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高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书香美庐”后评价探讨

发布时间:2022-05-28 23:36:07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项目管理论文,本文运用成功度评价法对“书香美庐”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项目后评价最终得分为 86.765,成功度评级为 A。评价结果反馈,该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方面都有表现较好的指标,但经济评价指标中的项目财务风险、项目资金保障指标;社会评价指标中的征地拆迁政策;环境评价指标中的项目的环境管理、可持续评价指标中的配套设施程度和物业管理水平等几个指标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诞生棚户区,棚户区在国内存在,在国外被叫做贫民窟[1]。“贫民窟”指的是在城市中破败房屋、人口拥挤、犯罪行为的聚集地。空间狭小、居住拥挤,人员混杂、埋藏危险隐患,缺乏水、电等生活必需的设施,卫生条件差、容易引发群体性传染疾病等都是大多数贫民窟的基本状态。贫民窟并不是只在资本主义才会出现的现象[2]。只是,贫民窟问题最先在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发达国家表现出来。无论国家社会性质、发展程度都无法避免这一问题,贫民窟问题不是某个国家发展中出现的个例问题,而是一项历史进程中的世界性难题。在未来 30 年中,贫民窟居民数量将增长到 20 亿,带给城市灾难、难以根除的贫民窟,将开始逐渐 “包围”城市,世界也将成为 “贫民窟星球”,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悄然来临[3]。

国外的贫民窟与国内的棚户区都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两类住房都具有“缺乏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差、环境脏乱”的特征[4]。1978 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拉开了序幕。国外资本不断涌入及发展理念的深入影响,城市化开始了迅速发展。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促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放弃农业奔向生活条件更好、就业机会更多的城市,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2011 年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比重)已达到 51.27%,并预计将于 2050年前突破 70%[5]。新进城的农村人口无法迅速融入城市居住群体,从而产生了居住区域的集聚变化,棚户区也就逐渐形成。同时,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的转变、资源开采量的下降、工业产业的衰败都加剧了棚户区的扩张。经济结构、模式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提速,虽然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了地区城市化进程,但同时也导致了棚户区数量的不断增加,棚户区问题也日益凸显,棚户区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及全社会无法忽视的社会难题。

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国内外有很多项目后评价方面的研究,但是关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尤其是工矿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占比较少。工矿产业曾经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资源开采量减少、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地区工矿产业逐渐衰败,这直接导致工矿棚户区的产生。这类地区聚集着无经济来源、低收入等贫困群体,工矿棚户区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巨大阻力,工矿棚户区改造建设是一项涉及广、周期长、责任重的工作。因此,针对这类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后评价十分的有必要。从点的角度看,通过对工矿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能够分析是否解决了这类地区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难题、居住难题等。从面的角度看,通过对工矿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后评价研究,能看出项目的决策、规划及实施是否对地区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类似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1.2.2 实践意义

从社会角度来看,棚户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棚户区改造是这一难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对社会诸多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尤其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棚户区改造可以缓和社会矛盾,更有效地建立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棚户区还影响着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也是城市整体发展的重大阻碍。老旧棚户区不仅影响城市风貌,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如空间资源、生态资源等,使居民生活舒适度大幅降低。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形成科学规划、功能全面的新型安置房已刻不容缓。尤其是在城乡协调发展格局下,必须做好城乡棚户区空间引导和功能聚集,充分契合区域人文资源、生态资源保护需求,实现城乡建设效益的最大化[10]。棚户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11]。

2 相关理论与概念

2.1 后评价的相关概念

2.1.1 后评价的定义

项目后评价又被人们称作项目事后评价,主要是为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结和反馈,利用已经建成完工的项目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总结,完善完工建设工程项目,改善正在建设工程项目,提升管理决策水平,更是为了预测和判断作用[33]。通过对项目完成后进行后评价的分析、研究,找出项目结束后的完成成果与项目决策、规划及前期准备阶段的预测成果之间的目标偏差,并进行有实际成效的反馈,归纳、整理其中的经验、教训,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2.1.2 后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这一原则指的是项目后评价是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有依据的评价。这要求项目后评价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依据区域现状及项目的客观情况进行的评价。客观性原则是科学性的基础,是后评价的首要原则。

(2)独立性。这一原则指的是项目后评价不是由项目相关联者来执行的,而是选择专业的后评价公司或者机构执行的评价活动。评价结果不受项目相关联者的影响。坚持独立性准则,才能保证项目后评价是科学的和客观的。

(3)科学性。这一原则指的是经过验证过的理论、指标和方法才能被运用到后评价中。项目成功指标和失败指标的总结是科学性原则的体现。科学性要求评价过程中所运用的数据、信息都是完整的、可靠的;提出的建议、对策都具有合理性。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

2.2 棚户区改造的相关概念

2.2.1 棚户区的定义

棚户区的定义,不同学者、不同地区、不同著作都有着不同的解释。一些学者认为棚户区是指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居住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抗灾消防缺失、人员复杂的高度密集住房群。即政府为满足流动人口需要的、带有公共福利性质的廉租屋供给机制严重滞后、外来居民对于市场领域的商品住房有效需求不足,在社会的自适应机制下,外来居民的居住供给出路被推到了城市非正式市场领域[36]。一些地区也称之为“城中村”,多集中在城市远郊及工矿企业区域人口集中地区,这些区域多以平房为主,布局杂乱、卫生条件差、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流动人员、闲散人员等低收入阶层。我国的各类棚户区中以“城中村”、工矿棚户区占比最大。棚户区主要是集中在资源型城市,建国后我国政府工作重心集中在第一、二产业,工业建设发展迅速,在工矿产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本地及外地务工人员涌入,没有统一规划,自行搭建房屋成了当时普遍现象。后来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经济结构转型及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放缓,使得这部分地区成为了低收入群体聚集区,这些区就演变成为了棚户区。这些地区大多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完备,教育水平滞后,生活环境恶劣,抗灾及消防能力差,治安隐患大。

2.2.2 棚户区改造的定义

从现实角度来说,棚户区改造是指对棚户区内危房、旧房重新进行规划、治理、拆除重建的过程。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棚户区改造是为顺应城市化发展、推行社会保障的居住改善工程。从社会保障角度来说,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提高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居住水平而推出的一项保障工程。

2.2.3 棚户区改造的特点

在我国,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所以棚户区改造项目不同于其他商品房住宅项目。它具有以下特色:

(1)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社会保障属性。棚户区改造项目不同于其他商品住宅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意义在于提高棚户区居民这一群体的居住水平,同时兼顾优化土地资源、推进城市整体规划、住所资源优化配置等。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目的突出社会保障属性,而不是寻求项目出资的赢利。

(2)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各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大多由各地区人民政府主导。政府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政府财政为棚户区改造项目拨付资金,还体现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政府也处于主导地位,各级政府在当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决策也对项目推进、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棚户区改造项目规范标准尚不齐全。相关完善、健全的规范是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行的基础,这就需要对棚户区区域情况、对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人均居住状况、对居民改善居住需求及其他需求进行详尽的汇总整理。

3 “书香美庐”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3.1 区域现状及项目概况............................. 17

3.1.1 区域现状...................................... 17

3.1.2 项目概况...................................... 18

4 “书香美庐”项目后评价研究.......................................... 29

4.1“书香美庐”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9

4.1.1 层次分析法............................................. 29

4.1.2“书香美庐”项目指标权重确定..................................... 31

5 “书香美庐”项目成功对策及建议......................... 41

5.1 其他地区棚户区改造成功经验借鉴.................................. 41

5.1.1 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借鉴............................... 41

5.1.2 包头市北梁区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借鉴......................... 42

5 “书香美庐”项目成功对策及建议

5.1 其他地区棚户区改造成功经验借鉴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分析等方式,对其他地区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研究分析。选取辽宁省及包头市北梁区两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做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辽宁省与包头市都属于工业区,辽宁省棚户区与北梁区棚户区与渑池县及高村棚户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例如相似的历史背景、相似的发展轨迹等;其次,辽宁省与包头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属于棚户区改造典型成功案例,成功经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5.1.1 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借鉴

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棚户区数量多、居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矛盾大是曾经辽宁省棚户区状况的真实写照。2005 年开始,辽宁省响应国家棚户区改造要求,致力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通过对该地区棚户区改造经验的研究,将该地区棚户区改造成功经验总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政府引导、市场助推”是辽宁省在棚户区改造进程中创造的政府+模式。即针对棚户区改造区域进行价值划分,市场价值低的地区由政府资金推进建设,市场价值高的地区由政府主导监管借鉴商业化地产模式,采取土地竞价、公开招标等方式,以土地获益填补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短缺,使社会资本成为棚户区改造中重要的一环。

其次,辽宁省在棚户区改造进程中,坚持优质建设原则,采取了“通盘规划”的方式,不仅限于对棚户区改造的组织规划,更从整个城市发展的大方向把握,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合理布局企业、医院、学习、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社区生活圈”,避免了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问题出现的窘境,改善了棚户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满足了人民的基本利益。

再次,辽宁省在棚户区改造进程中,将居民搬进安置社区后的生活问题纳入工作范围内,为了保证贫困、无收入来源居民“住得进、住得起”,辽宁省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区配建商品房,相关部门统一进行管理,租金收入用以贴补贫困、特困居民,同时设置专项资金补贴低保户采暖、物业等费用。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国内外“贫民窟”定义及改造理论、国内外后评价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了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指标和方法的研究,结合渑池县棚户区改造现状及“书香美庐”项目实际情况,构建了“书香美庐”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及成功度评价法对该项目进行了后评价。得出了“书香美庐”项目的评价结论,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本文借鉴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性、对应性、可行性、可持续性为原则,从可研析性、相关性条件出发,结合渑池县棚户区改造现状及“书香美庐”项目实际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法及指标重要程度公式,通过科学、严谨的计算,确定“书香美庐”项目后评价研究的指标。该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两个层次二级指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四个指标,三级指标包括项目财务风险、项目资金保障、城市化促进程度、项目质量管理等十四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确定权重,构建“书香美庐”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2)本文运用成功度评价法对“书香美庐”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项目后评价最终得分为 86.765,成功度评级为 A。评价结果反馈,该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方面都有表现较好的指标,但经济评价指标中的项目财务风险、项目资金保障指标;社会评价指标中的征地拆迁政策;环境评价指标中的项目的环境管理、可持续评价指标中的配套设施程度和物业管理水平等几个指标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3)本文在结合“书香美庐”项目后评价反馈的基础上,借鉴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及包头市北梁区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经济评价指标方面的不足,提出政府为主导,积极构建专项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建议;针对社会评价指标方面的不足,提出加大棚改相关政策宣传,提高棚改居民参与度的建议;针对环境评价指标方面的不足,提出制定棚改项目建设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的建议;针对可持续评价指标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注重小区物业管理和建设、注重项目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希望对其他类似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