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社会资本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22-04-16 22:30:0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本文以“合作”、“开放”为视角,放开了公司内部资源不可流动的假设,并提出共享资源的方式对公司开放式创新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对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多数是通过单一维度的资源考察社会资本产生的影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规模化的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制造”一词已成为世界上广泛认可的重要标签。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都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然而,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力价格上涨、自然资源匮乏等困难削弱了制造行业的竞争优势。科技创新在推动一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Solow,1957)。中国企业需要快速发展科技,逐步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或“中国创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目的就在于激发全民的创新热情。“十四五”规划中也指明,“要强调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对培养中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创新对公司以及社会的巨大价值,文章首先分析学者目前对于公司创新的研究成果,继而提出本文试图解决的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公司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迅猛发展,科技飞速进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的发明者们每年申请大约 140 万件发明专利。而《2020 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 2020 年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保持在 40%以上1。说明现在中国总体的创新水平在数量、质量与产业应用方面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公司在现有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与新技术变得越发困难。公司若想创新发展,必须拥有先进的知识与技术、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和高昂的研发成本。与此同时,创新的失败率较高,研发项目往往具有较高的风险(Holmstrom,1989)。一旦在研发的过程中遭遇资源困境,公司便不得不暂停或终止创新项目。那么前期投入将无法转换成收益,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Gu,2016)。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立完成创新项目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许多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创新手段。Chesbrough(2003)通过观察公司在高科技环境下的生存状态,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开放式创新意味着公司可以打开边界,不局限于在公司内部进行发明创造。通过与外部的个人、公司或高校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推进研发项目。公司可以引入外部的先进技术或分享公司内部的资源(Dahlander和 Gann,2010),以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创新者或出资人共享创新成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Fu,2012;Love 等,2014)。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持续、稳定地推动技术革新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增长(Romer,1986),提高公司绩效(Li,2011;Gu,2016)。如何在知识密集、科技爆炸的时代,进一步提升创新效率与创新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公司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虽然独立完善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已经越来越困难,但是通过知识、资金共享的合作方式却可以大大提升创新效率(Henkel,2006)。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合作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本文基于公司的开放式创新行为进行理论探索,试图考察公司开放式创新行为的驱动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试图探讨公司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因素。以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考察不同的社会资本对公司开放式创新数量以及质量影响的差异。以分析师关注为切入点,探索外部监管对公司社会资本与开放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的研究目的:

第一,归纳总结开放式创新的现有研究,厘清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的相同点与差异性。“开放式创新”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对开放式创新进行了理论探讨,但是相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要想探究开放式创新的特征和影响因素,首先需要了解开放式创新的来源。与封闭式创新一样,开放式创新的研发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以及足够的知识技术和高科技人才。与封闭式创新模式不同的是,开放式创新不再是局限于公司内部的独立探索,而是通过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知识、想法、技术、资金等资源置换完成研发任务。因此,公司是否有能力从外部获取资源将成为影响公司开放式创新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封闭式创新模式下,公司会迫于资源的限制和外部的压力选择降低创新的质量。而开放式创新缓解了公司资源短缺问题,在这种情境下,公司是否会追求创新质量也值得进一步探索。因此,文章通过梳理开放式创新的来源,总结开放式创新的特殊性,探讨合作创新模式的驱动因素,考察如何在推动开放式创新数量的同时提升开放式创新质量。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开放式创新

2.1.1 开放式创新的来源及内涵

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创新的驱动因素,以及创新可能对公司和社会产生的影响。Solow(1957)在对创新的探索中发现,创新与科技是推动经济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与此同时,创新对公司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尽管面临着较高的风险(Holmstrom,1989),一定规模的创新投入依然可以为公司带来正向的股票回报(Li,2011)。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投资于创新项目,用科技带动生产力。学者们通过观测公司的科研水平发现,在科学技术飞速提升的社会,公司很难独立地进行大量的创新研究。Allen(1983)提出了“集体创新”的理念。通过研究早期钢铁行业的生产模式,Allen(1983)发现,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每个公司都积极地交流新的想法、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技术。尽管这些口头传播的技术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思想上的碰撞驱动了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Nuvolari(2004)在案例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事实上,迫于资金或技术的限制,独立地推进科研项目变得越来越难。例如,以复印机闻名于世的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曾经拥有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大量的创新人才。在 20 世纪末,该研究中心曾经诞生了包括图形用户界面、文献编辑器等在内的大量创新想法。但是由于资源的限制,帕克研究中心无法对全部的创新想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因此该研究中心与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高科技产品失之交臂。Chesbrough(2003)由帕克研究中心的案例获得启发,首次引入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当公司无法独立维持科研项目时,可以选择开放公司的边界,采取开放式的创新战略。通过与其他公司进行资金、技术的置换,共同开展创新活动。公司要想维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选择与外界合作,以合作的方式推进研发项目。

Chesbrough(2003)在定义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时指出,开放式创新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创新范式。公司在探索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时,既可以吸收外界的创新想法,也可以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的创新理念,并通过寻找公司内部与外部共同营销创新成果的途径,获取更高的创新收益。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为了区分开放式创新与传统形式的公司创新,将传统的局限于公司内部的、没有知识和技术流动的、独立自主的研发活动定义为“封闭式创新”。表 2.1 所示为早期部分学者在对开放式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定义的开放式创新的内涵。从定义分类中我们可以发现,开放式创新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知识的“流入”与“流出”。

2.2 公司社会资本

2.2.1 社会资本的来源及内涵

社会资本一词最早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提出。Bourdieu(1986)在研究中首次系统性地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在 Putnam 等(1994)的著作《Making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发表之后,“社会资本”一词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的广泛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沟通和交流之后,会通过信任、合作以及社会规范等方式建立或强或弱的关系网络,网络中的个体可以从关系网络中获取资源和利益。而“社会资本”则强调了这种关系网络对社会发展、经济进步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得益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不断发展。最初,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进步依赖于三个基本要素:土地、劳动力以及物质资本。劳动者通过与一系列必要的物质资本有机结合,进行社会生产劳动,从而达到维持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发展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扩大了资本的范畴,提出了“人力资本”(Schultz,1961;Becker,1962;Schultz,1963;Lucas,1988)。“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概念,被很多学者称为“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在维持劳动者生活安全、生命健康的基础上,教育并培养劳动者。从而使劳动者拥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与专业技能。但是劳动者们也需要同他人进行信息传递。即使是最有能力的劳动者,也无法独立生活。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人们便越来越无法避免与外界交流。通过与外部进行信息传递、获取外界的帮助、向外销售产品,劳动者才能够换取回报。从事不同生产项目的劳动者们通过交流、分工与合作,构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群体。社会群体之间基于信任、协作、互换资源、解决冲突等方式实现共同的利益。

金融博士论文怎么写

第 3 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35

3.1 理论基础........................... 35

3.1.1 社会资本理论.................................35

3.1.2 资源基础理论....................37

第 4 章 研究设计...............................57

4.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57

4.2 变量测量................................ 58

第 5 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65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65

5.2 假设检验................................ 69

第 5 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文章首先对样本在各个行业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在表 5.1 中,列(1)和列(3)分别报告了针对开放式创新数量与开放式创新质量的样本分布情况。列(2)和列(4)分别为各个行业申请的联合专利总量以及发明型联合专利数量。首先,通过列(1)与列(2),从开放式创新数量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公司负责生产设备、产品,并且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削减支出,研发低成本、高收益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因而制造业公司拥有最多的联合专利数量。由于住宿和餐饮业的主营业务不涉及创新与研发项目,因此在该行业中没有联合专利。其次,通过列(3)与列(4)的分布结果可以发现,虽然在开放式创新质量的研究样本中,总的观测值数量由 13038 降为 4503,但是样本在各个行业中分布的比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除了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教育行业以外,各个行业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发明型联合专利。同样地,制造业中发明型联合专利的数量最多。

金融博士论文参考

第 6 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国沪深 A 股上市公司 2011 年-2019 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对公司社会资本与开放式创新的因果关系提出假设,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公司社会资本对开放式创新具有影响。以往研究探讨了某一维度公司社会资本对公司总体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总体上可以起到公司治理的效果,降低治理成本,同时减少公司治理的风险(康丽群和刘汉民,2015),从而可以起到激发公司创新热情,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绩效的作用(张鹏等,2015;万建香和汪寿阳,2016)。从公司社会资本的细分角度来看,技术社会资本可能会促进公司创新(顾琴轩和王莉红,2015;彭红星和毛新述,2017;朱丽等,2017;何旭和马如飞,2020),融资约束得到缓解的公司往往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石璋铭和谢存旭,2015;蔡竞和董艳,2016;戴静等,2020;万佳彧等,2020)。而公司从供应商获取的商业社会资本可能对公司创新行为产生一定的挤出作用(任莉莉和张瑞君,2019;王勇和王小丽,2020)。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金融与商业三个维度刻画公司的社会资本,从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探讨公司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在开放式创新的数量方面,技术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开放创新数量的增长,而金融与商业社会资本却对开放式创新数量起到抑制作用。在开放式创新质量方面,公司的技术、金融与商业社会资本都对公司的开放式创新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事实上,更高的技术社会资本,能够给公司带来足够的知识与技术的支持。通过思维的碰撞,可以更有效地攻克公司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障碍,从而激发公司创新的积极性。而外部技术资本所带来的更高能力也促使公司进行更多高质量创新项目的研发。尽管金融社会资本更高的公司会更倾向于选择独立研发的策略,减少开放式创新的数量。但是金融社会资本减轻了融资约束,公司更有能力推进高质量的合作创新项目。公司无法从商业社会资本中获取与创新相关的资源。虽然出于对商业合作伙伴的“承诺动机”,公司会减少开放式创新的数量。但是“承诺动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原有合作创新项目的质量,以获取更多的创新产出,从而更好地维持巩固与商业合作伙伴的利益往来。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