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水河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及海绵化改造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2022-08-16 14:33:52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本论文通过对水系岸线采取自然生态驳岸处理,加上利用乡土树种,优化植物配置,可有效改善湿地公园水系驳岸现状,提升水系驳岸生态景观和植物层次感。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项目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片区,东邻文博路、西邻湟水桥、北至海西路和美丽水街,南至海晏路,东西直线距离长约5km,南北直线距离约0.65km,占地150.08hm2,湿地公园内湟水河流经长度约5.2km。

随着湿地旅游在国内外日趋成熟的今天,我国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旅游发展相对缓慢,且旅游资源的利用相对薄弱。湟水河湿地公园具有湿地的典型性特征,良好的景观基础,地处西宁市区,交通较为方便;同时湿地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如对其进行合理地提升景观、进行海绵化改造,可以很好地服务市民及省内外游客开展科普、文体、休闲、旅游等活动。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推进青藏高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成就”。为全面响应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目标要求,在规划范围内对湿地公园整体进行景观提升及海绵化改造,通过提升湟水河湿地公园景观,加强其服务功能,以便为市民、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与游憩场所,带动周边旅游发展,同时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合理汇水蓄水,涵养水源,以营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

2014年,住建部颁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文件,西宁市也以“治山、理水、润城”的海绵治理理念,位列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的建设试点城市之中。由于处于海湖新区核心位置,湟水河湿地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对海湖新区乃至整个西宁市有着重要意义。

2  相关概念及案例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海绵化改造

与美国的“低影响开发”概念相当,是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的进一步拓展,主要指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通过对城市已有海绵体(如河湖、湿地等)的保护改造和人工海绵体(如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等)的开发,降低城市内涝,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进行“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区域内整体水系统的可持续[2]。

2.1.2  景观规划设计

指为了美化区域环境、社会环境、或达到某些美学目的而对户外区域、地标和建筑物进行的设计实践。它涉及对现有环境中社会、生态和土壤条件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设计出可产生良性预期结果的设计或者干预措施。景观规划设计的专业范围,包括常规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场地规划、雨水管理、侵蚀控制、环境恢复、公园设计、视觉资源管理、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和提供以及私人房产和住宅景观总体规划设计等。

2.2  案例分析

2.2.1  永宁公园

永宁公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地处黄岩区,依永宁江畔而建,临近温台高速的一支高速出口,公园的总的用地面积有约21.3hm2,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永宁江出现了水质恶化、河岸植被减少、动植物生境破坏等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完善永宁公园服务功能,提高抗洪能力,保障公园内水系的自我净化功能,同时提供给大众感知文化、回顾历史、休闲游憩等价值,是公园设计者的主要追求。通过改造防洪堤、营造内河湿地、运用大量乡土树种、设计景观盒等方式,永宁公园实现了更新与蜕变,也使市民和游客进一步感受到自然保护、自然恢复、生物保护等内容的重要性(图1)。

案例借鉴:通过公园整体改善,在保障公园水系自我净化的同时,挖掘公园的文化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和自然保护价值。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3  项目概况 ................................................ 7

3.1  区位条件 ......................................... 7

3.2  现状分析 ............................................. 7

4  项目定位 ........................................... 12

4.1  规划设计依据 .................................. 12

4.1.1  规范标准 .................................. 12

4.1.2  相关规划或资料 ....................................... 12

5  公园各分区景观提升及海绵化改造详细设计 ................................ 21

5.1  湿地科普区 ............................................... 21

5.1.1  位置及规模 ..................................... 21

5.1.2  现状概况 ............................................. 21

6  其他总体设计

6.1  道路交通设计

6.1.1  道路设计原则

道路设计应根据《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尊重现状地形,避免交通环境对旅游区的干扰与破坏;注重湿地旅游区道路设计及交通设施建设的安全问题(图44)。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6.1.2  交通线路类型

湟水河湿地公园外部主要为海晏路,通海路,海西路,美丽水街等道路,主要承担湿地公园与城市功能的交通联系。

基于湿地公园场地条件及各类功能的特殊性,规划共计改造、新建各类停车场23处。其中,海绵化停车场:8处,主要位于公园主次入口及重要管理设施旁,满足城市各个方向人群进入公园停车需求。电瓶车停车场:2处,位于湟水河南岸电瓶车道沿线,在重要的旅游景点处设置停靠站,主要服务于南岸滨河线路游览人群。自行车停靠点:共13处,沿自行车道在公园的出入口、主要游览区等设置停靠。

7  结论

本论文通过海绵化改造优秀案例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对湟水河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空间结构、道路交通、总体布局等方面做了景观设计,并且对景观节点都进行了海绵改造化设计,构成合理的研究体系。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通过对水系岸线采取自然生态驳岸处理,加上利用乡土树种,优化植物配置,可有效改善湿地公园水系驳岸现状,提升水系驳岸生态景观和植物层次感。

二是通过权衡海绵城市需求和湿地公园景观效果,合理对湿地公园开展景观提升,能够有效转变公园各个片区所起的作用,丰富公园游览内容,同时通过合理融入河湟文化,促进湿地公园在地域文化传承上起到一定作用,使场地类型多元化,促进西宁市湿地旅游的发展。

三是结合公园实际进行合理地海绵化改造,以及串联、并联相结合的多点取水水系设置,可对提升公园景观水质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以增强公园雨水调蓄功能,涵养湿地公园水资源。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