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17 20:58:0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本文在已有相关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语言学习与教学的本质出发,通过探索小学生外语阅读理解的内在思维过程以及分析了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引导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从语言的输入:认知引导策略;语言的内化:方法引导策略再到最后的产出:表达引导策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频繁,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形式,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阅读是必备的技能,不仅要注意阅读的方法,达到理解的效果,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通用语言之一, 有接近90%的学术文章是用英文发表的1,它是沟通世界的语言桥梁,我国与英语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献自2000年来逐年递增,尤其近十年来相关研究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英语学科教学中有关阅读理解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1.1英语阅读理解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是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语言能力的技能之一,  理解是阅读的本质,是促进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流畅的阅读并正确的运用目标语言,是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目标,英语学习者们希望通过英语的学习能够达到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自由交流的目的,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促进认知发展,而阅读理解是达成此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研究各学段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外语的教学很侧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各个水平的英语测试来看,其中语言最复杂,内容最难得部分正是阅读理解,且阅读理解所占的题量与分值也是最多的部分;从阅读的目的来看,理解语言,即是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思维,也是一个由理解他者到理解自身,进而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

1.1.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听与读、说与写是构成语言技能的四大内容要素,分为理解与表达两个技能层次,其中,阅读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要素之一。义务教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生在六年级学习结束时,其阅读水平须达到二级标准:“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2”。具体而言,标准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片等工具,初步理解语言文字符号的涵义;二是能够读懂,即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三是在前两项的基础上,能够讲述,即进行口语表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已有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教师深化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一般性引导策略。通过分析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内涵,理清英语阅读理解是什么,要理解什么;从理论上分析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一般思维过程并构建起引导策略的分析框架,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理解的具体方法及程序,解决如何理解的问题;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探讨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引导策略,解决如何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问题。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语言运用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阅读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对阅读输入性语料意义的把握,是学生产出表达的基础,而学生的输出性表达也能反映其阅读理解的程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从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角度探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策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理解的基础,其实也是在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去干预,以促进学生整个语言能力的增长,同时深化教学自身指向学生的整体素养发展而非知识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反思,为我们理解儿童语言能力从理论上提供一种路径,也为研究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现实意义:从学生语言理解的角度探究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一般性教学引导策略,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从理解自身这一认知序列来反思教学的策略;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来评估学生的理解,为教师探究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以及教学的参考范式。


2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理论依据

2.1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分析

语言学习中的语言技能主要指听、说、读、写四大方面的内容,其中,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英语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分析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有其必要性与独特性所在,为教师的引导策略提供参考维度与依据。英语阅读理解是学生在具备一定英语语言知识及经验的基础上从阅读材料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运用解释、分析、评价等方法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分析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本小节主要以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以及阅读心理学中的阅读过程三模式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2.1.1 英语阅读理解的理论基础及思维过程

心理学中的阅读理解是实际上是由两个过程构成:一是依靠眼睛获得视觉信号的生理过程;二是依靠人脑内部活动识别感觉信息的心理过程1。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第二种,读者主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识别信息,获得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理解是在材料与读者经验之间积极构建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2,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内在思维过程。要理清外语学习中的阅读,就要明白理解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本文中将理解看作是思维过程的一个维度,阅读的本质就是理解。心理学家朱纯认为语言符号意义化的过程即是理解的过程3,由此可见,英语阅读理解的第一步是要解读语言符号,初步领会符号所传达的意义。同时,他还指出了影响意义构建的三个主要因素,即“语言符号、译码和语言结构1”。语言符号即信息识别的过程,译码与语言结构是影响理解的关键因素,阅读重在理解,要达到此目标,读者需要联系自身已有的相关语言知识与经验,对获得的语言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推理或是猜测验证,以此来挖掘语言符号背后的意义。由此可以得出,阅读者自身所具备的先验知识以及思考的方式方法,即思维逻辑是进行阅读理解符号解码的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参考

2.2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构建

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阅读理解的认知思维过程出发,为教师教学的引导策略提供了维度与方向。而英语阅读教学,与语言学习相紧密相关,从语言学习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教师的教学有其必要性。因此,本节主要从语言学习的本质特点及过程:输入-内化-输出的角度结合语言与思维等相关教学理论,分析教学引导策略构建的理论依据与逻辑框架。 

2.2.1 基于语言学习本质特点的引导策略分析

就外语教学而言,对语言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属性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方法与原则的制定1,是外语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束定芳等人将语言的本质归纳为以下几点2:第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本身是一种交流的媒介,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或是其他形式,学习者通过在实际情景中的交流,达到理解与运用的目的;第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符号的形式,还要理解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其形式背后所传达的意义,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第三。语言是思维与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中涉及到的跨文化交际,即是要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与思维表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第四,语言具有特殊的生理基础。语言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忽略学生的生理、心理与认知特点1。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对英语阅读教学有其重要意义,它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依据与指导。因此,将对语言学习的本质特点的分析作为阅读理解教学引导策略的理论基础有其合理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工具与载体,工具指通过语言进行一系列交际性活动;而载体则指语言是感知与思维的外化表征2。交际功能外显化为输入和输出两种形式,而感知与思维则是内潜化的认知心理活动。义务教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外语学习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其中,听力和阅读是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口语和写作是语言的外显化表征。由此,语言学习则表现为从输入、内化到输出的这样一个完整的认知活动过程,简单的说,语言学习是对语言符号进行解码,理解并构建个性化意义的内在心理过程。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怎么写

3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教学实践调研 .......................... 26

3.1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表征 .............................. 26

3.1.1 课例的来源与记录 ......................... 26

3.1.2 课例的分析过程 ................................ 27

4 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引导策略 ........................... 41

4.1 输入:认知引导策略 ............................ 41

4.1.1 充分挖掘阅读文本,扩展学生认知 ............................ 41

4.1.2 多模态呈现目标语言,高频度输入 ............................ 43

5 基于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研究反思 .......................... 52

5.1 深化理解,课程的人文性体现 .......................... 52

5.2 构建意义,在情景的交互过程中 ..................... 53

5.3 促进表达,建构学生的言语能力 ........................ 54


5 基于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引导策略的研究反思

5.1 深化理解,课程的人文性体现

理解是一个自我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唤醒,通过组织语言进行观点的表达能力展现的一个过程,最终获得的是个体语言能力的增长,即言语逻辑的构建,整个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学语言知识,而是在学生知识增长的基础上发展言语能力。由此,从语言学习的人文性特点出发,构建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课程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语言意义;让孩子能够记住,有兴趣、有勇气开口说话,学会怎样运用语言。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教学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1。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的课程观?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通用原则和态度?如何去改良自己的教学?新课程改革之前,教育界存在这样的教学现实,大量的刷题,死记单词和死背语法,导致交际口语大量产生了不足,言语表达能力就很差,交流能力比较差,理解较为浅层次。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课程观有所改变,课程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探新知,共构经验的动态过程2。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引导者,通过教学的引导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这样的课程观的引导下,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在学语言知识,而是通过外语的学习,达到对语言的理解,从而达成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目标,课程目标除了规定学习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包括对语言文化的理解,策略的运用以及语言的情感体验。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时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反映的是人的思维,思维受活动情境和人的情绪、情感影响,由输入到理解再到运用,重视学生思维培养、观点的表达是一种人文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要求。


结语

语言输入是学生学习外语实现阐述表达的第一步,语言学习是以表达为最终目的,让学生输入与理解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言技能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要素,而阅读这一基本技能是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为实现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目标,教师们的教学引导手段和方式存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特点。比如教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化,包括角色扮演、英文戏剧等;课外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分级英文绘本进行补充阅读,加强语言输入;注重增强国际间的语言交流,与国外友好学校的连线课堂,小朋友们能够在线面对面直接交流,这让学生在更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与表达,增进语言理解。

在已有相关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语言学习与教学的本质出发,通过探索小学生外语阅读理解的内在思维过程以及分析了实际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引导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引导策略,从语言的输入:认知引导策略;语言的内化:方法引导策略再到最后的产出:表达引导策略。基于学生语言学习以及阅读理解的内在思维过程,笔者梳理了教师在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上会用到的一些具体的引导方法,从学生的理解认知出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一定意义。最后,英语的学习最终是要达到构建学生言语能力的目标,即要能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与逻辑,观点与看法,而阅读理解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达成语言理解,更新认知结构,构建言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