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管理需要把握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04-30 20:57:28 论文编辑:jingju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交流日趋频繁,领导科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发展,决策管理的好坏对单位整体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新形势下,科学决策管理在单位建设发展的地位作用愈加重要,但在决策管理实践过程中,不够科学有效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文章主要从强化对决策管理的认识和科学决策管理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两个方面,区分三部分,提出了几点建议意见。

 

一、强化对决策管理的认识

 

当主管领导就要学会决策。而我们有的城市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城市乱糟糟的,人和车都走不动,效率低下,根源在于没有很好的整合资源。
一要强化决策管理就是确定目标的意识。单位建设发展关键在于选择发展方向和道路。方向和目标相比,方向是起点,目标是终点。
二要强化决策管理就是选择方向的意识。在迷路的时候,在发现走错路的时候,在遇到岔路的时候,在原来的道路不能再通向前方的时候,领导就要科学决策,改变方向,这种改变就是拯救,是方向性拯救,起决定性作用。方向是由目标确定的或者说是服从于目标的,单位领导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目标,任何单位团体都有自己的目标,决策管理就是确定目标,然后带领团队朝着目标坚定前进。
三要强化决策管理就是明晰责任的意识。确定目标后,要抓具体落实,必须把责任分解下去。责任不明确,分工不具体,容易打乱仗,也容易引起内部矛盾,最终影响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要强化决策管理就是整合资源的意识。即把有限的资源通过管理整合,发挥最大的效能。比如美国城市功能的整合,华盛顿是政治中心、底特律是汽车城、芝加哥是钢铁城、纽约是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比较好,不存在拥堵等问题。整合资源,就要因情施策,用好载体,有机衔接,达到整体最优化。
五要强化决策管理就是相对均衡的意识。单位发展要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均衡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既包括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也包括能力与任务、业绩与奖罚、权利和义务要均衡。
六要强化决策管理就是集体至上的意识。领导做决策管理,始终要着眼于单位整体建设发展,从大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以集体利益决定决策管理走向。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小团体的利益,甚至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二、科学决策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个正确的决策可能惠及几代人,一个错误的决策,可能祸害若干年,一些决策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会为之付出代价。
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根源,把问题作为决策的导向,使之具有针对性,能够对症下药,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方向。
二要善于抓住重点。单位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作为领导要善于分清主次,区分重点与一般,善于弹钢琴,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单位建设的“牛鼻子”。
三要着眼长远发展。领导眼光要长远,站在缭望台上看问题,思想要具有前瞻性,敏锐感知时代变化和事易时移,带领团队奋进,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和同行的前列。
四要注重整体建设。追求整体利益,不能只顾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要追求长远利益不要只求短期效应。有的单位只注重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和眼前利益,不追求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影响了内部团结,导致整体利益受损,制约了单位整体建设。
五要坚持标本兼治。分析问题,如同看病吃药,要先下猛药,再吃补约。有些问题解决起来不是一娥而就,但一定要想办法,找准问题的症结,把复杂的问题加以简化,然后再对症下药,先治病后强身。
六要认真权衡利弊。搞好决策,也是一个比较、权衡和鉴别的过程。事无尽善,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一定要学会决策,学会选择,优中选优谋发展。七要坚持慎重决策。对重大间题,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做好会前酝酿,决策时要通盘考虑,认真分析,全面分析,细致分析。要坚持按程序决策,严格程序步骤,防止走过场和擅自决策。

 

三、科学管理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在现代管理中,积极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进行量化、检验、可视等多种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作用日益明显,但任何管理最终还得由人来管控,所以,管理工作说到底还是人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见实效。
要脚踏实地,认真研究管理的规律。要坚持真理,信奉真理,不以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
一要求真务实,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科学管理才有价值意义。
二要行稳致远。实施管理前,要加强风险评估,制定相关预案方案,落实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起步稳。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控制,注意强基固本、标本兼治,稳步推进,不要急功近利、浮躁,防止发生不可控因素。项目任务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管理讲评,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要知人善任。要把胜任岗位的管理人才用到相应的管理岗位上去,对不胜任岗位的,要调整分流到其他工作岗位二要用人所长,也要宁缺毋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