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LT量表的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探讨

发布时间:2022-04-07 21:04:0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代写韩语论文,本文希望通过对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让更多赴韩志愿者教师关注到课堂教学中话语互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自古以来,中国和韩国因为地缘,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相互交融而又不断摩擦的特殊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快速增长,中韩两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日趋紧密。在朝鲜时期世宗大王创造训明正音之前,韩国也一直使用汉字书写,自 1992 年韩国第六次教育课程时期政府将汉文课划做中学教育课程选修科目后,汉文被列为修学能力考试的第二外语,2004 年 11 月 21 日,国家汉办委托韩国韩中文化协力研究院在韩国首尔建立了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①,2012 年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与中国汉办合作建立了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支援韩国汉语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则跟随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第二语言教学,尤其是针对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学来说,由于缺少目的语输入的环境,可以说汉语课堂是学生唯一能够接触到目的语的地方,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非常的重要,在教师与学生双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师生间的言语互动能直接反映出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学习程度以及语言的掌握程度。其次,想让学生快速的在课堂上掌握教师所讲的单词意义、语法句式,少不了模拟真实语境的操练环节,而不断操练的环节,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最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期待程度,减少被动学习而产生的枯燥感,可以说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互动影响了海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关于韩国汉语课堂的研究资料非常少,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与教学法的探索,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则集中于协作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法的探索则集中于游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韩国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方面。关于韩国高中汉语课课堂话语互动的研究只在少量论文资料中简单涉及,且学者并未对此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级及内容

(一) 研究对象

韩国高中汉语课为双人双语授课模式,即在一堂课中由韩国本土汉语教师和中国赴韩的志愿者教师共同授课,授课方式笔者将在第三章第一节中进行详细的说明。韩国本土汉语教师授课多采用语法翻译法,且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用汉语进行互动,因此笔者选择中国教师为本篇论文研究的对象。为了客观的的展现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堂中师生话语互动的情况,笔者选择了 8 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进行课堂观察或对其汉语课进行录制,其中三位教师为研一的学生,没有教学经验;四位教师为研二学生有一定的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一位教师研究生已经毕业,之前已经在韩国担任过一年的志愿者,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以下是 8 位赴韩志愿者教师的基本信息:

韩语论文代写参考

(二)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师生课堂话语互动的情况,观察实际教学课堂并使用修改过的 COLT 量表对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进行分项记录、再结合课堂录音和视频的转写材料,对八位赴韩志愿者的汉语课堂进行分析和研究。真实的再现目前现阶段韩国高中汉语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互动的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意见。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 Krashen 输入假说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习得和学习。首先,习得是一个潜意识或无意识的过程。说话人关注的是对语言表达和话语意义的理解,而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学习者关注的是语篇的形式和语言的发展前者不需要纠错,后者需要纠错。语言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供语言输入,而且是可理解输入,Krashen(1982)认为,语言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略高于当前语言水平的输入。如果用 i 来表示学习者的当前水平,可理解性输入应该是 i+1。当学习者接触到大量的 i+1 语言材料时,他们可以依靠语言环境等信息来理解略高于自己水平的语言,进而获得新的语言知识。

Krashen 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输入的大量性:要习得一个新的语言,需连续地、大量地进行长时间的内容丰富的广泛阅读和对话才能有所成效。

(2)输入的可理解性:学习者只有理解了输入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进行习得。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语言的习得是无效的。

(3)输入的非语法程序性:学习者通过稍高于当前语言水平的输入进行习得,该过程是按照自然的顺序发展的。语言的习得关键在于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按语法程序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第二节 话语分析理论

1952 年 Z.S.Harris(哈里斯)最先提出了“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随后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70 年美国社会学家 H.Sacks(萨克斯)与 E.Schegloff(谢格洛夫)提出会话分析理论,提出“话轮”一词并定义为:说话者连续的说话,在其说话前和说话后都以沉默为标志。②(Z.SHarris)研究日常对话中的话轮与话轮转换。会话分析理论发展出很多分支,其中以伯明翰学派话语分析模式最为出众。

一、 伯明翰学派话语分析模式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 Sinclair(辛克莱)和 Coulthard(库尔特哈德)在《一种话语分析的尝试》(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1975)中首次提出了话语分析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对课堂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话语结构进行了自下而上分析,提出了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的描述框架可以分为课、课段、话轮、话步、话目。其中课时最大一级的课堂话语单位;其次是课段,课段常易话轮开始,以话轮结束,伯明翰学派确立了三种课段的理想类型:告知课段、指令课段、诱发课段,一级 11 类中间话轮,而这些话轮出现的顺序则又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参与决定,是不可预知的。话轮又可以分成边界话轮,即课堂中某一阶段的开始或者结束;传授话轮,则是课堂中的各个步骤,包括 5 个黏着话轮和 6 个自由话轮,并对这些话轮给予了编码和功能标签。其中 IRF 被认为是第二语言课堂中最常见的互动模式,即教师发起话语(Initiation)——学生回应(Response)——教师反馈(Feedback)话语互动模式,①这种模式常出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最后是话步结构,是由话目组成的,三种主要的话目则是诱发、指令和告知。

韩语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现状考察........20

第一节 韩国高中汉语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20

第二节 课堂话语互动数据统计.................................. 22

第四章 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49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49

一、 教师语言使用方面................................ 49

二、 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 53

第五章 对赴韩志愿者教师的教学建议.......................... 64

第一节 重视教师输入的语言...................... 64

一、 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 64

二、 强化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输入............................... 67


第五章 对赴韩志愿者教师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重视教师输入的语言

一、 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

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相比,学生缺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可以说汉语课堂是学生唯一能接触到汉语的地方,志愿者教师韩语能力有限,学生中文水平低,虽然授课时有韩国本土汉语教师能翻译辅助教学,但大部分时间志愿者教师单独教学的情况,为了师生双方能更好的沟通,志愿者教师难免会在课堂上使用混杂语进行授课,所以在韩国的汉语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使用汉语、韩语、英语三种语言授课、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选择最简单语言和教师交流。

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强调“目的语教目的语”的原则,指出语言心理中占主导位置的不是思维,是感觉,而最有力的感觉是由音响表象所体现的,指出教师经常说目的语时,就起到了一个音响的作用,学生自然就会感觉到语言信息,并输入到大脑中形成语言系统。①笔者赞同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能使用目的语教学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赴韩志愿者教师在汉语课堂中可以少量使用韩语、不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首先赴韩志愿者教师要明确的区分“韩语”和“英语”,对于韩国学生来说“韩语”是学习者的母语,Cook(2001)也主张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发现单一地使用目标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障碍时,他们就应该适量地使用一些母语。他鼓励教师在核对词义、解释语法、组织课堂任务以及提供指导、维持训练、管理考试和进行课堂小组活动时使用母语。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少量使用韩语下达指令、解释授课内容或者是活跃课堂气氛;而“英语”则为“媒介语”教师应该避免在韩国的汉语课堂中使用。若赴韩教师志愿者习惯使用英语的口头禅则需要特别注意改正。


第六章 结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对同期八名志愿者教师课堂实录的分析,加上笔者一年在韩国高中的汉语教学经验而撰写的一篇关于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堂中师生话语互动的论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秩序、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手段。目前针对英语国家对外汉语课堂上师生间言语互动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针对韩国高中汉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研究尚且不足,由于韩国汉语课堂授课采用的是双人双语的协作教学模式,且汉语教学中存在第三种媒介语的情况,具有特殊性,如果用传统的、针对英语国家的师生言语互动行为来分析和指导赴韩志愿者教学是行不通的。

所以笔者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加以笔者自己在韩国授课的感受、真实记录了八名志愿者的课堂实录,分析研究他们课堂上师生的言语行为以及互动的模式,发现韩国高中汉语课堂存在师生互动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课堂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教师语言使用混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赴韩志愿者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注重教师的课堂语言、保持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创设丰富的课堂话语环境、尊重两国的语言文化、注重教学中的细节等五个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关于海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课堂话语互动研究还很少,但每年赴海外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数量却在不断的增加,本文希望通过对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让更多赴韩志愿者教师关注到课堂教学中话语互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笔者希望用这篇文章,总结笔者近一年在韩国高中的教学生活,为海外汉语教学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希望自己在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传播给世界。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