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景观优化设计——以天津耳闸公园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12 20:07:26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景观毕业论文,笔者认为水利遗产的保护并非仅限于制度体制下的封闭保护,而是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引导人群对水利遗产价值有逐步清晰化认知,使水利遗产从封闭保护发展到价值性开放认知[50],同时,将水利文化寄托于空间场地与物质载体中。通过空间展示、传播、体验与互动,打破人群与水利遗产的认知距离,从而实现引导水利遗产空间景观优化与联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是水利相关管理部门通过管理、审查和认定,向社会发布遗产名录,依法划定保护范围或保护红线,基于遗产保护区内设立相关展陈设施,向社会传递普及水利遗产知识,打造相关水利遗产学习基地,鼓励通过各项现代科学技术,依托于物质载体向社会大众,传递科普水利遗产知识,推广水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研究方式[1]。目前,关于水利遗产的保护研究,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与多元化研究方式的出现仍在不断更新,本文基于以下方向进行研究:

景观毕业论文怎么写

一是如何提炼水利遗产核心价值,提升对水利遗产空间的认知。近三十年来,中国百余处水利工程受到不同程度保护,逐渐成为国际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所保留有价值的水利遗产不多,水利遗产的工程、环境、水质及管理状况缺失[2],造成水利遗产保护模糊化发展。因此,本文基于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构建协调统一、层次分明的水利遗产保护体系,是活化水利遗产的重大挑战。

二是如何创新水利遗产保护方式,带动人群参与体验。受众人群作为景观空间中的行为主体,其户外休闲游憩活动时间日益增多,人群对活动场地物质需求转向精神寄托,高品质的公园环境逐渐成为人群户外休闲游憩活动的首选。不同人群的行为活动需求成为水利遗产公园景观优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是如何解决现状问题矛盾,解决耳闸公园保护与开发问题。耳闸公园场地水利文化要素识别不清晰,场地节点关联性弱,忽视了水利遗产保护与周边环境联动关系,未能形成完整的水利遗产保护体系,且人群对水利遗产的认知模糊,加之水利遗产保护开发模式单一,因而导致场地空间吸引力不足,无法满足人群行为活动需求。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

一延续运河文化和场地文脉。解析运河文化与水利遗产保护关系,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延续环境中独具特色的人地关系,拓展场地空间的功能及空间表现形式,融入精神文化内涵,为活动人群提供一处富有活力的生活剧场和有情感记忆的文化场地[3]。

二形成辐射圈层协调空间联动。以耳闸公园为核心,通过保护、延续、重组的形式,串联耳闸公园内部及周边具有经济价值和精神活力的公共空间节点,形成辐射圈层。并以此为示范点,构建辐射圈层体系,产生区域联动效应。

三满足受众人群的行为活动需求。将水利遗产保护纳入景观优化与区域规划中,打造具有水利文化、水利记忆的空间场地,使受众人群产生精神记忆共鸣,从而实现公园景观的优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大运河水利核心遗产、水工设施遗存—老耳闸与大运河文化空间要素、水利与水运工程设施—新耳闸,共同构成的耳闸公园。从辐射圈层、区域联动的创新角度出发,推进辐射圈层下水利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功能拓展与共享,唤起受众人群水利记忆,以景观空间为载体,提升受众人群对水利遗产的认知,活化水利遗产,延续和继承场地精神文脉,以此提升公园景观空间活力与品质[4]。

第二章水利遗产背景下公园景观优化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2.1水利遗产公园相关解读

2.1.1水利遗产公园由来

2017年2月颁布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确立水利遗产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而水利遗产公园旨在为水利遗产保护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是京杭大运河水利文化精神落在实处的重要表现。同时,水利遗产公园的建立为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

第一全面实现水利遗产的活化保护与再利用

水利遗产公园的建立,一方面为水利遗产本体的保护与复原,提供了重要场所基地,引导人群进一步深化了解水利遗产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水利遗产公园场地功能的拓展与挖掘,展开多元共享的水利遗产体验方式,从而提升公园品质与内在活力。

第二联动辐射区域圈层,提升带动内在价值

水利遗产公园的建立利用场地空间形态的不同变化方式,进一步诠释对水利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基于对水利遗产公园的自然环境、周边环境的改善,通过全面展示水利遗产公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助力水利遗产价值的可持续化发展。强化水利遗产保护界面,通过标志性水利遗产空间的构建,提升水利遗产公园的区域影响力。同时,融入人群日常生活圈,将人群可达性、公共性与开放性作为筛选周边活力节点的重要依据[13]。水利遗产公园区域联动关系的形成,依托于水系轴线、公共交通关系与慢行系统,以拓展水利遗产公园的场地功能的方式,提升水利遗产的空间活力。

第三运河轴线串联主题业态,引导推动区域发展

水利遗产公园本身价值与活力的延续并非局限于区域圈层的节点的独立式开发,而是依托于整体区域系统的整体性开发模式,避免对区域发展造成断层式、割裂式发展[14]。以水利公园的自身圈层活力节点为出发点,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基于节点、圈层和联动性三要素,形成相互穿插,活力联动的区域化系统化圈层,以此引导区域化发展,从而为水利遗产的轴线式、纵横式的长远发展带来机遇。

2.2水利遗产公园空间功能研究与遗产保护

以人群需求为导向的功能拓展:水利遗产公园的功能空间组成与土地利用形式更加注重对文化的渗透、功能的多样化、场所的公共化和形态的特色化,充分发挥场地的土地资源的价值,塑造多元共享公共生活空间。同时,公园场地环境具有城市文化窗口展示功能,以水系交通、道路交通、慢行系统等空间串联形式,满足人群对空间场所的公共需求;以水利展示、传播、互动、观赏等多种滨水参与体验方式,实现功能多元化的高品质活力空间;同时,确定功能节点空间的联动效应,创造空间辐射圈层,以水利遗产保护为目的,对公园整体空间的有序渗透与关联[18]。

受众人群作为水利遗产公园的行为主体,是空间场地的主要活动对象,水利遗产公园兼具水利遗产与城市公园的属性,其主要活受众人群属性为旅游服务者与日常访问人群,不同人群属性对场地功能需求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园区内不同属性的受众人群,采用不同的调研方法,通过观察、访问交流等的方式对受众人群的空间行为进行研究,提炼和总结人群活动的行为特征和活动需求。通过前期调研可知,受众人群活动场地多集中在节点性空间场地,受众人群行为与所在场地的基础设施等客观条件与个人行为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重点将受众人群的行为轨迹与场地节点活动需求作为主要研究参考依据[19],走进受众人群的身边,了解其真实的活动需求与行为特征,探索景观空间场地优化方法。

第三章辐射圈层体系下的耳闸公园现状研究............................18

3.1耳闸公园的辐射圈层体系联动研究.................................18

3.1.1宏观层面:耳闸公园与运河轴线节点间联动关系..............18

3.1.2中观层面:耳闸公园周边空间的辐射与联动......................19

第四章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的辐射圈层结构关系.................................26

4.1微观层面:节点型景观节点构建与优化..........................26

4.1.1景观节点特征解析.................................26

4.1.2景观节点的活动人群行为心理与活动需求............................26

第五章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的耳闸公园景观空间优化..........................31

5.1节点空间场地空间类型及功能拓展...............................31

5.2水利遗产背景下耳闸公园辐射圈层下节点空间联动性研究............32

第五章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的耳闸公园景观空间优化

5.1节点空间场地空间类型及功能拓展

目前对于水利遗产的保护不再局限于单体的保护展示,而逐步转向展示类、受众化展示方式,通过对空间的功能类型的转换与拓展,从受众人群的需求角度出发,依据不同空间节点的功能属性,归纳总结出教育科普类(如图5.1)、标志性节点空间(如图5.2)、节点邻里共享类(如图5.3)、观赏游览类空间(如图5.4)、服务管理类空间(如图5.5),通过对公园水利遗产资源及景观资源规划融合,通过科学规划与场地空间布局调整,实现空间功能融合,而并非简单物质的叠加[37],依据场地物质空间主题、配套设施与人群行为所产生的精神寄托,为承载空间赋予新功能。

景观毕业论文参考

第六章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景观优化启示与结论

6.1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景观优化结论

本文在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以天津市耳闸公园为例,基于调研问卷和访谈数据,对耳闸公园内活动人群的行为特征及活动需求进行分析,以优化空间景观为目标,解析如何对空间场地功能进行拓展,提出构建辐射圈层,并形成联动关系,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利遗产保护背景下,水利遗产公园景观优化方式。

保护研究水利遗产本体,以空间整合与功能拓展的方式,复原水利遗产建筑,活化其功能[46],采取“复原活化、辐射联动”的保护与利用方式,融入互动体验类景观装置,对水利原理进行更直观的展示,满足人群的行为需求。引导人群用实践参与的方式,在游玩体验中享受水利带来的乐趣,寓教于乐,将水利知识融入景观物质载体,传播于公园活动人群。

第二辐射圈层下,节点空间功能拓展。

水利遗产公园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群行为活动的日常基本需求,而是最大限度的还原水利遗产主题带来的水利遗产价值的客观真实反映[47],即要适应水利遗产的保护需求,也满足人群的基本所需,在共享化、多元化的水利遗产展示、认知和体验空间场地内,体验感知水文化乐趣。

第三区域联动与整体空间体系的关系。

水利遗产公园的的存在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更是水利遗产保护体系下的重要节点组成部分,同时需要建立多节点、区域化、多学科的合作,景观与规划、景观与建筑、景观与遗产保护等,挖掘与整合节点本体及周边的资源配置、业态和用地,形成辐射圈层,建立节点间的联动关系与区域联系[48]。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