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护理毕业论文范文:药膳鲫鱼热鲙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干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26 23:35:48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护理毕业论文,鉴于目前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今后需要与各个中心联合,收集更多样本,同时开展增加临床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增设空白对照,以便为药膳作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撑。

第一部分前言

1研究背景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为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是指胃黏膜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性病变,是胃黏膜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并可能伴有糜烂、胆汁反流的慢性炎症[1]。CNAG主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焦虑、抑郁、健忘等精神心理症状[2]。CNAG的患病率极高,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男性多于女性[3,4]。国外CNAG患病率为46%-49.8%[5];中华医学会开展的一项针对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CNAG占胃炎的59.3%[6]。可见,CNAG患病率高,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护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此外,CNAG三级预防的开展[7],对饮食、生活习惯、药物服用、复诊检查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出现的上腹不适、疼痛、嗳气反酸等症,使患者多能耐受,加之临床治疗患者依从性较低,使得CNAG演变为胃癌(Gastritis cancer,GC)的风险提升,对患者健康预期寿命构成严重威胁[8]。因此有必要从疾病的预防策略角度加强对CNAG的管理,同时针对病因进行诊疗和防护,防止病情的进一步进展与恶化。多项研究报道,CNAG病情的发展及治疗效果严重受生活、工作中产生的负性情绪和悲观态度的影响。若患者精神压力过大、不良情绪较多、生活规律紊乱则使得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导致该病绵延不愈。同时,由于该病难以痊愈甚至反复发作,其不愉快的疾病体验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由此还可带来沉重经济负担[9]。鉴于CNAG患病率高、存在癌变的高风险、经济负担较重、生存质量低,因此有必要从预防的角度开展研究以便早期干预、积极防控、规律治疗。

2研究目的和意义

(1)本研究以CNAG脾胃虚寒证为研究对象,CNAG在中医属脾胃病范畴,以脾胃经典理论“清浊相干”作为理论指导,探讨在该经典理论指导下药膳选择、实施、调理慢性病的科学性。

(2)深挖古籍经典,病证结合、因人制宜、辨证选择经典药膳鲫鱼热鲙,并采用随机对照科研设计,综合评价该经典药膳在症状改善、负性情绪缓解、生活质量提升、证候疗效方面的效果。以期从理论、实证角度进一步证实鲫鱼热鲙调治CNAG脾胃虚寒证在选方、药膳内在组配、临床运用的科学价值。

第二部分文献回顾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概述

1.1西医学对CNAG的研究现状

1.1.1 CNAG概念及流行病学特点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为临床常见且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是指胃黏膜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性病变,是胃黏膜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并可能伴有糜烂、胆汁反流的慢性炎症[1]。CNAG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出现不适、饱胀、疼痛、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亦可出现焦虑、抑郁及健忘等精神心理症状[2]。研究显示,CNAG的患病率在国内外均较高。在国外,CNAG的患病率为46.0%~49.8%[5];而我国2011年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研究显示,CNAG占慢性胃炎的59.3%[6],且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男性多于女性[25]。研究指出,慢性胃炎病史可作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26],而CNAG由于疾病的反复性,导致炎症长期刺激胃黏膜,可使胃黏膜发生萎缩性病理改变,进而发展为异型增生,增加胃癌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早期干预CNAG刻不容缓[27]。

1.1.2 CNAG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现代医学对CNA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但据现有研究发现,CNAG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胃理化因子损伤、生活习惯、负性情绪、年龄因素、营养状态等有关,在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导致胃黏膜炎症的发生,从而引发疾病[28,29]。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具体如下:

1.1.2.1感染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胃黏膜上的螺旋状致病菌,由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胃黏膜上分离所得[30]。Hp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感染,其感染率因地区、年龄、教育水平、生活环境等不同而有所差异[31]。在一项全球Meta分析中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8.5%,从大体上看,发达国家感染率明显要低于发展中国家[32]。多项研究均证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发病具有密切联系,如叶朝华等[33]发现,Hp的感染与CNAG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马卫娥等[34]发现Hp感染是胃肠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且女性较男性感染率高。

1.2中医学对CNAG的研究现状

1.2.1 CNAG中医病名渊源

祖国传统医学并无CNAG病名记载,但据其临床症状,中医将其描述为“胃脘痛”、“嘈杂”、“痞满”、“吐酸”等。

胃脘痛是以发生于上腹部近心窝处的疼痛为主。《黄帝内经》首先提出胃脘痛,指出当出现胃病后,致使胃气不和,体内浊气无法下降,出现脘腹胀满,而上腹部心窝处即胃脘部出现疼痛,在此时胃痛和心痛两者概念还未得到区分。《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此句意思为寒邪入侵,困于肠胃,膜原以下,导致血液凝滞而不得散行,小的经络拘急牵引,因此出现疼痛;若用手去揉按,那么凝滞的血气便会散行,因此疼痛便也迎刃而解。此句阐明了胃痛是由于体内外寒气所导致,同时也指出了疼痛缓解的方法[98]。东汉时期《金匮要略》中将胃脘痛不同的证型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类,为后世辨证治疗奠定基石。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中以心腹痛用于命名脾胃病,同时以经脉学说论述方式,详细阐明了心胃痛两者的关系。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了九种心痛,但现今看来,其疼痛全部泛指胃脘痛,心、胃痛两者并未被有效区分。直到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将“胃脘痛”单独罗列出来,同时详细论述发病的原因、机制、临床证候表现、治疗准则,对内伤脾胃学说进行了相应补充。明清时期《杂病源流犀烛》明确指出“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此后胃脘痛才被正式确立[99]。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出现胸膈懊恼,无法描述症状的病症。嘈杂论治最初见于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该文论述了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胃病的辨治提供依据[100]。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提出:“嘈杂一证……腹中空空……似痛非痛……此以脾气虚寒,水谷不化也”,此句直接对嘈杂的症状、病因病机及论治有了更详细地论述。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记有:“嘈杂如饥状,每求食以自救,苟得少食,则嘈杂亦少止,止而复作”,指出嘈杂患者就如饥饿状态一样,当给予食物会暂时消停,但一会又会出现嘈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中记有:“恣食无节,蓄积痰饮,滞于中宫,故为嘈杂”,此句指出当放纵饮食且无节制,便会引起痰饮聚集,阻滞在脾胃处,影响升降功能,故而出现嘈杂,同样也点名了嘈杂的病因所在。

第三部分研究对象与方法................................39

1研究类型...................................39

2研究对象...........................................39

2.1研究总体..............................................39

2.2研究样本.....................................................39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54

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54

1.1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54

1.2研究对象的健康相关资料..............................................55

第五部分研究讨论与结论.......................................74

1研究讨论.........................................74

1.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讨论......................................74

1.2中医药膳干预疾病的临床优势及古方今用的应用思考...........................76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

71例CNAG患者中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4.17±12.30)岁;男性有29例,占40.85%;女性有42例,占59.15%;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有14例,占19.71%,初中有29例,占40.85%,高中/中专有9例,占12.68%,大专及以上有19例,占26.76%;婚姻状况中未婚有13例,占18.31%,已婚有50例,占70.42%,离异有8例,占11.27%;居住在城市的有7例,占9.86%,城镇有19例,占26.76%,农村有45例,占63.38%;独居有7例,占9.86%,与父母居住有10例,占14.08%,与配偶居住有46例,占64.79%,与子女居住有8例,占11.27%;在职业性质中以脑力工作为主的有28例,占39.44%,以体力工作为主的有23例,占32.39%,无业/失业有20例,占28.17%;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有17例,占23.94%,1000~2999元的有24例,占33.80%,3000~4999元的有21例,占29.58%,≥5000元的有9例,占12.68%。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

第五部分研究讨论与结论

2研究结论

本研究纳入82例CNAG脾胃虚寒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随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健康教育指导,同时基于“清浊相干”经典理论的指导,深入挖掘古籍文献,以病证结合、整体调护、因人制宜的思想进行药膳选方,最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食治养老方》中的药膳鲫鱼热鲙。研究结束时,共有71例研究对象完成整个研究过程。采用CNAG主要症状评分表、脾胃虚寒证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及自制的安全性评价量表分别对CNAG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临床证候、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科学验证药膳鲫鱼热鲙干预CNAG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所得结论如下:

(1)药膳鲫鱼热鲙能够有效减轻CNAG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脾胃虚寒证候,且干预效果随着8周干预时间的进展而逐渐显现;

(2)药膳鲫鱼热鲙能够有效缓解CNAG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干预效果随着8周干预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著;

(3)药膳鲫鱼热鲙能够提高CNAG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改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8周干预阶段中,时间越久,效果越明显;

(4)药膳鲫鱼热鲙能够增强CNAG患者的临床疗效,其运用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