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案例:成都市武侯区政府赋权学校“两自一包” 体制改革案例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09 14:18:32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两自一包”学校管理模式,理顺了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多元治理关系、优化学校用人机制、改善教师收入分配体系、有效地转变了教育治理方式、落实学校的办学主动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应处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教育公平、均衡化取得重要进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发展教育的能力明显增强”。1985年以来,我国逐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国家教育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政府教育管理职能仍存在“越位”与“缺位”等问题,政府管理方式手段软约束,权责定位不清晰,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社会参与评价机制不健全,影响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也增加了国家教育管理的成本,降低了教育管理的公信力。中国共产党针对教育模式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效调整教育战略。党的十九大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2010年7月公布有关教育改革的相关规划,结合当今时代教育的发展模式,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大力推行“管办评”分离,要求政府简政放权,有效处理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和健全现代学校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管理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效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社会的治理能力。2015年,进一步指出,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建立新型管理关系,推动教育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增加教育管理的透明度,高度重视“管办评”分离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推进法治教育的必要条件”。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各地区学校要从根本上实现管办评分离,形成政府赋予学校依法管理权,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第三方等组织依法参与和监督教育管理的格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显提升”。

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教育局一直努力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强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成都市武侯区顺应改革形势,为破解“编制困境”、“教师流动困境”、“激励困境”,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中的“人权”、“事权”和“财权”问题,同时保证公办学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增强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推动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教育局通过改革政府“赋权学校”制度,增强学校的自主权和独立权,有效处理教育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打造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推行学校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研究

教育“管办评”分离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对推进教育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现有的关于教育“管办评”改革的文献比较丰富,学者们围绕教育“管办评”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途径、教育“管办评”改革的治理模式、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主体之间的多元治理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是“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困境与原因研究。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推进顺利,目前收获颇丰,但教育“管办评”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困难。刘利民认为,长期以来,政府既是教育的组织者,又是教育的管理者。但政府不是唯一的教育改革管理部门,充分培育学校、社会第三方组织的教育主体意识、教育责任意识和教育服务能力是改革的重点,即通过重构政府、学校、社会第三方之间的关系,重新界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学校要发展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增加多元化业务的发展道路,政府要简政放权,依法规范自己的职能,确保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1]。

高兵、杨小敏和雷虹探讨了学术界对“管理”“办学”“评价”的争议和疑问,我国提出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尚未出台系统的统筹性文件,“管办评”分离政策碎片化。另外,政策未触碰政府自身的关键利益,泛化地把所有相关的政策和策略都归类整理在“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改革政策中,目标导向不明确,未做到有针对性地归类整理,使得“管办评”分离的概念模糊化[2] 。

孙霄兵认为,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政府的管理宽泛、杂乱、琐碎,学校办学活力受到极大的抑制,政府主导着学校的方方面面,学校作为办学主体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3] 。

孙远太认为,“管办评”分离改革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相应的顶层制度保障,不能保证政府、学校、社会三个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得地方的实践探索缺乏制度保障,致使改革过程中协商、合作、激励、责任、考核、问责机制落实不到位[4] 。

第二章 武侯区“两自一包”体制改革案例描述

2.1 武侯区“两自一包”改革背景

2.1.1 我国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发展现状

实行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以来,不断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实现学校的自主管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高效的教育追求。首先,改革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从主要主导部门转变为拥有部分责权的部门,具体推行了权力清单式管理和服务,精简会议、文件、评选和检查等,减少行政过多干预学校行为,同时向学校下放人财物等管理权限[31]。其次,有效提升了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为构建学校依法办学的根基,依据相关机构颁发的管理方针,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规章制度。最后,转变了政府单一的评价模式,鼓励多方力量参与评价、监督,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学校的评估建设能力,进行有效的多元化治理。目前多省已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上海市政府减少行政干涉力度,建设和完善相关的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清理强制性文件,增加学校的自主管理权,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综合管理,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增加评价体系和教育预估体系,委托社会管理,向社会机构购买学额,购买社会第三方组织专业教育评价服务。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成为全国典型案例,改革过程中有诸多改革亮点值得学习探究,改革围绕“政府怎么管”“学校怎么办”和“社会怎么评教育”展开。政府依法治教、依法履责,转变政府管理、政府办学、政府评价于一体的模式,从“大包大揽”向提供服务转变。向宏观治理过程中,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实施质量检测、绩效评价、师资培训等事务。学校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学校章程制度体系、创新学校绩效分配制度,完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能力。成立江津区督导委员会、组建江津区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畅通民意反应渠道,提高区域教育评价综合效能。

2.2 武侯区“两自一包”改革实施过程

2.2.1 探索阶段——以购买服务为特征(2013—2014年)

武侯区教育发展面临教育需求猛增和教师编制持续不增的矛盾,教师团队“只进不出”,优秀的教师无法进来,不合格的教师出不去,教师工作积极性低等难题,这极大地制约着武侯区区域教育发展。在这样的困境下,武侯区教育局向区域政府提交了学校自主招聘教师的解决方案,经费由政府一次性拨付。方案提交区政府常务会审批,同意由政府拨付学校财政经费,建立学校自主聘任无编制教师的机制。

2.2.2 试点阶段——以联动突破为特征(2014—2016年)

2016年,武侯区委区政府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秉持提升教育质量原则,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直面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印发了“两自一包”改革体制在中小学的试行方案,进一步探索“两自一包”学校治理新模式。统筹解决学校有关自主权力不充分,职能发挥受限的难题,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将政府与学校和社会的权力作用有机结合,以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作为改革试点学校,逐步形成“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两自一包”改革模式。

2.2.3 推广阶段——以区域实施为特征(2016—至今)

由于在试点探索过程中改革初见成效,2016年,武侯区政府颁布《成都市武侯区在新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推行“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正式提出教育部门从“越位点”退出,向学校下放权力。当年9月,成都市教育局、编办、人事局、财政局联合发文,向全市正式推行“两自一包”改革模式。2018年2月,武侯区政府又颁布新的方案,扩大了上一方案的施行范围,致力于在全区学校进行“两自一包”试点工作,对有关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完善,开启了区域性整体实施现代学校治理的新征程。第三章 武侯区“两自一包”体制改革激励机制分析 .............................. 25

3.1 “两自一包”改革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 25

3.1.1 解决绩效工资困局 .................................. 25

3.1.2 破解教师编制困局 ....................................... 25

第四章 武侯区“两自一包”体制改革保障机制的分析 ............................... 30

4.1 “两自一包”改革保障机制的重要性 ....................................... 30

4.1.1 推动各主体间权责清晰 ......................................... 30

4.1.2 调动各主体力量兴教办学积极性 .......................... 30

第五章 武侯区“两自一包”体制改革协同机制的分析 ................................. 35

5.1 “两自一包”改革协同机制的重要性 .................................... 35

5.1.1 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 35

5.1.2 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 35

第六章 武侯区“两自一包”体制改革的经验启示分析

6.1 落实学校自主办学的地位,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据前面章节中对“两自一包”体制改革激励机制的分析,改革涉及师资、管理、经费、内部民主管理结构建立等各方面,从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民主治理的角度看来,本次改革从整体上推进了学校体制机制的创新,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落实学校自主办学地位,提供了以下启示: 

6.1.1 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

"办”是管办评分离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学校作为“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权力汇聚点、核心点。“两自一包”体制改革落实学校自主办学的主体地位,学校在改革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致力于构建完善现代化学校制度,真正做到“依法自主办学、明确学校权力和责任”。“两自一包”有利于各教育主体认清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落实责任主体,更有效地划分责任,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目标责任制。有效发挥管理主体优势,提高教育体制机制的运行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利于学校发挥办学主导作用。此次改革基本落实了政府“简政放权”,切实向学校下放财政权、人事权、教育管理权,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学校办学,在改革中为学校自主发展予以人事、财务、资源等方面的保障,确保改革的效率和效益。

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承担着社会办学责任,遵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是独立自主办学的基本要求。“两自一包”体制改革学校根据学校特色,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开设能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的课程、自主规划学校人员、设施配置、办学经费的使用,注重教师需求,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履行责任义务的同时,接受着政府的宏观管理,政府作为学校办学的管理者,有效监督学校办学行为,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为减少改革学校的办学管理风险,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也可逐步完善学校法律顾问和法律救济制度,以促进学校自主办学的有利保障。依据学校情况,成立由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家长和专业法律从业人员组成学校内部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设有效调解的体制机制,稳妥解决各类学校纠纷事件,维护学校合法权益[37]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第七章 结论

本文将成都市武侯区“两自一包”体制改革作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该改革实施过程中的描述,分析,总结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经验,为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实施提供事实依据和路径选择。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两自一包”学校管理模式,理顺了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多元治理关系、优化学校用人机制、改善教师收入分配体系、有效地转变了教育治理方式、落实学校的办学主动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鉴于教育“管办评”分离对现代化教育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依托“两自一包”改革这个典型个案,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全面深化“管办评”教育改革:一是提高政府“管”的水平,转变教育管理方式;二是落实学校“办”的自主性地位,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是增强社会“评”的客观性,提高“评”的透明度;四是强化政府、学校和社会第三方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建设,提高基础教育治理效能。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武侯区“两自一包”学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协调机制等关键因素,得出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启示,为成都市乃至全国教育现代化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两自一包”改革涉及政府部门、学校管理、社会评价等诸多方面。一方面,本研究不能深入政府部门了解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案,涉入不深,研究成果可能尊在偏差;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经历有限,本研究对教育“管办评”分离是否能持续产生效用,无法做到长久的跟踪调研。争取能进一步丰富数据来源渠道、扩大研究样本,得出更客观、科学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