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改进的超额收益、溢出效应 和传染效应探讨

发布时间:2022-04-19 19:42:43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博士论文,本研究以事件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企业-供应链-行业”这一递进的研究思路,逐步揭示了供应链改进对企业自身,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和同行业企业的影响,分别刻画了供应链改进的超额收益、溢出效应和行业传染和竞争效应。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下,消费升级全面展开,企业发展环境产生巨大变化。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产品和服务的便捷性、个性化和消费体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尽管中国各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制约着消费进一步扩大和升级[1]。供应链作为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要纽带,促使原本各自为战的企业由相互独立甚至冲突,走向协作与整合,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和运输受到疫情严重影响,部分甚至面临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严峻考验[2]。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供应链作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以数智化、开放化、平台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供应链迅猛发展,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驱动全球经贸格局重构的重要力量,供应链竞争将上升为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重点领域。

同时,中国政府正积极转“疫”为机,大力推动现代供应链的发展[3]。早在 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这是我国首次从中央政府层面开始推动供应链管理工作①。2017 年 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第一份中央层面的供应链政策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系统地部署了中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③。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现代供应链”概念,标志着发展“现代供应链”已经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4]。随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点任务,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④。

企业管理博士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问题

1.2.1  现有研究的不足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轶事证据和实证证据揭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对提升企业绩效的切实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对供应链改进的内涵不够明确,对其影响的幅度、广度和深度的理解仍然不够全面,对关键因素作用机制的了解依然不够清晰,为管理实践提供的切实指导仍有不足之处。总的来讲,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之处:

第一,供应链改进的内涵不够清晰,研究视角碎片化,对中国情境下的供应链改进了解较少。为了成功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Mentzer 等人归纳出七种重要的供应链管理实践[15]。相应地,供应链改进的相关研究也大多围绕这七种重要实践展开。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据表明,改进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不止如此[66]。一方面,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七种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彼此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例如,联合行动,共享信息和协调合作等内容。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痛点和难点[67]。因此,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供应链改进的内涵亟需更新和明确,为改进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供应链改进的研究视角也随着重要实践的划分而显得碎片化。一方面,大部分研究只关注改进当前供应链管理实践中的某个部分,缺乏对供应链改进的系统地研究。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实践有所脱节。在实践中,供应链改进往往多管齐下,而不仅仅是改进供应链的某个部分。此外,基于中国情境的实证研究数量较少,对供应链改进在中国情境下的驱动因素,实施形式和最终影响的理解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供应链改进的内涵进行整理和界定,对中国情境下的供应链改进进行系统地梳理,为改进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改进相关研究综述

2.1.1  供应链改进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被定义为对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过程[78,79]。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中的企业,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被视为一个整体,共同努力,保证生产物料沿着供应链从上游供应商处,经企业制造、加工和装配,成功传递到终端用户的手中[18,23]。

当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产品竞争、服务竞争转向供应链间的竞争[7,8]。来自企业界的轶事证据和来自学术界的经验证据从多个角度证明,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对企业的成本控制[14,80]、生产效率[81]、服务效率[81,82]、响应速度[83]、稳定性[84]和灵活性等产生积极影响[85],进而提升企业的客户满意度[14,86],获取竞争优势[23,87],提高企业绩效[87],创造股东价值[80,88]。

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来自美国 7 所知名高校的学者们从企业的成功实践中将其总结归纳为以下七种,如表 2-1 所示[15]:

企业管理博士论文参考


2.2  超额收益相关研究综述

本研究使用的超额收益包括企业市场价值的超额收益和运营绩效的超额收益。市场价值的超额收益是使用事件研究法量化研究特定事件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运营绩效的超额收益是使用 Barber 和 Lyon[47]提出的计算超额运营绩效的方法量化研究特定事件对企业长期运营绩效的影响。本节将分别围绕运营和供应链管理中相关事件对企业市场价值超额收益和对运营绩效超额收益的相关文献展开回顾。

2.2.1  市场价值超额收益文献回顾

1.市场价值超额收益的内涵

由 Eugene Fama 提出并深化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单个股票的价格总是能够实时反映该企业的所有可用信息[253]。同理,当企业的信息发生变动时,股票的价格也会随之波动。例如,当企业放出利好信息时,股票的股价会上涨,企业市场价值上升;反之,利空信息的释放也会导致股价下跌,企业市场价值下降。基于有效市场假说所提出的事件研究法,给研究人员量化研究特定事件对企业市场价值影响提供了新视角[254]。

事件研究法的中心思想在于:特定事件对股票价格造成的影响等于这支股票在观测期的实际收益减去其如果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期望收益。在实际的操作中,实际收益可以观测得到,但期望收益是不可观测的,只能通过其他方法进行估计和测算。Fama 等人关于这一方法的设定中,单个股票的月度价格被资本市场条件线性表出,不能被解释的部分被称为股票的超额收益(Abnormal return)[46]。在此基础上,Brown 和 Warner 将这一思想沿用下来,通过建立股票价格波动与市场波动的线性关系,使用日度数据对超额收益进行计算,由此奠定了事件研究法的方法论基础[255,256]。此后,不论是 Fama 和 French 提出的三因子模型[257]、五因子模型[258],或是 Carhart 在三因子模型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四因子模型[259],都是在这一基本思路上对估计和测算期望收益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尽可能排除由其他可观测得到的因素对市场价值波动造成的影响。

第三章 供应链改进的企业超额收益分析 .......................... 37

3.1  问题提出 ................................ 37

3.2  研究假设 .................................... 38

第四章 供应链改进的溢出效应分析 ............................... 85

4.1  问题提出 ................................ 85

4.2  研究假设 .................................... 86

第五章 供应链改进的传染和竞争效应分析 ...................... 126

5.1  问题提出 ................................ 126

5.2  研究假设 ............................ 127


第五章  供应链改进的传染和竞争效应分析


5.1  问题提出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行为往往还具有行业外部性,能够对行业企业造成影响[294]。然而,现实的案例表明,同样的事件对同行业其他企业造成的影响可能完全相反。以美国商业银行破产清算为例,某商业银行的破产有可能会造成同行业其他商业银行储户的挤兑现象,最终导致其他商业银行的连锁破产[313]。但是,某商业银行的破产清算也可能会导致其他商业银行的绩效上升[311]。基于这一现状的观察,研究人员将事件的行业外部性合称为传染效应和竞争效应,认为二者的影响相反,却总是同时存在[61]。以银行破产清算为例,造成连锁破产的原因是由于储户不掌握银行信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认为银行破产的原因是由于系统风险导致的,因此认为其他商业银行也存在系统风险,最终导致了传染效应占据主导,产生其他银行的挤兑和连锁破产现象[313]。而当储户掌握银行信息,知道银行破产的原因是由于其经营不善导致的,因此破产对其他银行的储户不构成影响。且由于该银行破产,行业竞争平衡被破坏,之前由该银行服务的储户会重新回到市场寻求其他银行的服务,最终导致竞争效应占据主导,其他银行绩效上升。

回顾现有文献可以发现,研究供应链正面实践的传染和竞争效应研究相对匮乏,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企业的负面事件,如:企业破产清算[61],会计重述[315]和负面可持续实践等[77],或是特大型公共事件,如地质灾害等事件[42,64]。研究供应链改进的传染和竞争效应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传染效应的来源往往是信息不对称传播[311],竞争效应的来源往往是竞争平衡被打破[314]。明确供应链改进的传染和竞争效应来源,能够在企业发布公告时更有策略性。其次,当某种效应占据主导时,能够帮助企业从行业的角度理解供应链改进传递的信息。例如,当传染效应占据主导时,行业企业也因供应链改进而受益,说明投资人更看重供应链改进公告所传递的对行业的发展预期[315]。当竞争效应占据时,行业企业因供应链改进而受损,说明投资人更看好事件企业的发展预期[359]。通过对传染效应和竞争效应情境因素的机制分析,能够在供应链改进的选择实施和公告发布方面更具策略性,进一步协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系统地梳理供应链管理的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改进的内涵,并基于中国企业供应链改进的现实背景,对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改进实践进行整理后形成了本文的基础研究样本。本研究以事件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企业-供应链-行业”这一递进的研究思路,逐步揭示了供应链改进对企业自身,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和同行业企业的影响,分别刻画了供应链改进的超额收益、溢出效应和行业传染和竞争效应。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进一步丰富了关键情景因素对供应链改进的影响研究,从企业、行业和关联企业三个层面探究了能够对供应链改进的超额收益、溢出效应和行业传染和竞争效应造成显著影响的关键情境因素,进一步丰富了本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具体而言,本文三个研究模块均以供应链改进为核心,分别回答了以下三个关键研究问题:

1.  实施供应链改进能否对企业自身造成影响,这一影响的幅度有多大?这一影响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2.  实施供应链改进能否对供应商和客户造成影响?这一影响的幅度有多大?这一影响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3.  实施供应链改进能否对行业企业造成影响?这一影响的幅度有多大?这一影响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