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空间美学特征探讨

发布时间:2022-06-09 20:40:30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环艺毕业论文,笔者认为代建筑和室内空间使用传统材料已经逐渐减少,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逐渐增多,传统的手法已经无法应付各种各样的空间环境。所以更应该从“空间设计”这个主题入手,传承园林空间的趣味性,其气韵生动的意境美,加以现代材料与科学技术,来达到古为今用。例如,在一些需要人与环境互动的场所,就可以运用沉浸式体验、VR 等技术,来达到互动的目的。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1)空间设计的困惑

世间万物都存在于空间之中,人类的生活和居住也依赖于建筑所提供的空间。现代主义时期,充斥着机器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类似于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建筑,极力追求理性,割断了城市文脉,使得城市趋同,千篇一律。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强调,住宅是居住的机器,①却忽视了人在空间中所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而随之而来的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反叛,就是强调建筑的隐喻性,文脉性,象征性。诸如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提出建筑的复杂性,②安藤忠雄(Tadao Ando)提出人的体验及感受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③这又赋予了空间人性主义关怀。

而当下也面临着建筑和室内设计的诸多困惑,首先,国内设计行业中的各种中式风格大都停留在具象的外形模仿上,剥离这些所谓的风格元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内在稍显空洞,缺少对于空间的感悟和文化的支撑。其次,无论是建筑还是室内空间,都存在流于表面,重视形式,使用元素的堆叠法来进行设计,或者把室内设计看作是四个独立的立面组合在一起的装饰设计,而忽略了建筑与室内设计最重要的本质——空间。

(2)文化自觉的反省

面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问题,处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著名学者费孝通(1910-2005)提出了文化自觉。它的基本含义是,人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文化之源,其特点和形成过程,以及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冷静地反思文化的起源和得失的基础上,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④研究在历史中保存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古典园林的启发

正是基于认识到了现代主义建筑中的不足之处,和寻找新建筑的可能性,建筑师将目光投向东方,2001 年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来中国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苏州的网师园,其所有的空间关系,视角的叠加,以及在园林中呈现的精彩细节都经过了仔细地考虑,物体的规模和比例也经过了仔细推敲。

(二)研究的区域与对象

1.苏州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园林”一词的本源为“囿”,从最早的文字殷商甲骨文中,人们已经发现了关于皇家园林“囿”的讨论,由此可推测中国皇家园林起源于殷商时期。到西晋时期,《杂诗》中第一次出现有关“园林”的诗句,“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的内涵更加丰富多样,逐渐成为古代人们集寄情、言志、居住或娱乐工作为一体的场所。一般来说,我国古代园林可主要分为八种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衙署园林、学府园林、辞馆园林、陵寝园林和山水胜迹。

环艺毕业论文参考

历史上,造园在帝王、贵族、官僚、地主、富商所在地最为盛行,其次是经济发达、具有重要贸易路线的地区和城市。这些地区的园艺活动往往更为频繁,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也反映了这一状况。

“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在苏州”,②苏州古典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江南未闻有私园。直至东晋,吴郡始以顾辟疆园称于时”。③五代时期,贵族、官僚在苏州的造园活动盛极一时;北宋末年,宋徽宗于苏州设立应奉局,当时苏州造园风尚已较为普遍;南宋时,富饶的苏州园林别墅不断兴建,造园之风大盛;明代和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末期,造园活动在苏州地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从明朝的嘉靖到清朝的乾隆,官僚地主争相建造园林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后社会动荡,封建社会渐衰,昔日名园虽屡易其主,但都保存着原来的面貌,或装饰,或予以改建。

二、苏州古典园林空间美学思想的成因

(一)空间美学的理论概述

空间美学是以空间“人化”为主体的美学话语,它源自主体对空间的感知经验和诗性思维的整合,它还依赖于主体的空间认知,其话语内涵在从“身体”到“距离”的主体空间审美经验中尤为显著。空间美学理论可以从空间存在、空间要素、空间现象、空间理论等多个方面进行扩展。

1.空间与空间美学

空间不仅是哲学概念,也是美的范畴,即高度抽象又具体存在。追本溯源,发掘空间在人们意识中的潜在雏形——空间观,顾名思义,空间观是一种感知空间的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对空间的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老子的一句名言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空间观念:“诞殖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阐明了虚无的空间意义,老子的空间观念认为,空间里存在两种力量,它们是既对立又和谐的统一体,营造空间的真正目的是,用实体即建筑或者器皿来衬托空间无的价值,“无”才是空间中有用的、可用的。

(1)空间存在

空间的形成是通过人与物体之间相互包容和感知而形成的共存关系,它的存在始终伴随着生命个体的存在而存在着,中国古人认为空间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把人们包围起来的空间形式,因为认为空间是一种手脚可以碰得到的东西,所以对空间的感受也更加考究,于是在古人的生产活动中,也就逐步塑造出了不同的空间类型。

西方的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人的天性,以人为本努力构建一个理性逻辑的世界,在各种哲学思维当中,都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如叔本华的“世界是我的外表”、康德的“人性立法”,人总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环艺毕业论文怎么写

(二)古典园林空间美学思想的溯源

空间不仅仅是由点线面围合起来的三维实体,除了客观存在的实体空间的形态、体量等特征之外,主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决定空间的形态,空间又反向影响这些习俗和规范。中国传统哲学务必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保留下来的特质也会显现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从中国传统宇宙观和儒教、道教、佛教入手,分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古典园林空间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一切哲学思想基础都与《易经》有关,其中的气论、阴阳、五行是易经的基础。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学派都借鉴了《易经》的部分内容,加以自己的主张,形成了具有相似性的不同学派。园林空间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儒家、道家与禅宗思想的熏陶而产生变化。

“宇宙”一词是“宇”和“宙”的总称,表达了中国古代时间和空间统一的四维概念。正如《淮南子·原道篇》中有记载:“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根据中国古代的解释,“宇”是具有扩展性和方向性的六合体,“古往今来”明显是指时间,所以“宇”是空间,“宙”是时间。

《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届禀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可以说是一种“气积”。①先秦哲学创造了中国文化“气”的宇宙,气,可感而不可见,是虛,是无,是《老子》所说的不可道的“道”,这构成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的特点,虚空在具体审美对象中的重要性,就如绘画中对空白的重视,建筑中对门窗的重视,人物中对神、情韵态的重视,及韵外之味,景外之景的重视。

《庄子·人间世》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里提到的虚就是虚空的意思,这种关于空间唯道集虚的观念,对后世的园林艺术有很深远的影响。中国美学里关于空间的最高标准,就是气韵生动。

三、苏州古典园林物态化的园“景”空间及其美学特征 ...................... 18

(一)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类型 ......................... 18

1.园林空间分类 .................................................... 18

2.功能的合理布局 .......................................... 19

四、苏州古典园林意象化的园“境”空间及其审美特征 ............................... 29

(一)时空观下园林的构成特征 .................................. 29

1.时间观念的概述 ................................... 29

2.园林中的时空对照 .................................... 30 

五、古典园林空间美学观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表达与启示 ........................ 41

(一)古典园林空间美学在现代空间表达中的局限性 .................................... 41

(二)  古典园林空间美学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表达 ..................................... 41

五、古典园林空间美学观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表达与启示

(一)古典园林空间美学在现代空间表达中的局限性

苏州古典园林既能居住又能游玩观赏,其空间特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园主的心境与生活所需的功能。但在现代空间中,社会分工更加多样化和详细化,空间的功能类型也更加多样化,所以现代所需空间的特征与古时相比也有所不同。因此,现代空间对古典园林空间特征的表现,并不完全适用于现代建筑空间和室内空间,而是只涵盖了具有相同空间特征的部分现代空间。即古典园林空间美学在现代空间表达上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

人们对传统建筑和园林文化的认知,主要是基于视觉印象,这也是人们对于事物最直观、最基本的理解方式,感知的对象为形式、颜色、体积、风格等因素。然而,如果古典园林的现代表现只是为了对这些因素的模拟或重复无疑是浮于表面和无太大意义的。如何表现现代空间对于古典园林空间的传承,可以通过传承与借鉴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方法,将其运用在现代空间中。现代建筑空间所欠缺的正是古典园林空间的变化与层次,以及带给人有趣的空间体验。

中国的古典园林更倾向于对大自然和周边环境的感性理解,这与西方具有缜密逻辑的古典建筑不一样,中国园林的空间特点与园主的心境与园林的功能相关,具有可居可游的空间模式。有秩序的空间能够给人一种严肃谨慎、条理清楚的感觉,而与之对立的无秩序的空间则会给人一种自由、轻松之感。类型不一样的空间会根据其功能的需求差异而有不同的空间秩序。在现代社会中,建筑与室内空间功能的种类繁多,空间的特点也更加的多样化,因此,古典园林中的空间特质也不能运用于所有用途的现代室内中,可以运用在具有类似空间特点的建筑与室内中,对于需要理性化、逻辑化、为了方便快捷高效率办事的空间,不能照搬园林那种给人空间层次和趣味感的空间。

结语

 首先,以上关于古典园林在现代空间中的转译,是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对园林空间艺术的看法,从而给出的分析和解释,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其次,现代空间不能照搬古典园林空间艺术,因为现代空间比较多元化,应该实事求是地来看现代空间的性质是否需要借鉴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并寻找到最契合的点,才能把园林空间艺术及其美学特征最大限度地呈现。

其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发展,不同国家、区域、民族之间的个性渐渐趋同,文化差别越来越小,信息与科技的发展将设计带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也为当代的空间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为保持文化多样性,应从历史文脉出发。现代空间出于对人的关怀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尊重,更加注重人对于空间的感受,这就需要现代美学在空间设计中发挥指导理论,立足现代,回顾传统,从古典园林空间的灵动、虚实、流动、序列之美来看,其对空间美学的营造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从中国古典园林出发,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中心,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关系的探讨,梳理出关于苏州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可以得出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和空间审美观念。通过园林的发展概况,及其所产生的历史、人文、自然以及地域环境,分析总结了苏州古典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及空间美学成因,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儒道释的思想观念,将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手法和空间美学追求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且将其与现代空间设计相结合,探究园林空间美学在现代空间中的空间适宜、序列、五感观照、与意境之美的营造。

最后,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被反复提及,在传统文化被越来越重视的当代,应该考虑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与现代更好的相结合。古典园林因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所以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特征,古典园林也是空间的艺术,对古典园林的继承,不能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与元素移植,以正确的方式来进行古典园林的现代转译,才能使人们接受并产生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