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例代写: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0 23:07:1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本文以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引领,以“五位一体”为总框架构建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以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对其政府治理能力进行评价分析。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治理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外学者对治理和统治的定义没有太大区分。自从罗西瑙首次提出治理与统治之间的区别以来,西方社会科学家给治理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他们将治理看作是统治方式的新发展,主张用治理替代统治。①让-彼埃尔·戈丹(Jean-Pierre Gaudin)指出:“当代治理的概念及理论被视为一种分析框架和思想体系,用以解释社会秩序和政治体系的发展,分析政府行政权力和公共政策的结构和特征。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不同甚至相反”。②全球委员会在题为《我们的全球之家》中将治理定义为:“治理是不同公私部门或个人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多种方式的总和,这是使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调和并共同付诸行动的持续性过程。治理过程既包含正式机制,也包含非正式机制”。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国内学者对治理的概念进行了本土化的探讨。陈振明教授在其著作《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将治理与统治区分开来,他认为,治理和统治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需要利用政府权威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理公共事务。但治理和统治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手段和机制以及管理的重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他提出“治理的本质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是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许多公共行为者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共享公共权力,并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协作以实现或促进公共利益的过程”。④学者毛寿龙指出,“治理是处理公共事物的方法道理,治理过程不仅包含权利的使用,还包含权利的获取、权利的监管及权利的转变等”。⑤俞可平教授在其著作《治理与善治》中将“治理”的概念界定为:“在特定区域内行使公共权力,以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是对政治权威、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事务不断优化完善的政治过程,治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

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于1997年在其著作《整体政府》中首次提出整体政府的概念,2002年他在《迈向整体性治理》中正式提出整体性治理。②希克斯提出整体性治理理论具有三种关系机制,即协调、整合、互相嵌入和紧密结合。这也是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所在。整体性治理是从关注单个部门的治理成果转向关注整个政府的治理成果,从部门内部的合作转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从个体体验转向关注跨部门、整体的体验,从垂直管理转向横向管理,从聚焦特定能力的提升转向包含协作在内的能力提升。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官僚体制带来的结构僵化,契合治理理论追求善治的目标和要求,是继新公共管理理论后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范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已经逐渐被运用到国内政府的治理实践中。例如,浙江发起的“最多跑一次”改革,③其目的在于解决不同治理层级和部分之间职能碎片化的问题,以公众需求为核心,体现了整体治理的特征。在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会遇到一些现有理论指导下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得不用新的理念和机制来解决现存的问题和矛盾。在许多地方政府实践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体性治理的嵌入。

结合中国实际,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治理本身包含规范权力运行、保障权利行使、优化利益分配的理论特质,而且有赖于制度建设、部门协同、渐进改革多重要素的系统联动才可落实。

第二章 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为了能够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需要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对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及可行性原则进行详细的考量。

(一)科学性原则

在构建指标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满足科学性的要求。具体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从各地方政府的客观实际出发,运用头脑风暴、文献研究法等科学方法初步确定指标。然后运用指标相关性分析论证这些指标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对不符合的指标进行剔除,最终说明各项指标的科学内涵。此外,指标测量还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同一测度指标选择的统计方法和计算口径必须一致,指标体系中涉及的权重的确定和指标数据的计算也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只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经得起治理实践的检验。

(二)系统性原则

治理涵盖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具体实践。因此,在构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指标体系时,需要重视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要求,将其按照一个系统来进行。各项指标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才能在进行评价时产生良好的结果,更真实地反映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水平和主要特点。

(三)可行性原则

由于陇东南区域各市州之间存在治理基础差异、自然资源差异和地区发展条件的差异,因此在构建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可行性原则。尽可能地用较少的关键性指标反映出较多的实质性内容,并且基于现实客观情况,也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评价结果的失真。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涵盖范围划分为五大方面,即政治治理能力、经济治理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文化治理能力、生态治理能力,也就是评价体系中的5 个一级指标,同时确定了1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经济发展”、“共同富裕”、“法治建设”、“公共安全”、“政治清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参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文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并且确定了包含“人均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2个具体指标构成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指标体系,详见表2-1。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第三章 基于横向比较的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 ................. 33

一、指标数据来源说明 ............................ 33

二、指标体系计算方法 .......................... 33

第四章 基于纵向比较的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 ................. 55

一、整体性评分结果 ......................... 55

二、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纵向比较评价 .................... 56

第五章 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64

一、经济治理能力 ................................... 64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 64

(二)产业结构不均衡 ................................ 65

第六章 陇东南地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径

一、经济治理能力

(一)推动资源要素流通

一要优化陇东南区域各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关系,建立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格局,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网络联动治理模式。地方政府要为企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清除影响企业良性竞争的不合理规定,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要对破坏市场统一的企业加重处罚。

二要提高引领中心城市聚集效应和辐射推动作用,构建以平凉、庆阳为中心,辐射天水、陇南、甘南的现代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快石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绿色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链,全方位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三要积极深化产业互动、要素流通和资源共享,鼓励和支持天水电子信息和陇东能源化工等现代产业创新集群延伸扩散,建设甘南生态经济产业基地,扩大陇南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进陇东南区域各市州之间资源要素的流通,加快建设资源共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体系全面衔接的市场体系。

(二)驱动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具体来讲,天水市应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加快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政策支持力度。平凉、天水两市应以化石能源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推进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升级,打造先进石化制造装备基地。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陇南市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一步完善花椒、油橄榄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链,推动农业现代化。甘南藏族自治州应进一步加强对藏中药材的研发,完善现代中药产业链,提升陇医陇药整体水平。

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创新服务模式,逐步提高制造性企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推动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向标准化标准化、规范化转变。促进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工业、数资文旅等领域有机融合。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引领,以“五位一体”为总框架构建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以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对其政府治理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经过进行横向比较并对其整体评分进行聚类分析,将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划分为三个层级:天水市位于第一类层级中,表明其政府治理能力水平较高、整体治理效果较好;庆阳市和平凉市位于第二类层级中,表明其治理能力水平一般、整体治理效果一般。陇南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第三类层级中,表明陇南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经过对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纵向比较发现: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在纵向比较中具有发展不均衡的特征。综合来看,本文指标数据来源真实有效,计算过程客观清晰,指标体系建构完整,对陇东南区域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中,具体指标的选取主要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进行筛选,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的结果与地区实际治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可能略微存在偏差。二是本文中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未涉及主观性的指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实地调研产生一定的阻碍,后期如有机会将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