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定语语序及标记形式“的”偏误思考

发布时间:2022-04-09 23:58:5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法语论文,笔者认为汉语和法语在语言类型上分属于分析型、综合型语言,前者语序结构固定,后者则是灵活多变,两者语言的差异性也反映了语言形态的区别。汉语定语位置多为中心语之前,法语则大多置于中心语之前,优势语序不同,所以在法语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语言障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孔子学院是汉语在国际上得以推广的重要机构,许多国家已经相继开设了孔子学院,法国作为中欧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一环,已经有 18 所孔子学院,这也得益于中、法两国在东西方文化中独特的代表地位,在 17 世纪后期法国传教士就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法国,同时也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掀起了“中国热”的浪潮。到了 19 世纪中叶,汉学也逐渐发展成法国教育科学院的一门正式学科。1997年两国全面伙伴关系建立,并承诺 2003 年至 2004 年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这一系列友好建交的举动促使法国人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引起法国人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如今汉语已经成为法国外语教学中排名第五的语言。

在语系上,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语义的表达主要靠语序的变化表现。语言里一个具体的语法单位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任何词语常规位置的变化往往意味着部分原定功能的丢失和新功能的部分增加。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逐渐趋向成熟,语法偏误研究越来越有针对性,作为汉语中语义表达的重要手段——语序,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正是以 62 名母语为法语的学习者为调查对象,探析法语背景留学生汉语定语语序及标记形式“的”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并加以归纳,以此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体现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1.2 理论基础

本文以法语背景预科留学生习得汉语定语语序及标记形式“的”偏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依托偏误分析理论对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运用优势序列理论对汉法语多项定语所蕴含的优势语序的可能性进行解释。

1.2.1 对比分析理论

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两种语言在接触和使用时会逐渐凸显出语言系统之间的异同点,为了提高留学生语言交际时表意的准确性,采用对比分析理论对两种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根据共性促进学习者目的语语法项目的习得,根据差异性找出两种语言结构各自的本质特征及规律,运用差异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存在母语规则负迁移的问题,即学习者在母语语言结构中已获取的方法,知识和技能对学习目的语的影响,这种正面的影响称为正迁移;反之,消极的、阻碍其语言习得的影响称为负迁移。因此通过语言结构对比,可以预测习得过程的难点和易错点,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寻找偏误产生的原因。虽然此方法相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预测习得过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对汉语和法语定语特征的对比分析,正是此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具体运用,即通过对汉法两种语言结构和规律的异同对比,将对比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的了解汉语语言结构特征,而且可依据预测点,调整不同背景学生汉语学习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策略。

第 2 章 汉、法语能充当定语的成分及位置对比

2.1 汉、法语能充当定语的成分对比

汉语不同于法语,缺少形式变化,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虚词和语序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看,属于孤立语。法语词类界限较严格,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式的变化,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除了在语法意义的表达方式上有区别,在语序上也不尽相同。

汉语在句法上属于 SVO 型语言,例如:

1) 我看见一棵大树。(SVO)

法语在句法上可同属于 SVO 和 SOV 型语言,这主要取决于其宾语是名词还是代词,例如:

2) Je vois un grand arbre. (SVO)

词译:我 看见 一 大 树汉译:我看见一棵大树。

3) Je la词译:我vois. (SOV)(法语中此处“la”代指上文已提到的人)她 看见汉译:我看见她了。

从上述例子笔者发现,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虽然在语音、词形上属于不同形态的语言,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使得研究两种语言成为可能。即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系统中都有定语,但能够充当定语的成分却不相同,且具体成分的语法名称也不同,本小结将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法语论文参考

2.2 汉、法语定语位置对比

2.2.1 汉、法语中单项定语位置对比

2.2.1.1 定语位置相同——中心语之前

在法语和汉语中,充当定语成分与中心语的位置有一部分是相同的,都置于中心与之前,如汉语中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数量短语、疑问代词和不定代词。主要对比如下:

1.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在汉语中表示单复数时,需要添加量词组合为指量短语。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这”在法语中称为指示形容词,法语中为了区分近指和远指,一般会在中心语之后加上“ci”和“la”,分别表示“这”和“那”;但由于法语名词有性的变化,因此修饰名词(中心语)的指示形容词也有性的变化,如下表:

法语论文怎么写

第 3 章 法语背景学习者汉语定语语序习得情况调查........................ 24

3.1 教材分析..................... 24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25

第 4 章 法语背景学习者习得汉语定语语序及标记形式“的”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33

4.1 单项定语语序偏误类型..............................33

4.1.1 定中倒置............................. 33

4.1.2 定语拆分................................... 35

第 5 章 汉语定语语序教学的建议..................................47

5.1 重视汉、法语定语形式及语序对比............................47

5.2 重视汉、法语翻译及练习对比..............................49

第 5 章 汉语定语语序教学的建议

5.1 重视汉、法语定语形式及语序对比

王力先生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初阶阶段教学,对比目的语和母语,找出异同点是二语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第二、三章分析了汉、法语在定语充当成分和定语位置上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多注重两种语言的对比,根据异同点将母语的负迁移转换成正迁移,适当的减少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问题。

从定语形式对比的角度来看。教材内容的设计上要针对不同语言背景的留学生,有针对性的将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并通过两者的异同,预判学习难点,体现教学中的重点。例如,在汉、法语中充当定语的成分,汉语中人称、指示和不定代词在法语中归类为形容词,语法名称不同,因此该语言点首次出现在教材上时,应该两种名称都有明确的标记,让学生认识概念的区别。

另外两种语言背景的人生活在不同地区,因此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在教授汉语语法项目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将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融入进教材中,培养习得者的汉语思维和认知方式。例如,汉语中定中标记形式“的”是特殊存在的一种语言形式,在法语中只有部分介词 de、en 与名词的结合才能与其相对应。因此,这部分的语言点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汉语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再进行语法点的输入,以此避免学生在习得汉语定语时出现难以理解的现象。

结语

汉语和法语在语言类型上分属于分析型、综合型语言,前者语序结构固定,后者则是灵活多变,两者语言的差异性也反映了语言形态的区别。汉语定语位置多为中心语之前,法语则大多置于中心语之前,优势语序不同,所以在法语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语言障碍。另一方面,标记形式“的”是汉语中特殊存在的一种形式,在法语中虽然也有这种标记形式,但是多以介词“de、a、en、pour”来表示,且使用规则也不仅相同。因此,本文将这两方面作为研究目的,采用调查问卷的考察方式,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在法语中,部分充当定语的成分和汉语一样,如形容词、代词等成分作定语时,通常置于中心语之前,且在表现形式上呈现一一对应的现象。其中法语中部分形容词位置灵活,也可置于中心语之后,这部分内容在对外汉语教材中需要将不同含义不同位置标记出来,避免偏误的出现。

第二,在法语中分词、从句和补语形式也可以作定语,而在汉语中则表现为动词结构和主谓结构等形式,位置也正好相反。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动词短语、主谓短语、名词及介词短语作定语产生的偏误量较大。这部分偏误正是由于留学生母语的负迁移导致的,因此在教学中该内容应该提前作出预判,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才能更有效的掌握语法规则并得以运用。

第三,汉、法语中多项定语的类型大致是相同的,分为递加、并列和交错关系。汉语中多项定语仍然是置于中心语之前,但定语与定语之间的次序遵循各种充当定语成分的排序规律,而法语中多种定语成分之间的组合也遵循其定语次序规律,因此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多项定语的讲解需要结合实例,可以结合汉语语序直译成法语的方法,进行大量的操练,促进学生的掌握和习得。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