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课堂教师互动行为对泰国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22-06-28 22:09:1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泰国论文,为证明教师互动行为和学生学习动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了解教师互动行为对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对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后,印证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论证了教师互动行为与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相关性,使本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选题缘由主要是两点,一是泰国东北部地区的学校汉语教学条件较差,学生接触汉语时间有限,因此实际练习汉语的时间也有限,缺乏语言环境,说汉语,用中文的机会几乎只限于汉语课堂中。二是基于泰国教学实践中的课堂观察,观察发现泰国学生课堂学习氛围较中国课堂较为散漫,学生的汉语交际对象主要是学校的中文老师,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以及师生人际交往主要都集中在课堂上。因此,学生对教师感知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和互动行为。在教学实践中,个别班级对外语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进程会受到影响,加之学习氛围散漫,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因为期望过高表现出不满和失望,对此类班级的学生较为缺乏耐心。在逐渐与学生的接触和教学适应中,针对泰国快乐学习的宗旨和实际教学情况调整了教学文本难度和教师自我心态,对学生多加耐心和理解,多进行鼓励和支持,提高教学积极性,增加亲和表现,从之后的课堂反馈和期末成绩来看,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

同时,研究表明教师互动行为做为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学科领域都可以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绩。然而,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英语、科学、体育、数学及物理学科,关于语言学科,国内研究大量应用于 EFL 课堂,即将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语言对象为英语非母语的群体。对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作为外语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T 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教师互动行为调查问卷和汉语学习态度动机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合学生访谈进行结果讨论。从而得出泰国中学生感知教师互动行为的特点,教师互动行为各维度与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关系,解释泰国中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各变量有多少可以被教师课堂互动行为所影响与预测等问题,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行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与帮助。

研究的意义在于将教师互动行为这一概念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弥补教师互动行为与学生学习动机关系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的不足,也是对语言教师自身各方面与学生学习动机相互关系的进一步探索。从学生知觉的角度考察在泰汉语教师互动行为的特点,可以为教师互动行为及其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提供泰国应用上的数据支持。同时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课堂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认识教师互动行为的重要性,改善自己的课堂互动行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教师也可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以提高泰国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展示我国汉语教师的良好形象。

第二章 教师互动行为及汉语学习动机测量依据

2.1 教师互动行为的测量——QTI 问卷

在从师生关系(教师互动行为)的角度对教学进行分析和描述时,国内外对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是 Wubbels 等人编制的教师互动问卷(Questionnaire on TeacherInteraction,QTI),该问卷框架源于 Leary 在临床心理学和传播学中设计的“人际行为模型”(the Model for Interpersonal Teacher Behavior,MITB)。国内研究常采用翻译修订后的版本,如《教师风格问卷》(江光荣,2000),《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辛自强,林崇德和俞国良)。问卷从两个独立的维度来研究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分别是影响力(Influence dimension)——用来衡量教师控制程度,亲密性(Proximity dimension)——用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程度。这两个维度构成了教师的互动行为,并将教师互动行为细分为八个类型:领导行为、帮助/友好行为、理解行为、学生自主行为、犹豫行为、不满行为、惩戒行为和严格行为。这八个方面和它们的两个基础维度可以用一个环绕坐标系来表示(见图 1)。

泰国论文参考

图 2-1 中的每一组字母代表了一种特定的交流方式,这些分量不是单一维度的,如DO 所描述的互动主体是指在师生交际过程中既表现出支配性特征又表现出敌对性特征,但更倾向于支配性,OD 则指的是敌对权重超过主导权重的沟通和互动方式。CD指教师既与学生合作,一定程度上也支配控制学生的某些方面,更多表现为合作的方式,例如友好帮助行为,教师有想要指导学生的意图,对学生的问题不是直接消除,而是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

2.2 学生感知教师互动行为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互动行为是课堂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许多有经验的老师或新手教师都会在这方面遇到问题。其次,研究表明,在所有学科领域,教师的人际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都密切相关。健康的师生关系也是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但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绩,因此,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互动行为对其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更能体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QTI 问卷设置的测量条目是根据学生的感知进行研究的,而不是根据研究者的行为观察或教师的自我报告。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他们的看法决定,他们对教师互动行为的感知比教师的意图或研究人员的看法更重要,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调查强调的是学生的感知,而不是教师的感知。虽然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用 QTI 作为工具去测量师生互动行为,但事实上 Ryan 和 Patrick(2001)以及 Shuell(1996)的研究都表明学生对互动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心理反应(Doyle,1979;Shuell,1996)。根据 Shuell(1996)的知觉心理模型,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取决于他在教学情境中感知、解释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这使得在评估学习环境和调查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时使用学生的看法是有价值和必要的。

den Brok 等人(2005)提出,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和动机的是学生的感知,而不是研究人员的观察或教师的自我观察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互动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结合不同学科研究所得结果和见解的重要性。den Brok,Brekelmans 和 Wubbels(2004)阐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由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心理反应决定的。”①QTI 最初的目的也是测量学生对教师互动行为的认知,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认知。一些研究发现,学生和教师对师生互动关系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Brekelmans 和 Wubbels,1991;Wubbels 等人,1992;van Oord 和 den Brok,2004;Maulana,2012)。Brekelmans 和 Wubbels(1991)以荷兰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对教师互动行为的感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2%的教师感知得分比学生高出二分之三。在影响力和亲密性维度方面,Wubbles 等人(1992)指出,67%的被研究教师在影响力和亲密性维度上认为自己高于学生,而 33%的教师认为自己低于学生。当比较学生和教师的认知量表得分时,一些研究发现,教师在合作行为上的得分更高,比如乐于助人/友好、理解和领导行为。

第三章 教师互动行为和学生学习动机测量的实验设计...................................12

3.1 研究拟解决问题.......................................12

3.2 研究对象............................................12

第四章 教师互动行为与汉语学习动机关系分析及结果讨论................................17

4.1 泰国中学生感知汉语教师互动行为的整体状况............................17

4.1.1 教师互动行为在性别与学段上的差异分析讨论............................18

4.1.2 泰国中学生感知到汉语教师互动行为的特点.............................................20

第五章 对汉语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建议.................................32

5.1 转变教学管理方式,建立良性互动循环...............................32

5.2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向合作型教师转变.......................................33

第五章 对汉语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建议

5.1 转变教学管理方式,建立良性互动循环

首先,教师要转变过于支配和控制的权威型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将师生关系看作是相互平等的,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向民主合作型教师发展,让学生跟老师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允许民主讨论、自由思考,每个人都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并给予他们积极正确的指导,教师增强课堂中的积极性互动,也会让学生有更加积极的反馈。课堂中的教师互动行为是传达教师期望,与学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学生感知到教师表现出的行为态度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会对他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对学科的兴趣,愿意投入的精力有影响。相应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言语态度也会为教师所感受,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循环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热情饱满,积极向上的样子,学生也能从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姿态面貌上感受到教师的正能量和对课程的重视,老师的殷切期望与亲切关怀,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在情感态度上喜爱老师,就会对课堂表现出更多的专注与兴趣。学生积极的课堂反馈又会强化教师原有的期望,教师得到回应,则会促使他以更大的热情对待学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有利于师生情感交融,增强学生的学科积极性。当教师对学生期望低时,变现出的行为会变得消极,缺少耐心,容易急躁,面无表情或者微皱眉头,会给学生带来紧张,焦虑甚至害怕的感受,凡此种种都会使学生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这些消极的反馈会使教师保持原有的低期待,形成恶性循环。

泰国论文怎么写

第六章 结语

从泰国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的有关师生互动的问题出发,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师行为,从改变课堂互动行为后的课堂反馈证明教师互动行为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都有一定影响。为证明教师互动行为和学生学习动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了解教师互动行为对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对教师互动行为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后,印证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论证了教师互动行为与学生学习动机存在相关性,使本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鉴于教师互动行为的相关研究已经广泛采用通用的教师互动问卷,本研究也选择该问卷作为测量教师互动行为的工具,在以汉语作为外语的泰国教育教学背景下,选择测量汉语学习动机的工具改编自英语学习态度量表,此量表也是非目的语学习环境下,用来测量学生对特定科目的学习动机的,经过信度分析,验证两个问卷信度良好,可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为了解泰国中学生对汉语教师课堂中的互动行为认知现状和结构,以及泰国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上的特点,以泰国 6 所中学的 300 名学生,8 位老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比起支配感,泰国中学生能够从汉语教师那里感知到更多的合作感,更多的积极互动行为,在教师互动行为调查中存在性别和学段上的显著的差异,教师互动行为与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也有显著的相关性,汉语教师的亲密性和影响力维度都可以影响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对泰国中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有预测作用,亲密性维度得分高于影响力维度,教师亲密性互动行为越多,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越强。以此来启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并注重语言或非语言表达出的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好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通过互动行为调整与改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性与自信心,使他们对汉语感兴趣,乐于并愿意为学习汉语而努力,明确汉语学习与自己未来工作和生活上实际应用的相关性,以此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使他们的汉语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