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12-30 09:25:16 论文编辑:硕士论文代写

 

 [摘 要]案例教学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传统教学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我国推行案例教学应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加强管理类通用案例教材的建设,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角色的定位和转换,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管理学科;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一、案例教学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占有
突出的地位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诸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而应加强贴近管理实践的案例教学。管理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对管理问题的一种讨论法、分析法,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对某一经营或管理的背景和过程进行全面描述,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诱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近似的时间场所。通过管理案例教学提供的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现实经营活动中经理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商业世界。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教学环节、时间和各种相应的条件、设备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再加上教材编写的滞后,使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实战”训练。而案例教学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将本专业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于剖析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具体来讲,案例教学有以下优势:(1)能使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应用中的问题;(2)使学生学会归纳式的思维方法;(3)能教会学生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决策;(4)能使学生从近期和远期的“系统”角度进行思维;(5)能使学生懂得集体判断与决策的重要性,并取得在公共环境锻炼的机会与经验。实践也证明,案例教学是管理学科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不可或缺。
二、我国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落后,缺乏从事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中案例教学占的比重极小,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对案例教学的倡导激励措施不力,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不熟悉或组织欠佳外,主要还是观念问题。许多教师早已习惯于传统的“一枝粉笔、一本书”的灌注式教学方法,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他们既担心难以适应案例教学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所提出的高要求,不愿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担心学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更担忧难以把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更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不注意角色转换,教学效果差很多教师也在积极组织案例教学,但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不到位。一方面,有些教师长篇大论,经常插话,导致喧宾夺主,或者频繁地对学生的见解和活动横加指责和干涉,总以“权威”自居,妄下断语,实际上等于终止了讨论,致使课堂讨论冷场,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不愿意或懒得独立思考,总是将希望寄托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如同初生的雏鸟等待母亲喂食一样,发言不积极,这样课堂讨论不活跃,导致教学失败。
(三)缺乏充足的案例资源,使用国外案例又出现“水土不服”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目前国内案例资源在数量上还不够丰富,质量也良莠不齐,相当部分案例是直接从国外“拿来”的,在学生对国外经济法律制度、企业状况和文化背景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其适用性必然受到限制,导致“水土不服”,缺乏高水平的本土案例严重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发展。
三、推行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1.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案例教学工作常常是一项出力大,却并不一定讨好的工作,如果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尝试案例教学的人便很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如学校领导应当率先垂范并积极倡导,对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组织观摩和总结推广,同时应制定规范性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例如:可以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对教师深入社会和企业调研编写的案例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承认其科研工作量;定期评选优秀教学案例并优先予以发表或出版;在教学酬金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等等。
2.加强管理类通用案例教材的建设案例教学方法在西方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在我国,无论从编写经验或是案例水平上都显得不足。当前,我国要大力开发教学案例资源。在教学案例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实行全国通用教材是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案例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对国外的案例要充分消化和吸收,选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案例材料,使它能服务于广大受教育者。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深化改革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管理实例加工成教学案例,这不仅可以充实丰富案例资源,而且对于广大的企业经营者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拓知识视野、激励创新思维、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都极为重要。实行全国通用案例教材是对案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提升,对教学案例资源实现充分共享,不仅保证教学案例的质量,各高校教师还可对怎么编、怎么教等问题进行相互切磋,交流经验,解决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
3.注意角色的定位和转换,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学生必须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一个自主学习者的角色。简单地说,教师要从“主角”变成“配角”,学生要从“配角”变成“主角”,理顺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加强主体间的交往,建立教学双方的平等关系,营造师生合作共事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这就要求教师超越自我的思维定势,不断增强教学平等意识,逐步完成从原理阐述者向“教练”或“导演”的角色转换,从案例教学整体设计、每堂课的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案例教学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促成课堂中形成一种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创新的思维活动中来。通过思想的互相碰撞,每个人都有可能从他人的言论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哈佛的案例教学法及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1999,(6).
[2]岳意定.关于大学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6).
[3]陈超、夏倩.关于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