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区化”策略的太原洞儿沟村景观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22-01-29 20:22:1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通过前期对“景区化”及村庄“景区化”设计的深入分析,以及结合本次基于“景区化”策略的太原洞儿沟村景观设计研究,最终笔者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基于村庄原状打造特色景观,对于村庄的原始空间应该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及分析,从而总结出“一村一韵”的设计思路。设计师对于村庄景观提升改造设计应充分探索其本质特征,不应采用全部推倒再建的老旧设计思维。遵循修旧如旧的设计原则,发扬村庄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创新思路,将村庄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到最大化。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

随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工程建设工作进程的日渐加快,我国社会城乡之间的所存在的差距愈加突出,与此同时,农村贫困地区的落后发展问题仍然是严重制约我国加快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社会建设的短板。为了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缩短城乡差距,国家和各地政府均为加快农村发展不断尝试制定战略措施以及各种惠农政策用以实现加快农村的发展。近年来,许多乡村区域都在国家及各地政府的不断努力下进行了大范围的整改设计,但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方面做文章,相应的产业发展方面仍是停滞不前。故现如今提出了将村庄农业特色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农旅共同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在使得农村环境的改善的同时对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起到助推作用,使得乡村旅游不断深化深层次推进(张树民等 2012),这些理念的提出给村庄的“景区化”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基础(图1-1)。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是以山西省太原市洞儿沟村为研究对象来展开对村庄进行“景区化”景观设计的研究。洞儿沟村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南部姚村镇。村庄东部与姚村大元村、西邵村相接壤,西侧相邻于槐树村,北部面向七苦山景区,南部与清徐县相望。规划面积为1753亩(1.17平方公里)。其中居住区面积达389亩(0.2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630亩(0.4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为734亩(0.49平方公里)。本文主要通过讨论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将重点聚焦于晋源区“百村景区化”大发展,最终落脚于洞儿沟的村庄“景区化”的景观设计研究,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改善村庄现有问题,提升洞儿沟整体景观环境

本次基于“景区化”的洞儿沟村景观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升洞儿沟村当地村民生活质量和环境水平,保障村民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挖掘洞儿沟当地具有特色的产业和自然生态要素,将其进行整合,按照“百村景区化”的上位规划要求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将洞儿沟村庄独具特色的农田风光与内部村落紧密结合,概括出了景、村、人“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并在整体设计中充分展现洞儿沟村文化特征以实现村庄“景区化”的特色凸显,把洞儿沟打造为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宜居乡村(刘黎明等 2004)。从而加快晋源区整体“百村景区化”发展进程,使得“农田变景观、农村变景区”。


第二章 “景区化”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景观的概念

乡村景观是由乡村的人居环境空间、自然山水风光以及其经济文化等相关因素共同构成的景观体系(农云侠 2016);从概念角度分析,乡村景观主要是指其形态由各自独立的单户农舍到集体供给日常生产及生活服务的村落区域的景观(吴玉洁等2010)。从功能角度来说,乡村旅游景观是具有生产功能性的且具备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及审美需求等为一体的一种景观形式。(孙吉亚 2013)其特征的主要表现有具有明显田园特色,土地景观粗放等,在乡村中一草一木皆能体现其特有的田园风情。

2.1.2 旅游景区的概念

旅游景区是根据风景资源所表现的景观特征、类型以及旅客观赏意愿而将风景区进行归类,具备配套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并提供休闲观光游览、考察探险等相应服务功能的区域。旅游景区是盈利性机构(肖婉霜 2015)。其一般具有如下三个基本属性:

其一,旅游专用性,这是旅游景区的基本属性。即指旅游景区根据其特定的旅游资源及设施服务专为旅客提供娱乐休闲、游览观赏、益智科普、康体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性能。

其二,管理控制性,是指旅游景区有明确的地域边界,并设有固定的出入口以便于进行管理,且具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控制性主要用以实现对游客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及对景区资源的保护;

其三,质量等级性,根据国家 GB/T17775-2003标准可将旅游景区进行定级,按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无A级、AA级、AAA级、4A级以及5A级旅游景区(王维艳等2011)。

旅游景区悠然秀美的人文自然风光景观、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使其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并且旅游景区必须配以完善的旅游设施以及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用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多重需求。


2.2 相关理论概述

村庄的“景区化”发展设计研究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众多,其中包括乡村产业结构、景观、旅游、文化、农田等多方面,故在进行具体设计前,需将前期概念及相关理论从多角度多学科方面考虑,进行深层次分析(卢婷 2018)。通过分析对比发现,村庄“景区化”发展所需运用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景观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地域文化景观规划理论以及旅游心理学理论,本章将着重从这几方面进行论述。

2.2.1 景观美学理论

景观美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的分析关于美的原则,同时根据人类在实践中所创立的审美标准从而总结而来的艺术性鲜明而突出的形象。而景观美学是通过运用美学的相关理论以研究景观艺术所产生创造的关于美学特性及其相关规律的学科(邓波 2014)。景观艺术的精妙之处在于能通过人们的感官视觉、嗅觉、触觉以及听觉等多维度途径来感染游人,是有人能够感觉到空间所缔造出的氛围和意境,给旅客带来立体的审美享受。在游人欣赏村庄整体景观的过程中,随着游览路线的递进,逐渐有机的在游客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并且逐渐形成系统。所以在村庄“景区化”景观设计中,要体现景观美学的客观规律,通过打造富有田园诗意的“景区化”村庄景观以此来缔造意境美,使前来游玩的旅客能够流连忘返。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单纯仅限于满足于当代现有需求,更要开阔视野从长远的眼光去思考未来建设的长久需要,用以实现自然资源不枯竭的一种发展策略。现代社会在促进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弊端,譬如现代人类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愈为严重、自然资源日益减少,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再加之盲目求快使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村庄景观趋同性的情况日益严重,村庄乡土文化在遭受不断地打击。本文的核心论点是在村庄进行“景区化”的发展设计过程中,怎样在完成乡村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同时,使得村庄文化和生态产业文化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设计师们在进行“景区化”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乡村生态低影响度开发,最大程度的保留村庄特色。


第三章 村庄“景区化”景观设计研究...............................16

3.1 构成要素.............................................16

3.2 具体特征........................................18

第四章 洞儿沟村空间概况分析..........................24

4.1 项目现状分析..........................................24

4.1.1 生态环境分析..........................................24

4.1.2 人居环境分析.................................................26

第五章 太原洞儿沟村景观设计..................................37

5.1 设计依据..............................................37

5.2 设计模型架构...........................................37

5.3 设计定位及目标......................................39


第五章 太原洞儿沟村景观设计


5.1 设计依据

村庄“景区化”景观设计十分具有针对性,不同的村庄所适合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在该章节首先将阐述洞儿沟进行“景区化”景观设计所需的设计依据,以及洞儿沟预计的发展模型架构来确定设计及定位目标,为建设洞儿沟的特色“景区化”发展定下了大的基调。其次,根据洞儿沟自身特色提出了其在进行“景区化”景观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运用CDTA体验模型研究法作为整体空间设计的具体设计指导方法进行设计方案的深化和细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8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2008 年);(4)1:2000实测地形图;(5)项目现有建筑、排水设施、绿化情况等现状调查结果;(6)其他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本项目旨在洞儿沟村进行景观改造提升设计,将其打造为特色的“景区化”村庄,让洞儿沟乡村旅游的景观空间还原乡村本真,同时满足城市游客群对农业和乡村的好奇。打造特色“景区化”村庄是本设计方案的核心思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游客的“景区化”村庄体验,同时协调村、景、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将在景观空间中打造由四季的时间线编排一系列能保证游客顺利参与农耕体验的相关要素。具体发展模式表现如图5-1: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研究主要以太原洞儿沟村的景观设计为案例,将乡村振兴战略、“百村景区化”策略等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将乡村旅游、旅游景区以及“景区化”等相关理论研究与具体的村庄“景区化”景观设计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村庄在进行“景区化”景观设计时所需具备的构成要素以及具体特征。同时通过归纳分析现有部分村庄的“景区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明确村庄的“景区化”景观设计应突出理念引领,形成“景区化”共识;突出联动融合,实现产业多元拓展;突出利民惠民,完善基础设施;挖掘特色、修旧如旧的具体设计思路,并确定了CDTA体验模型研究法为具体的设计指导方法。其次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前提下分析洞儿沟现有生态环境、居住条件、人居活动、功能结构、文化特色以及周边旅游发展现状等方面,总结出优势与不足。确定具体设计定位及目标,将设计重点落脚于研究“景区化”景观设计的村庄如何平衡“村、景、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之上,并总结出生态宜居、绿色发展、保护地域特色、完善“景区化“服务体系、产业兴旺、彰显文化价值等的有关于太原洞儿沟村的“景区化”景观设计原则,明确“一核心双轴线一过渡五区域”的整体空间序列布局设计,将“景区化”的理念具体体现于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协调原村民居住空间与整体“景区化”大空间的关系,并且通过“景区化”的设计带动洞儿沟一二三产的多元化发展,以小见大的总结村庄“景区化”景观设计可行性模式,为中国众多村落转型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通过前期对“景区化”及村庄“景区化”设计的深入分析,以及结合本次基于“景区化”策略的太原洞儿沟村景观设计研究,最终笔者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基于村庄原状打造特色景观,对于村庄的原始空间应该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及分析,从而总结出“一村一韵”的设计思路。设计师对于村庄景观提升改造设计应充分探索其本质特征,不应采用全部推倒再建的老旧设计思维。遵循修旧如旧的设计原则,发扬村庄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创新思路,将村庄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到最大化。

②保留乡村属性,整合空间实现功能多样化,对于村庄内部不同的空间做出相应设计。在最大保留村庄特点的前提下优化居民空间,同时通过“景区化”建设让村庄实现进行功能转型,从村庄转型为集产业、特色、文化于一体的“景区化”村庄。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