府治理形态,是解决当前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瓶颈的必由之路。如果政府一味地进行智慧广电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群众需求,会导致政府公信力进一步降低;如果仅是重技术轻管理,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智慧广电建设的碎片化问题是由环境、认知、体制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政府应在广播电视原有政治宣传喉舌的基础上,通过理念、功能、技术、机制、制度进行整合性治理,寻找一条绿色、健康发展的道路,破除碎片化困境。

1.2 研究意义

在全球智慧化的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智慧广电建设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构建整体性“智慧广电”建设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寻找有力抓手加快推动全区广播电视事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我国现阶段对“智慧广电”建设的研究来看,尚处在政策实施阶段,专门针对“智慧广电”建设的理论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其的研究更多关注于媒体融合、监管模式、基础设施等方面,这些只是建设中的一小部分,没有形成一种整体思路。G 省实施“壮美 G 省•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达到国家政策的目标,未能满足人民需求,暴露出“碎片化”特点。智慧广电建设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初探,一方面能够从学理上廓清政府在广播电视领域方面智慧治理的功能,弥补政府在广播电视智慧化建设的功能及作用方面研究的不足,为应用整体性治理理论解决碎片化问题提出一个新的领域;另一方面也为智慧广电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对政府如何推进“智慧广电”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1.2.2  现实意义

我国的广播电视在历史和特殊行业的背景下,同时兼具政治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决定了广播电视转型升级发展不是简单地、表面地套上“智慧化”帽子,也不是单纯地喊喊“智慧化”口号就能实现华丽转身。智慧广电是个新兴事物,没有直接的模式可以照搬,面临许多“碎片化”问题,应从整体的治理理念、主体功能、信息技术等方面通盘考虑,不仅能够发挥整体布局效果,而且还能最大化的优化各种资源集中配置,能够形成整体性治理有效模式。本论文运用整体性理论对 G 省智慧广电建设的整合进行个案研究,剖析存在问题,查找深层次原因,并借鉴国内外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提出智慧广电建设的优化路径,完善机制,对 G 省智慧广电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全球智慧化背景下构建我国智慧广电建设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并希望对提升政府智慧治理能力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新闻学》中提到,广播电视,即以无线电波或导线向目标区域传送声音、画面的传播介质。一方面,只传播声音的统称为广播;另一方面,除传播声音外,还传播画面的统称为电视广播。

在国外,首座广播电台最早追溯到 1920 年美国匹兹堡 KDKA 电台创立开播,世界首座电视台最早追溯到 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成立并对外播出。之后,1949 年世界上第一支彩色显管诞生,彩色电视登上历史舞台。经过 40 年发展,1991 年高清晰电视在日本索尼公司试播,高清电视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随着 2006 年互联网时代到来,日本推出具有互联网功能的电视机,谷歌公司也不甘示弱,2010 年推出 Goole TV。

在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0 年新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我国首座电视台诞生于 1958 年——北京电视台,1973 年我国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85 年,大陆建立首座电视台。我国广播电视至今已有 80 余年历史,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经历广播—黑白电视—彩色电视—4k 超清—5G 时代,改变了人们看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

我国广播电视有两个特点:一是政治属性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我国广播电视机构是公共体制,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第二,在高科技产业中,每一次科技变革都会直接带来广播电视生产力的变化。通过有线、无线、卫星、数字、移动等技术,它从单一的传输和接收转变为双向互动和多媒体终端。

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是通过一定技术向目标区域传递声音、画面的媒介。随着技术变革,广播电视的技术也相应提高。在我国,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2.2 理论基础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背景

2.2.1.1 时代层面:全球化发展

整体性治理是一定社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后工业社会时代到来,早已不像农业社会时代一样仅仅应对自然灾害,许多社会风险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中西方国家均出现社会结构多元化、利益复杂化与矛盾冲突等特征,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恐怖袭击等社会问题涌现,各种棘手、跨界大的难题如环境保护、社会犯罪和健康安全等上升到全球化的议题,单靠某国政府是无法解决的,这些跨区域、跨部门的公共事务亟需加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社会、政府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对政府治理提出新的考验。因此,具有国际性、整体性思维的整体性治理具备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2.2.1.2 理论层面: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批判与继承

20 世纪 90 年代,针对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推行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后造成的政府“空心化”“碎片化”问题,整体性治理开始萌芽发展。当时的新公共管理时代已日渐崩溃,它强调“用企业的管理办法来管社会”“采用竞争机制”,导致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分裂隔阂、自私自利,过分关注自己的效率,难以共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各部门间推诿扯皮、职责同构,公众无法通过有效渠道得到信息,公共服务供给失衡等碎片化问题,一些公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比如就业、就医、教育等无法真正解决,政府治理水平不断弱化。邓利维学者同样认为新公共管理致使更多机构和程序的冗杂,无法摆脱传统官僚制的桎梏。此时整体性治理呼之欲出,它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改革。

第三章  G 省“智慧广电”建设的现状分析 ........................... 20

3.1 G 省智慧广电建设基本概况 ............................ 20

3.1.1 组织机构 ...................................... 20

3.1.2 运行机制 ................................... 21

第四章  G 省智慧广电建设的现实困境.................................... 27

4.1 理念碎片化 ......................................... 27

4.1.1 整体治理理念缺失 ......................................... 27

4.1.2 重技术轻群众需求 ............................ 29

第五章  G 省智慧广电建设困境的原因分析 ........................ 40

5.1 环境因素:社会转型引发“棘手”问题 ......................................... 40

5.1.1 公众需求多样增加治理难度 ...................................... 40

5.1.2 社会信任缺失加重治理成本 .................................... 40

第七章  G 省“智慧广电”的整体性治理路径

7.1 理念归一: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

整体性治理认为,“以公众需求为核心,每个运行环节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运转流程。”[1]因此 G 省智慧广电建设应围绕公众的真实需求,关注公众利益,提高服务水平,整合各主体思想共同推进智慧工作。

7.1.1 转变传统本位观念

整体性治理强调从思想上由过去的散沙性管理向整体性治理的转变,实现政府政策决定达成整体性的目的。政府必须主动转变治理理念,改变以往大包大揽的现象,把公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转变为“服务型”角色。G 省智慧广电建设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邀请市场参与者和社会实体参与规划和运作,为其他主体提供平台,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共建机制,有助于提高治理质量、效率和满意度。我们应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智慧广电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投入“智慧广电”的伟大建设。

7.1.2 建立以人为本思维

整体性治理认为,政府变革方向需要从解决“政府”的问题转向解决“个体”的问题。[2]智慧广电建设是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的。中国共产党一直围绕“人民”,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等口号。在智慧广电建设中,应关注不同人的多元需求变化,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完善广电基础设施和提供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特别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重点向基层党委、政府、扶贫部门和贫困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宣传广播电视扶贫政策和促进措施。积极配合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利用相关栏目、专版、专题,广泛宣传广播电视行业扶贫优惠政策,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结语与展望

智慧广电是智慧城市的新发展,也是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广电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传统广电行政管理模式因体制机制滞后,在理念、功能、技术、机制、制度上呈现的碎片化问题严重影响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因此,破除智慧广电建设难题,是落实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此,虽然 G 省政府已经响应中央号召,在地形地貌特殊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智慧广电建设,但还是找不到有力抓手解决碎片化问题,治理受阻。目前学术界对智慧广电这个概念也是近三年提出来的,但从公共管理学科上运用治理视觉研究的文献较少。

本研究准备前期,笔者在对协同性治理、网络治理和整体性治理进行比较后,最终认为整体性治理作为理论工具,能从理念等五个方面建构解决 G 省智慧广电建设碎片化的路径。同时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村干及驻村第一书记,参与工程的国企以及知情的村民、市民进行访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首先阐述我国智慧广电发展路线,着重描述 G 省智慧广电建设的现状,列举实践成效,从而挖掘当下 G 省智慧广电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因素、认知因素、体制因素三个方面剖析原因。通过学习借鉴国外英国、日本、韩国数字广播电视经验,以及国内代表省份贵州、浙江、湖北等地智慧广电做法,探索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工具,针对上述五个问题提出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推动多元主体功能整合、整合广播电视数字技术、重构广电整体协调机制、构建整体性智慧广电制度等对策。

本文从治理的视觉研究智慧广电碎片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智慧广电探寻新的治理方向,拓展了整体性治理理论运用领域。希望研究结论为政府改变传统广电行政管理模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