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01 20:08:49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高校毕业论文,文章查阅了大量有关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乡村旅游等方面文献,对休闲农业概念、作用、发展模式与游客满意度内涵、影响因素、提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理论方法对休闲农业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为满意度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9 世纪 30 年代,休闲农业旅游诞生于欧洲。1855 年,法国巴黎的郊区出现了乡村休闲旅游度假。1865 年,意大利开始成立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1880年,美国开发了首个休闲牧场。20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期间,日本在东京圈、中京圈、大阪圈三大都市圈先后开发休闲农业。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西班牙率先完成了对庄园和农场的规划设计,实现了世界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规模和模式的突破。20 世纪 80 年代,国外休闲农业模式迅速发展,由原来的休闲观光型向娱乐、度假、养生、体验、科普、环保等多方面功能进行了扩展,并逐步演变出休闲农场、度假庄园等休闲农业产业。20 世纪 90 年代,休闲农业又加入许多新形式,如节日庆典活动、乡俗风情活动、民族文化活动、民歌曲艺和农耕文化活动等特色项目,促进全球范围内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在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一直饱受人们的青睐,城乡居民都愿意在闲暇之余享受自然生态带来的舒适惬意。国内休闲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除了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外,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策。国家旅游局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就开始倡导城乡旅游,之后休闲农业旅游便一直受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2002 年,国家旅游局进一步扶持旅游业发展,策划民间艺术游活动;2006 年,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扩大繁荣乡村旅游市场,策划和开展了中国乡村游,使休闲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参与人数和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在 2007 年联合印发了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通知意见,意见对“千百万工程”的有序开展,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并同时提出,要推动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旅游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提速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在 2015 年出台了相关加速政策,明确表明要将乡村旅游发展为个性特色旅游、要鼓励更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积极创办乡村旅游项目和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要鼓励更多农民群众加入休闲旅游创业。国务院在 2018 年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规划中指出,在新常态背景下,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有所升级,消费结构有所变化,对此乡村旅游以及休闲农业旅游要提高其资源的合理开发水平,要更加充分且高效的利用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要充分的凸显自身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休闲养生、自然观光的功能价值。


1.2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该文整理了近年来与休闲农业旅游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依据文章内容将其进行归类,分为休闲农业相关研究和游客满意度相关研究两大方面并进行阐述说明。

1.2.1 休闲农业相关问题研究

(1)休闲农业概念的相关研究

在国外,学者对于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常用“Ruraltourism”“Agritourism”“Farmtourism”等词语来阐述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Bramble(1994)认为休闲农业的最重要形式应该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等,让游客们能够身心体验休闲生活[1]。Sharpley(1997)研究认为欣赏自然风景、参与农事工作与体会农耕文化是休闲农业的主要组成形式,它是与农业农村相关的休闲活动[2]。Dejan(2005)研究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农业新模式,新在于它能够在传统农业产业上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3]。 国内学界对休闲农业概念界定总体来说,大多是从旅游业和农业两个视角对休闲农业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休闲农业双重性特点。范子文(1999)研究认为,休闲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与旅游业相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然风光、农事活动、历史人文等优势与现代旅游休闲、娱乐相结合,进行农业产业经营的新形式[4]。郭焕成(2008)研究认为,休闲农业依据产业融合理论,将农业、文化、旅游有效结合起来,发展的一种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既可以有效发展农业产业,促进规模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繁荣农业农村经济[5]。吴彦姿(2017)认为休闲农业是将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活、农村生态结合起来,并与当地资源实现有效融合的农业产业模式[6]。吴冬冬(2013)在研究中将市区和郊区进行了相关对比,认为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休闲农业,应当具备农事采摘、休闲旅游、农业种植、科普教育等功能活动[7]。范水生、朱朝枝(2011)认为,休闲农业产业通过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资源,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以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8]。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农业多功能性与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旅游在农业多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并凭借农业独特优势,以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本节涉及农业多功能特征、休闲农业概念界定和休闲农业旅游特征。

2.1.1 农业多功能特征

日本学术界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提出农业具有多功能的属性,而且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多功能属性所扮演的角色将会不断的丰富,其作用也会不断的被强化。2007 年,我国提出:“要对农业多功能属性特征进行持续性的开发,在保证农业食品保障功能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开发包括就业,增加原材料供给,生态保护休闲旅游在内的多种属性。”

农业多功能属性来源于土地的多效用性,主要由土地资源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土地资源价值总量衡量。一般情况下,多功能性指的是农业具有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功能属性[63]。从总体角度来看,农业功能可分为如下图所示的 5 种功能,这 5 种功能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校毕业论文参考

2.2 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分析理论基础

关于休闲农业旅游的理论基础,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理论观点有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加游产业融合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将这些理论引入到保定市休闲农业旅游的研究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休闲农业旅游的研究思路。

2.2.1 游客体验经济理论依据

约瑟夫认为,体验经济属于新型价值型经济,是一种能够通过面向于游客提供,以商品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体验型经济品的经济形态。 体验经济属于第四类经济类型,是服务经济的延伸类型。体验经济,重视消费者在出现消费行为时所获得的主观层面上的感受满足程度以及体验感知。这里所提到的游客体验属于价值活动的一种,由商品经营者通过服务和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在这一过程中,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属于有形商品,所提供的服务属于无形服务,游客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往往是很难忘记的。相比于服务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体验经济最大的特点在于游客通过消费、经营者通过提供服务和商品,最终所获得的,是游客参与行为所带来的亲身体验,这种体验是无法被触碰的。 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将体验经济理论融入其中,向游客提供有形的特色农产品、无形的文化、精神、民俗体验服务,产品和服务相结合,让游客得到最大的精神活动体验。休闲农业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经济模式结构,通过旅游产品价值和优质服务为游客创造有关农村农业风景优美的美好回忆。

高校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 3 章 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22

3.1 休闲农业发展资源禀赋条件 ................................... 22

3.2 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24

第 4 章 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 ............................. 30

4.1 游客满意度评价方法简介 ..................................... 30

4.2 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模型与指标设置 .......................... 33

第 5 章 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6

5.1 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统计描述 ........................ 36

5.2 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 39


第 6 章 促进保定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6.1 强化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提升游客体验感

近年来,旅游特色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可以说任何一个成功的旅游产业项目都离不开自己所具有的旅游特色。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取得长期健康发展,就要寻找与其他旅游项目的不同,找到自己所具有的特色优势,从而吸引游客来进行消费,进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保定市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要明确自己定位和方向,充分利用农、林、牧、渔等资源优势,注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旅游特色,最终使得休闲农业旅游朝着更好的方向进行发展。

(1)开展特色化农业活动、推广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项目。休闲园区可以对于农业资源进行开发,规划适合当地的乡村文化主题活动,在一定的计划下,开展“民俗展览”、“保定市特色小镇推广会”等乡村文化活动,同时也要推广美食产品,促进保定市旅游美食品牌的打造和推广,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些农业活动中添加旅客体验环节,让游客一方面能够亲自感受劳动农作的欢乐,另一方面还可以放松身心。

(2)推行具有特色文化的农业休闲旅游活动,可以通过在引资招商的方式加强与相关旅游企业合作,从而开发多样化的旅游文化资源,帮助游客进一步体会该地区的文化内涵,进而促进消费者消费增长,将文化知识融入到农业产业中,为农产品注入文化灵魂,推动保定市休闲农业旅游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农村文化生活、植物、动物、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要素创立新型休闲农业体验平台,让游客身心能够得到放松,同时帮助游客学习农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了解农业文化。


第 7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文章以保定市休闲农业游客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易县狼牙山万亩花海休闲园、满城区坨南乡桃花观光园、涞水县野三坡百草畔景区及周边为研究区域,来研究保定市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文章查阅了大量有关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乡村旅游等方面文献,对休闲农业概念、作用、发展模式与游客满意度内涵、影响因素、提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理论方法对休闲农业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为满意度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条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拓展应用顾客满意度模型,确定该文界定的四个结构变量,根据保定实际情况,设置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模型与指标。最后,根据调研数据结果,对影响保定市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和量化分析,为休闲农业旅游长期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应用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加游产业融合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休闲农业,得出:休闲农业旅游源于农业多功能性特征,可与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关领域进行融合,满足人们的生理、安全与社交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通过对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保定市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旅游基础条件好,并且具备较强的游客吸引力。保定市拥有众多颇具开发潜力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并且农业生产方式多样,农产品种类多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众多资源。研究还发现,游客来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游客对休闲农业认知水平低,消费结构主要为基本旅游消费,且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存在产品附加值低与景区收费不合理现象。

(3)通过对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提出该文界定的四个结构变量,分别为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在参照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结合保定市休闲农业旅游实际,建立保定市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模型和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